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人档案>在职研究人员>G>高荷红
高荷红 Gao Hehong
基本信息
  • 姓  名:高荷红(汉族)
  • 学  历:文学博士
  • 职  称:研究员
  • 籍  贯:黑龙江省富锦县
  • 所在部门:
学术简历
  高荷红,女,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少数民族文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偏重史诗学)。
  学术成就:有著作、论文、编著、译文几十种在中国发表。
  教育背景: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初中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2003年入职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先后担任编辑、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其间于2005-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朝戈金教授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国内学术职务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科研项目承担(近年)
  2009-201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口述与书写:满族说部传承研究”,主持人;
  2018-202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满—通古斯语族史诗研究”,主持人;
  2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史诗百年学术史”,子课题负责人;
 
  专著及主编论文集:
  1、《满族说部传承研究》(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口述与书写:满族说部传承研究》(2017,暨南大学出版社)
  3、《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研究》(20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傅英仁与<东海窝集传>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合著)
  5、《杨关赵三姓民间文本译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合著)
  6、《满族创世史诗<天宫大战>译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共同主编论文集《哲勒之思:口头诗学的本土化实践》(201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学术论文及书评:
  1、“天宫大战”之三百女神考述,《满语研究》2023年第2期;
  2、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径探析:以三个家族为例,《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年第6期;
  3、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4、从概念到文本:《集成》前后的“摩苏昆”,《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年第5期;
  5、民间文学创作年代推衍:基于“窝车库乌勒本”氏族与婚姻制度的解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6、“本土化”和“走出去”的萨满史诗研究——评《〈乌布西奔妈妈〉研究》英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7、“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 
  8、讲述还是书写——非典型性的满族民间故事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
  9、马亚川讲述的女真萨满神话,《满语研究》2018年第2期; 
  10、“嘴茬子”与“笔头子”:基于满族“民间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档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18 年第1期; 
  11、反思与建构中国史诗学术传统的力作——评《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1期;
  12、讲述与书写:以杨久清《亢三》为例,《满语研究》2017年第2期;
  13、满族说部,《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5期; 
  14、满族说部的地域及家族传承,《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
  15、从记忆到文本:满族说部的形成、发展和定型,《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16、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女性叙事,《学问》2016年第4期;
  17、记忆·书写:满族说部的传承,《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 
  18、在家族的边界之内:基于穆昆组织的满族说部传承,《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19、傅英仁讲述的神与神话,《 满语研究》2016年第1期; 
  20、口头传统·口头范式·口头诗学,《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21、国家话语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以满族说部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
  22、“书写型”传承人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年第1期; 
  23、满族萨满史诗“窝车库乌勒本”研究,《民族艺术》2014年第5期; 
  24、《天宫大战》中的神与神话,《东北史地》2013年第4期; 
  25、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语传承人调查研究,《满语研究》2013年第1期; 
  26、“窝车库乌勒本”叙事特征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7、东北亚的五种长篇叙事传统比较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
  28、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研究——从天庭秩序到人间秩序的确立,《东北史地》2012 年第3期; 
  29、关于当代满族说部传承人的调查,《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2期; 
  30、赫哲族史诗传统与“伊玛堪”,《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0年第1期; 
  31、满族说部的文本化,《满族研究 》2009年第2期;
  32、满族“窝车库乌勒本”辨析,《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3、满族说部文本及其传承情况研究——第一批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的介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4、满族“窝车库乌勒本”辨析,《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5、满族说部搜集史初探,《满语研究》2008年第2期;
  36、满族说部历史上的传承圈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 
  37、满族传统说唱艺术“说部”的重现——以对富育光等“知识型”传承人的调查为基础,《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8、赫哲族伊玛堪歌手研究,《满语研究》2005年第2期;
  39、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萨满神歌程式之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40、满族神歌仪式的程式化,《民族艺术》2005年第3期;
  41、满族萨满神歌的程式化,《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42、从满族萨满传说“尼山萨满故事”看佛教对满族阴间观的影响,《萨满文化辩证——国际萨满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会议论文集

 

研究报告
学术资料
古籍整理
译著
译文
学术普及读物
工具书
三报一刊理论文章
论文集
书评与序跋
编辑
教材
软件
音像资料
其他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