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颖,女,壮族,1981年生,原籍广西南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广西壮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口头传统、神话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2017)、《侗台语族台语支民族族源神话研究》(202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广西神话资源为例》(2023)、《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以壮族为例》(2020)、《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2020)、《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基于壮族布洛陀史诗的思考》(2020)等。主持中国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壮侗语民族神话的多态传承与时代价值”(2022)、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春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新黄村)》”(2023)、文化部“史诗百部工程”之“壮族布洛陀史诗摄制”(2015)、中国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台语民族跨境族源神话及其信仰体系研究”(2014)等项目。
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系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7 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其间,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2021年,专著《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202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
专著类:
《侗台语族台语支民族族源神话研究》,李斯颖,34.7万字,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年5月。
《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李斯颖,38.9万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89千字,2017年5月。
《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二集)》,梁庭望、罗志发主编,黄明标、李斯颖副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年3月,论文集,570千字。
《诗文中的广西·岁时节庆》,学术读物,李斯颖、黄凤显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7月。
《广西民间文学》,学术读物,100千字,李慧、李斯颖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
《布洛陀》,学术读物, 100千字,李斯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
《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一集)》,梁庭望、覃彩銮主编,李斯颖、黄明标副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4月,论文集,468千字。
《稻作逸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术读物,100千字,梁庭望、李斯颖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2024年:
论文:
1.神话叙事的活态传承与功能比较――以中国《布伯》和老挝《蛤蟆国王》为例,期刊论文,李斯颖,1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2.交流诗学视域下的洪水叙事比较探析——以史诗《亚鲁王》与《布伯》为中心,期刊论文,李斯颖,1.1万字,《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3.论中华民族洪水与人类再殖神话的共同起源与流变,论文集中的论文,李斯颖,0.9万字,《神话研究集刊·第十集》,成都:巴蜀书社2024年7月。
2023年:
4.《以八桂神话的传承与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李斯颖,0.52万字,《广西民族报·理论版》2023年6月2日。
5.《哀牢后裔“来自勐恬”的族源神话传承与文化特质探析》,李斯颖,1万字,徐新建、李菲主编:《文学人类学研究·第七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6.《台语支口头传统中的“寻日”母题辨析》,1万字,《贺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三期。
7.《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赋能 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1.1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8.《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析——以广西神话资源为例》,0.9万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8期。
9.《以“双创”为引领,推动京族哈节新时代赋能》,李斯颖、李斯玺,0.43万字,《广西民族报·理论版》2023年10月13日。
2022年:
10.《壮傣民族史诗的始祖叙事传统与传承机制比较——以布洛陀和布桑嘎西为中心》,论文,11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11.《台语支兄妹婚族源神话的比较与文化探析》,论文,9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12.《桂中壮族兄妹婚族源神话的叙事传统与文化内涵》,论文,12千字,李斯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13.《广西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双创”实践》,论文,4千字,李斯颖,《文旅广西》2022年第4期。
2021年:
14.《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两创”实践与乡村振兴——以广西为例》,论文,12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7期。
15.《壮族布洛陀与瑶族盘瓠文化的多维比较——以广西田阳与金秀为中心》,论文,12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16.《侗台语民族创世史诗演述中“寻日”母题辨析——以中国壮族布傣支系与越南岱族为例》,论文,12千字,李斯颖,《日月神话文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21年10月。
2020年:
17.台语民族族源神话的区域划分与研究价值,论文,9千字,李斯颖,《河池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18.分子人类学视野下的壮族族源神话新探,论文,10千字,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19.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论文,,11千字,李斯颖,《创新》2020年第2期 。
20.壮族族源神话新探——一种分子人类学的视角,期刊论文, 论文,10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21.壮族造物神话与艺术审美研究,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22.壮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与文化解读,论文,8.5千字,李斯颖,《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2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基于壮族布洛陀史诗的思考,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
24.论中华民族洪水与人类再殖神话的传承与流变,论文,10千字,李斯颖,《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
25.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以壮族为例,论文,11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10期。
2019年:
26.布洛陀叙事的历史化与经典化,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文学研究 》,2018年第5期。
27.壮族布洛陀史诗中的“绞”观念及其体系,论文,8千字,李斯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28.神话与历史之间:“来自勐恬”的泰-佬民族族源神话,论文,9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29.壮族史诗搜集整理的历程与观念嬗变——兼论《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出版论文,11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9第3期.
30.口头传统传承中壮族女性的在场,论文,9.5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31.全域旅游视阈下的壮族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为例,论文,10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9期。
2018年:
32.《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论文,8千字,李斯颖,《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
33.《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译文,8.7千字,戴维·埃尔默,李斯颖、巴莫曲布嫫翻译,本人完成5千字,《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2期。
34.《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论文,12千字,李斯颖,《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35.《论仪式演述在文化记忆中的塑造功能——以湖南资兴市“还盘王愿”仪式调查为例》,论文,6.9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36.《蚕花节叙事及其百越文化底层探究——以湖州含山为例》,论文,7.9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37.《主题、韵律、传承——傣族与壮族民间歌谣比较》,论文,13.8千字,李斯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38.神话的当代传承与国家的在场——老挝民族族源神话调查,论文,7.8千字,李斯颖,《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
39.《布洛陀神话传承圈及其骆越文化之源》,论文集中论文,13千字,李斯颖,《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一集)》,学苑出版社2018年4月。
2014-2009年:
40.《壮侗语民族口头叙事中的缺憾循环类母题——以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为例》,论文,10.7千字,《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6期。
41.《侗台语民族的蛙类崇拜及其“神话-仪式”现象解析》,论文,10.7千字,《创新》2014年第6期。
42.《从现代人类走出东非到<世界神话起源>——兼论壮族布洛陀、姆洛甲神话》,论文,11.2千字,《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
43.《壮文文学创作概况及其特征》,论文, 10千字,《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年5月。
44.《芒飞节神话的流传及其认同功能——基于泰国、老挝、越南的研究》,论文,8千字,《创新》2013年第3期。
45.《布洛陀神话的时空观念及文化特质;兼议其中的侗台语民族文化基因》,论文,14.1千字,《布洛陀文化研究——2011年布洛陀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年。
4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及建议——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论文,7.9千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第6期。
47.《芒飞节神话的流传及其认同功能——基于泰国、老挝、越南的研究》,论文,8千字,《创新》2013第3期。
48.《壮族布洛陀神话叙事角色及其关系分析》,论文,10千字,《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49.《试析壮族洪水神话叙事模式及其文化内涵》,论文,6千字,《形态语境视野--兄妹婚神话与信仰民俗暨云南省开远市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50.《从侗台语跨境民族的死亡起源神话到广西左江岩画》,论文,10千字,《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5期。
51.《海南黎族民歌的现状与发展——以五指山、白沙、乐东、东方等县市为例》,论文,10千字,《民族语言文学学刊》 2012年第3期
52.《论布洛陀身份的多重文化内涵》,论文,10千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53.《试析壮族布洛陀神话叙事的演述者——布麽》,论文,10千字,《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第6期。
54.《骆越文化的精粹:试论布洛陀神话的起源》,论文,10千字,《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5.《壮族布洛陀信仰与侗族萨岁信仰的比较》,论文,10千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6.《壮族布洛陀史诗演述及其信仰传统》,论文,0.7万字,《国际博物馆》2010年3月。
57.《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科学管理—以广西田阳壮族布洛陀文化与口头叙事田野研究基地为例》,论文,10千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年 第2期。
2007年:
58.《布洛陀经诗文本与母题浅析》,李斯颖,《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