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珍草(杨霞)女,藏族,中共党员, 研究员。文学博士,哲学硕士。
现就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作家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诗学,格萨尔史诗研究,藏族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多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
国内学术任职:
“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西藏大学)特聘教授/研究员。现任中华文学史料学民族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成员,文旅部民间文化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
工作经历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作家文学研究室 首席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2020年1月至今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藏族文学研究室 助研/副研/正研/研究室副主任 1998年7月-2019年12月
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政史系 讲师/教研室主任 1986年7月-1995年7月
教育背景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文学博士 2006年9月-2009年1月
2.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生院 中国哲学专业 哲学硕士 1995年9月-1998年1月
3.复旦大学 哲学系 西方哲学专业 研究生学历 1987年7月-1989年1月
4.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系 哲学学士 1982年9月-1986年7月
发表学术论文
1. 格萨尔史诗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及理论实践探索,《西藏研究》2024年第5期。
2. 格萨尔史诗口头传统与文化新形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24年第5期。
3.原创·互融·多元——当代藏语文学的传承创新发展,《西藏研究》2023年第5期,1.4万字。
4. 适度·和谐·多样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空山—机村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1.3万字。
5 格萨尔史诗遗产活形态传承及其研究范式转换,《文学遗产》2022年第2期。
6. 格萨尔史诗新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7.《格萨尔》唐卡传承及其新图像实践,《格萨尔研究》2023年第1期,1.2万字。
8. 中华民族文化与藏族文学的交流融合,《西藏当代文学研究》第8辑,2022年12月,1.5万字。
9. 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10. 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体诗学寻绎与建构,《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1期。
11.格萨尔石刻与藏文化传承,《史面与诗面》,青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期。
12.《格萨尔》绘画本土实践与文化创新,《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
13.《格萨尔》意想化文本的哲学阐释,《西藏研究》2020年第4期。
14.作为书面文本叙事的新话语实践:格萨尔史诗艺人的文本创作语境,《西藏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4辑。
15. 审美性维度的隐秘秩序与意义重构,《阿来研究》2021年第15辑。
16. 格萨尔史诗听觉叙事文化,《国故融新知——格萨尔史诗学术七十年》,西藏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
17. 新时代语境下德格格萨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格萨尔故里》2022年第1期.
18. 格萨尔壁画图式传承与当代表述,《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19. 女性叙事·个人话语·集体记忆——以梅卓长篇小说《神授·魔岭记》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20.《格萨尔》意象化文本的哲学阐释,《西藏研究》2020年第6期。
21. 格萨尔史诗听觉叙事文化,《西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22. 民族史诗的现代小说与抒情性叙事的诗意重构,《西藏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
23. 文化遗传基因与生命本相体悟——关于“康定七箭”,《阿来研究》2020年第12辑。
24. 集体记忆与个人话语的诗性书写,《青海湖》2020年第10期。
25. 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艺术形式的多向性(5.6万字),《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26. 格萨尔藏戏传承实践及文化表征,《民族学刊》2019年第1期。
27. 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传承实践,《西藏研究》2019年第1期。
28. 藏族当代新诗与诗性智慧,《西藏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11月第1辑。
29. 格萨尔史诗文本化类型寻绎,《青海非遗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
30.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当代语境下格萨尔石刻传承及其文化表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31.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西藏研究》2018年4期。
32. 格萨尔史诗说唱与藏族文化传承方式,《中国藏学》2018年第3期。
33. 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
34. 生活在别处—评吉米平阶的《北京藏人》,《西藏研究》2017年第5期。
35. “群山,或者关于我自己的颂词”—评阿来的诗,《阿来研究》2017年第6辑。
36. 藏族当代作家汉语写作的“身份焦虑”,《雨花·中国作家研究》2017年第2期。
37. 嘉绒藏区民间文化与作家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5期。
38. 嘉绒藏区自然地理与阿来文学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
39. 降边嘉措与藏族当代文学,《降边嘉措研究专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0.《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4期,。
41. 自然地理对作家创作的文学发生学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
42. 藏族作家文学与地域文化,《中国多民族文学高层论坛论文集》,云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期。
43. 在藏-汉文化之间—藏族当代作家的“边界写作”,《雨花·中国作家研究》,2016年第14期。
44. “藏地三区”文学空间的多样性(上、下篇),《阿来研究》2016年5月第4辑。
45. 自然地理对作家创作的文学发生学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
46. 母语思维与汉语叙事,《阿来研究》2015年1月第2辑。
47. 沉淀岁月中别样的生命意蕴——丹珠昂奔散文集《遥远的莫斯科》,《丹珠文存·藏族文论》卷一 (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48. 文学想象与民族认同,《全国格萨尔学术论坛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
49. 开拓差异的空间,《新地文学》,台湾艺文作家协会,2012年11月。
50. 神性·魔性·人性—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1. 藏传佛教“八宝祥徽”的器物人类学意义,《西藏人文地理》2011年第2期。
52. 古格王朝的覆灭与传教士,《西藏人文地理》2011年第3期。
53. 从口头传说到小说文本——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的个性化“重述”,《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54. 人性与魔性的悲欢,《西藏人文地理》2011年第5期。
55. 阿来的民族志诗学写作——以《大地的阶梯》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56. 藏传佛教“五妙语”的文化意蕴,《西藏人文地理》2011年第4期。
57. 族群记忆与本土认同,《西藏文学》2010年第4期。
58. 从格萨尔史诗的美学意义到文化精神传承,《西藏人文地理》2010年第6期。
59. 阿来的民族志诗学写作,《民族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
