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巧晖,女,汉族,文艺学博士,籍贯:山西襄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学术论文近200篇、学术随笔多篇,译文在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以日文、英文发表。
教育背景
1993年—1997年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民族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2005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4年12月作为特邀研究员到日本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5—200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2018年优秀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70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2024年12月提交结项。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3&zd291)、“东北地区多民族口头传统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4&ZD199)子课题项目。
2018—2023 北京市宣传部重大委托项目“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及民俗志编纂”,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者资助计划”基础研究学者资助(2020—2024) 。
北京市文联2021年文学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一般项目“革命歌谣研究”,已结项。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北京卷·凤物传说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理论(1949—1966)·总论卷》。
学术奖项
《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阿诗玛〉到〈哪吒传奇〉——影视创作中的民间文艺身影》获“北京文艺评论2023年度推优活动”优秀短评奖
《时代话语与知识建构:以1918—1966年“花儿”的搜集整理为中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民间文学批评体系的构拟与消解——1949—1966年“搜集与整理”问题的再思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21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人才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