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人档案>离退休学者>W>王平凡>编辑
毛星纪念文集
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时间:2006-09-15 作者:资料室

  编辑说明 

  自从毛星同志逝世后,我们同过去在文学所工作的一些老同志或相聚或通电话时,总会提到毛星同志生前

  的种种情况。大家都认为应该为他编一本纪念文集,并推荐我们负责编辑工作。我们觉得虽然对毛星并不完全

  了解,但比较来说,还是深知毛星的为人和秉性的,所以勉为其难承担了这项工作。我们根据各自的记忆和当

  年的工作日志,又走访了一些同志以了解毛星各方面的情况,写成了一篇关于毛星的介绍性文章。同时,我们

  邀请了和毛星一同走过革命征途,以及曾经和他共事、对他比较了解的同志撰写纪念文章。可惜有些同志因为

  有病,已不能提笔写作了,如尹锡康、苏醒等。毛星早年的领导如张闻天,战友如项年、荣新民等都已作古,

  他们所知的关于毛星的事迹只好阙如!现在收集的文章,除毛星早年的朋友写的回忆外,差不多都是曾经和毛

  星一同从事研究、编辑、党政工作的同志和毛星亲属写的。这些文章,都实事求是地讲述了作者亲身体会的毛

  星同志的为人和工作方面的特点。如果还有深知毛星的同志愿意写文章介绍他尚未为人所知的情况,我们十分

  欢迎。我们编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勿忘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子而向他们认真学习。

  毛星同志的著作,已出版的有 《论文学艺术的特性》、 《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集体项目)、 《毛

  星集》和他负责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书,还有一些散见于报刊上的文章。读者如有兴趣,无妨随时

  阅读。我们在《忆毛星同志》一文中,也曾支言片语地提到一些名篇。我们认为毛星所一贯坚持的革命的文艺

  方向和他在作品中表现的学术观点来看,称他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也不为过。可惜,因为他做了许多

  非文艺专业性质的工作;过去发表文章,又常用化名,鲜为人知;而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注意保存,甚至连篇

  名也未曾记下。现在我们能够读到的并非他的全部著作。实在令人遗憾!

  毛星过去用过的化名很多,据他自己说,“是按照《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的姓氏编造的。有时也用某某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文章。”可惜当时我们没有注意深问。现在确知的他的几个化

  名是赵天、孙玄、周宇、郑洪、陈莱等。如果有人知道他还用过什么化名,希望告诉我们,以便查寻他的文章。

  本书文章的排列,是以作者和毛星同志的交往先后为顺序的。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每篇文章都说明了毛星同

  志在某些方面的 特点,都值得一读。附录的三篇文章,前两篇是毛星写的关于民间文学方面的文章;一篇曾在

  《民间文学》1956年4月号上发表过;一篇是在《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代序。这两篇《毛星集》均未收。后一

  篇从未发表,是毛星于1999年患病期间为病友而写的,是他留给我们最后的作品。

  最后,我们要感谢一切热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志们。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书就很难和读者见面。特

  此向他们致敬!

  王平凡      白鸿

  2004年8月30日


  出生日期: 1919年

  籍贯: 四川省德阳县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职称: 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文学、少数民族文学

  【学者简历】

  毛星(1919——) 当代文艺理论家。原名舒增才。四川省德阳县人。1935年秋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37年10月到达延安。次年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41年在“鲁艺”文艺理论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调任沈阳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编辑。1951年任东北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协。同年至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秘书主任、研究员,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北大文学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即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副主编等职。

  主要著述有《论文学艺术的特性》、《胡风文学思想批判》,主编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

  生平事略

  1. 毛星著作目录

  2. 毛星年表

  作品选录

  --论文

  1. 文学研究工作往哪里去

  2. 評俞平伯先生的“色空”說

  3. 論文学艺术的特性

  4. 论文学艺术的特性·后記

  5. 胡适文学思想批判

  6. 評关于李煜的詞的討論

  7. 关于李煜的詞

  8. 不要把幻想和現实混淆起来

  9. 民间文学及其发展谫论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序

   

  《论文学艺术的特性》书影

专题的相关文章
作者的相关文章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