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吉卓玛,女,1987年9月15日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现年37岁。
教育背景
央吉卓玛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在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民俗学专业硕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攻读民间叙事学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口头传统、藏族史诗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语言为:汉语、藏语和英语。
科研成果
央吉卓玛的研究成果涉及格萨尔史诗、藏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她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均为独著,包括:
• 《朝向“悦耳”:反思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实践及其路径》,《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 《“宗”:格萨尔史诗的叙事程式、传统法则和故事范型》,《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
• 《从英雄观到“英勇味”:格萨尔史诗传统的民族志诗学阐释》,《西北民族研究》2024年第6期。
• 《格萨尔史诗的在地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 《论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基于藏族“酒供传统”的讨论》,《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 《藏族文献结集传统与格萨尔史诗目录本的生成与赓续》,《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
• 《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机制——以“玉树抄本世”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3期。
• 《论青海湖来历传说中的民间文化内涵》,《青藏高原论坛》2015年第4期。
• 《论<格萨尔王传>史诗歌手展演的仪式及其信仰》,《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此外,她还出版了学术专著《格萨尔史诗歌手研究——基于青海玉树地区史诗歌手的田野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工作经历
央吉卓玛于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州民俗博物馆工作,担任专业技术岗位。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8月至今,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财基局规划处挂职锻炼。
课题研究
央吉卓玛主持和参与了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包括: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格萨尔史诗叙事传统关键词研究”(2021-2026,目前在研)。
•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藏族格萨尔史诗关键词研究”(2021-2023,已结项)。
• 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2019-2020,已结项)。
•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2016—,目前在研)。
• 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跟踪研究”(2019-2021,目前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