作为文学意义的“京派”“海派”,源自 20 世纪 30 年代沈从文与苏汶的一场文学对话,“海派”最初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批评术语和文学修辞。沈从文的批评隐现了他理想化的文学观,以及文化认同隔阂下的矛盾冲突。“京派”“海派”在当代的研究中逐渐被演变成了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文学共同体,“海派”的贬义色彩被消弭,而其巨大的文化批判内涵也被削弱,却也增加了耐人寻味的阐释空间与延伸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