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缩写为“ICHRC”)于2025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性、非营利性、非实体研究机构,主管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在民文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业务工作,并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
  一、中心的宗旨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二、中心的主要职能
  (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践行文化强国战略,为党中央决策服务。
  (二)推动形成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智库与学术交流中心。
  (三)团结引领学术力量,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深入融合,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
  (四)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咨询,服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走出去”和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故事的高端平台。
  三、中心的业务范围
  (一)学术研究:承担科研项目,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前沿研究、跨学科研究,组织成果出版发表等。
  (二)申报支持:协助申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服务国家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的申报与履约工作。
  (三)交流合作:召开和参与国内外会议,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与实践,探讨学术研究前沿理论,促进国内外研究者、从业人员、传承人等群体多层面的业务交流。
  (四)科普培训:建立能力建设培训体系及网络,开设理论和实践培训课程,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教育活动。
  (五)专业咨询: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以及高校、研究机构、保护中心等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六)决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撰写信息内参,在国际和国内层面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文化安全。
  四、中心负责人
  主任:
  徐文华,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党委书记。
  执行主任:
  安德明,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主任:
  李初雨,中国社科院民文所纪委书记、副所长。
  毛巧晖,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北方室主任、研究员。
  纳钦,中国社科院民文所蒙文室主任、研究员。
  意娜,中国社科院民文所藏文室主任、研究员。
  秘书长:
  李初雨(兼任),中国社科院民文所纪委书记、副所长。
  五、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人
  主任: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科院民文所研究员。
  副主任:
  朱刚,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南方室研究员。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电话:010-85195626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