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乾隆皇帝的蒙古乐诗
- 【文献来源】
2013年02期
- 【作者】
罗布桑
- 【类别】
- 【摘要】
结合蒙古音乐的现代遗存,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深入阐发了乾隆蒙古乐诗的音乐特质及其文化意义。全文分为两部分: “塞蝉”与“绰尔齐”,分析乾隆蒙古乐诗对胡笳(冒顿•潮尔)的描写以及相关的乐理问题;《笳吹乐章》与“鼓喉而歌”,重点探讨清宫蒙古音乐《笳吹乐章》与胡笳和呼麦的关系及其在乾隆蒙古乐诗中的艺术呈现,对《塞宴四事》诗中的《什榜》诗进行解读,对“什榜”制度的设置及其与国家礼乐乃至木兰秋狝的关系,也进行了揭示。文章指出,乾隆的蒙古乐诗足以表明,蒙古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中的音乐和一种音乐中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音乐中的历史和一种历史中的音乐,由此我们能够发现音乐是如何书写并表征历史的。换言之,蒙古音乐在我国文化史上实际上构成了另一种历史书写方式——其本质乃是音乐形态的诗史亦即精神史。
- 【关键词】
蒙古音乐;史诗吟唱;呼麦;胡笳;什榜;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