60.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61. 族群记忆与本土认同,《西藏文学》2010年第6期。
62. 《格萨尔》史诗传播记忆转换,“台湾中流基金项目”2000年。
63. 阿来的空间化写作,《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4. “在两种语言之间流浪”——《尘埃落定》的多文化混合语境,《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
65. 饶介巴桑的诗歌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66. 伊丹才让诗歌的文化阐释,《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67. 降边嘉措的小说创作,《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68. 意西丹增的小说创作,《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69. 阿来的汉语书写,《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70. 扎西达娃的魔幻小说创作,《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71. 论藏族节日文化,《中国西藏》,2006年第10期。
72.《格萨尔》与世界五大史诗比较,ETHNIC GROUPS,2005年第2期。
73.《格萨尔艺人的传承方式》,ETHNIC GROUPS,2005年第3期。
74.《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与藏族传统教育,《格萨尔学刊》2004年第1期。
75. 行走于尘世与天堂之间——感受阿来小说中的僧人形象,《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76. 德格县格萨尔文化遗迹与传说调查,《口头传统研究通讯》2004年第3期。
77. 德格基地格萨尔史诗文化背景调查,《口头传统研究通讯》2004年第3期。
78. 格萨尔史诗及艺人主要流传地及格萨尔民俗事象 (中国社科院交办项目)2004.5
79.《格萨尔》传承方式与藏族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格萨尔研究集刊6》 2003.12
80. 阿来作品的文化心理透视,《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81.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2003年第1期。
82. 立足民族民间文化——阿来作品研讨会,《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83. 试论藏传佛教影响下藏民族人格心理的主要特征,《民族文学论丛》2002年第1期。
84.《格萨尔》神巫文化与藏民族人格心理,《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85. 藏族文学研究现状与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2010年第7期。
86. 50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2001年第12期。
87.《格萨尔》与藏族神巫文化,《格萨尔研究集刊5》,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2期。
88. 从藏传佛教形成看藏民族人格心理的演进轨迹,《西藏研究》2000年第3期。
89.《格萨尔》中的原始生态文化,《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10期。
90. 西部开发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一)(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第10期。
91. 藏族的酒文化,《民族古籍》1999年第1期。
92. 门巴族的酒文化,《民族古籍》1999年第2期。
93. 珞巴族的酒文化,《民族古籍》1999年3期。
94. 试论藏族早期的女性祖先崇拜,《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2期。
95.《礼仪问答卷》与藏传佛教道德观,《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4期。
96. 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玛纳斯研究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 2024.8,8.
97.藏族生态写作的传统延续与现代特质,《阿来研究》2024年第21辑。
98. 格萨尔史诗与苯教口传教法:“仲”“德乌”“苯”,《从语言到史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12。
99.文学与电影之间——万玛才旦作品的历史性与现代性追问。《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
发表文章选列
1.《格萨尔》史诗与藏族口头文学,《北京日报》2004年9月6日第2版。
2. “格萨尔故里行”——2012年全国格萨尔学术考察活动记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2年11月28日。
3. 当史诗遇见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21年10月13日。
4. 诗性智慧与智态化叙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20年11月18日。
5.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日报》2023.9,28.
出版专著、编著
1.《差异空间的叙事—文学地理视野下的<尘埃落定>》,专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版。
2.《差异空间的叙事——文学地理视野下的<尘埃落定>》,专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7再版。
3.《藏族当代作家汉语创作论》,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专著。
4.《藏族当代作家汉语创作论》,吉林出版集团出版,2016再版,专著。
5.《文本·田野·文化:多重视阈下的藏族文学研究》,专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年版。
6.《当代藏族作家双语创作研究》,译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7.《芬芳的年轮:少数民族“成人”仪式》,编著,华龄出版社,1998年版。
8.《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9.《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艺术形式的多向性》,《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学术普及读物。
主持项目(近年)
1.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大项目“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第二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四项所重点课题。
3.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点项目:藏族当代文学与民间传统叙事研究。
4.文化和旅游部项目:“《格萨(斯)尔》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与研究”。
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格萨(斯)尔》抢救保护与研究”。
6.中国社科院院级项目: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格萨(斯)尔史诗传统”
7.文化和旅游部项目:“格萨(斯)尔史诗统筹保护与研究”。
8.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叙事研究”,202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新女性写作研究”,2022—2023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2022年。
11.《民国通俗小说大系》副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2023-2025年。
12.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和亲公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整理与研究”,2024年。
获奖情况(省部级)
1.《藏族当代作家汉语创作论》 学术专著,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9年。
2.“巾帼心向党,建功新征程——向党百年华诞献礼”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优秀作品奖”,2021年。
3.《当代语境下格萨尔石刻传承及其文化表征》学术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2023年度。
4.《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 学术专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文所科研成果一等奖”,202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