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包秀兰,女,蒙古族,1981年10月出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主攻学科领域(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史诗学、口头传统、蒙古族语言文学
学术工作语言文字:传统蒙古文、托忒文、汉文、英文、西里尔蒙古文
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
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10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
2015年9月至12月,成为第四届洛德奖学金研究学者,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访学。
2012年以来,赴匈牙利、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兼职
1.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2022—)
2.中国蒙古学学会理事(2022—)
3.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2020—)
4.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2022—)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19~20世纪国外收藏多种失传记音符号记录蒙古语口头文学汇编、选译与研究》(批准号:20VJXT010,重大类别),2020—2025,子课题负责人。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匈牙利科学院协议项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与匈牙利)文明互鉴研究》,2023—2025,课题参与人。
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2017—2022,2023—2025,课题参与人。
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巴林右旗基地田野调查项目,2014—2024,课题参与人。
5.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之“巴林及阿鲁科尔沁格斯尔口头传统历史与现状研究”(批准号BJXM2010-13,课题主持人纳钦),2010-2014,课题参与人。
6.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项目“清末民初蒙古族文学的世俗化特征研究”, 2011-2012,课题主持人。
主要著述
1.出版成果
《清末民初蒙古文学研究》,专著,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9月。
《新世纪中国蒙古文学研究》,论文集,与斯钦孟和、斯钦巴图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第2期(英文国际学术年刊),参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
2.学术论文
《卡尔梅克<江格尔>句法韵律的影响因素》,蒙古文,《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23年第4期。
《卡尔梅克<江格尔>句法解析》,蒙古文,《蒙古语文》2022年第3期。
《<江格尔>史诗中诗性地理的翻译》,汉文,《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6期。
《<江格尔>史诗语言修辞的翻译》,蒙古文,《语言与翻译》2018年4期。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新旧汉译本比较研究》,汉文,《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4期。
《蒙古史诗文本翻译问题》,蒙古文,《语言与翻译》2017年4期。
《蒙古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关系的区域文化特征》,蒙古文,《语言与翻译》2016年3期。
《蒙古训谕诗语言修辞的世俗化特征》,蒙古文,《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
《伊希丹津旺吉勒诗歌创作研究》,蒙古文,《新世纪中国蒙古文学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伊希丹津旺吉勒诗歌创作的历史文化根源》,蒙古文,《赤峰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