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精品能够传递诸多信息,带来诸多启示,黑龙江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节目——风情音画歌舞剧《达斡尔人》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歌舞剧《达斡尔人》上篇以史诗般的画卷展开了达斡尔人在18世纪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历程。男子群舞《雄鹰》、情节舞蹈《抗击》、情景表演《迁徙》、《建城》、萨满舞蹈《祈福》五部分,以时间纬度逐层展开叙事,增强了历史厚重感;下篇以多姿多彩的长廊表现了达斡尔人在牧、猎、渔、农多种经济生活中的勤劳品格。女子群舞《摇篮》、男女群舞《草原》、男子小组表演《山林》、情景歌舞《江河》、农业生产工具打击乐《土壤》、情景舞蹈《收获》,组成了一幅幅达斡尔人的劳动画卷。草原放牧、森林狩猎、嫩江捕鱼、田间耕作,形象地再现了达斡尔人从事生产劳动的精神面貌。这上下两个篇章深刻地反映了达斡尔民族的历史文化。这说明,透过形式展现民族精神是舞台艺术内涵的追求。
我们知道,一部优秀的民族舞台艺术应深刻地反映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歌舞剧《达斡尔人》达到了这一点!乌钦说唱、哈肯麦勒舞蹈、扎恩达勒民歌、雅德根伊若(萨满曲调),让观众欣赏到达斡尔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唱乌钦的四弦琴、女子演奏的口弦琴,让观众领略了达斡尔族独特的器乐文化;雄鹰图腾、萨满祭祀、婴儿悠车、摔马跤、角力、颈部拔河再现了达斡尔人的文化生活。那么,如何才能恰当地吸收民族文化元素,如何才能合理地表现民族原生态艺术?这需要在民族生活中找到答案。歌舞剧《达斡尔人》主创人员三次到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采风,达斡尔族演员回归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演员们到乡间请教民间艺人,这些踏踏实实地付出,在观众的掌声中得到回报。这再次说明创作源于生活,入“俗”才能化“雅”,一切新文艺皆来源于民间,只有拜人民为师,才能汲取艺术生命的养料。
达斡尔族作为人口较少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如何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时代课题。我们从首都两场爆满的演出,从观众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歌舞剧《达斡尔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是地方合力的结果,是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等单位共同打造的杰作。实践证明,只要各方联合,取长补短,打造精品不是奢望。这次成功的探索,必将促进达斡尔族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地方民族文化大繁荣。黑龙江省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民族文化建设,为了这台演出,省民委、省文化厅曾组织专家多次论证,从《我的达斡尔》、《爱唱乌钦的阿爸》到《达斡尔人》,三易其名就可看出深挖主题、打造精品的探索过程。这说明只要尊重艺术规律、科学论证、精心打磨,就能够创作出人民满意的作品! 歌舞剧《达斡尔人》成功的参演,必将促进有200万少数民族人口的黑龙江省文化的大发展。
在演出过程中,不时响起观众的掌声,演员三次谢幕,观众依然驻足,不舍离去,一些观众跑到台前,与演员握手致意,还有观众跑到台上和演员一起跳起欢快的哈肯麦勒舞蹈。可以说,这台演出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达到了台上台下的互动效果!一台优秀的作品会激发观众的参与精神,同时,也会激发演员的表演激情,这说明观众是不可或缺的创作者。只有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文艺精品才会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今年是黑龙江省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建区60周年,60年前,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第一个达斡尔族人民政权,从此达斡尔人步入了新的发展道路;60年后,当达斡尔族演员表演这台节目的时候,当达斡尔人观看这台演出的时候,当首都观众看到达斡尔人日新月异的文化生活的时候,是一种怎样振奋的心情!
歌舞剧《达斡尔人》是否能最终确定为舞台精品,还需要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评判。我个人认为,这部内涵深刻、基础扎实、效应广泛、鼓舞人心的作品,具备了舞台精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