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安德明 (汉族)
所在社区:
学  历: 博士
籍  贯: 甘肃天水
职  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室副主任
职  称: 研究员
所在部门:

详细介绍

 安德明,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1987~199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其间曾先后在张紫晨教授、刘铁梁教授和钟敬文教授门下学习民俗学,分别于1994年及1997年获得民俗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8月~2001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长期在甘肃天水地区进行民间信仰及民间口承文学的田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信仰、民间谚语及民俗学的基本理论。

  学 历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渭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18万字)
  1991年9月~1994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民俗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习俗研究》(3万字)
  1987年9月~1988年7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学士论文为《迷信的发生与存在——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约1.5万字)

  职 历

  2000年8月~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0年8月~2001年8月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9年6月~1999年12月 在江西省峡江县广电局挂职锻炼,担任局长助理
  1997年7月~2000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术资助获得

  2003年4月,专著《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2000年8月~2001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9年5月,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学术交流委员会颁发的“中流”奖助金。

  重要学术活动及会议发表论文

  1. 2003年11月,参加中国民俗学会组织的“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会议发表论文《近20年来的谚语研究: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2. 2003年7月,参加“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网络会议,发表论文《家乡——中国民俗学的一个出发点和支点》。
  3. 2001年4月,应邀在印第安纳大学留学生中心发表题为《中国西北地区农村的社火》(Shehuo In villages of Northwest China)的学术讲演。
  4. 2001年3月20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发表题为《中国西北农村地区防雹习俗的研究》(Rituals and Prayers Used to  Prevent Hailstorms: From a Farming Village in Northwest China)的学术讲演。
  5. 2000年10月,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参加“美国民俗学年会”。
  6. 从1998年起至今,担任中国民俗学会机关刊物《中国民俗学年刊》的编委。
  7. 1997年8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参加“民族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发表论文《论农事禳灾的功能》。
  8. 1997年6月,于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发表论文《街子乡的社火》(合著,第二作者)。
  9. 1995年11月~1996年8月,协助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二十四节气》节目的拍摄工作,承担民俗顾问的任务。
  10. 1994年11月,向在山东乳山举行的中国民俗学会年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田野调查中民俗学家的主观因素》。
  11. 1993年年初至今,曾多次在家乡甘肃省天水市的农村地区进行关于农事禳灾活动和谚语的田野调查。

  社会兼职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主要学术著作

  一、专著:
  1. 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甘肃天水地区的农事禳灾研究》(27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 《金猴献瑞》(16.9万字,十二生肖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合著,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3. 《飞鸿遗影——钟敬文传》(约12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
  4. 《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约8万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

  二、论文:
  1. 《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1.6万字,《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 《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1.5万字,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之一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0.8万字,《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4. 《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0.15万字,《文汇报》1999年6月5日之“文艺百家”)
  5. 《街子乡的社火》(1.4万字,第二作者,台北《民俗曲艺》第115期,1998年)
  6. 《天水北部地区的闸山习俗》(1.5万字,台北《民俗曲艺》第112期,1998年)
  7. 《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1.6万字,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人类学论丛”第五卷:《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8. 《1988~1989年民间故事、传说研究综述》(0.8万字,《中国文学年鉴》1988~1989年版,1997年4月)
  9. 《农事禳灾:一种特殊的农事信仰》(0.65万字,《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
  10. 《人文精神与严谨治学的结合——评欧达伟〈中国民众思想史论〉》(0.4万字,《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9期)
  11.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0.8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
  12. 《集体力量与阴阳先生》,(0.5万字,《广东民俗》1996年第4期)
  13. 《田野调查中民俗学者的主观因素》(0.5万字,《中国民俗学研究》第2辑,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14. 《天水求雨习俗》(0.4万字,《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
  15. 《民俗学研究新探索——评高丙中〈民俗生活与民俗文化〉》(0.4万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
  16. 《街子乡迷信习俗的调查与分析》(1.1万字,《民俗研究》1992年第2期)

  三、学术随笔与专访:

  1. 《“诗人钟敬文”——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0.5万字,《群言》2003年第11期)
  2. 《阿兰·邓迪斯:精神分析学说的执着追随者和民俗学领地的坚定捍卫者》(1.5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
  3. 《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当代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1.4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
  4. 《年味儿永在心中》(0.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月30日)
  5. 《民俗学与音乐文化学系的学生培训与课程设置》(1.4万字,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的3期)
  6. 《印第安纳大学访学札记》(1.6万字,合著,第一作者,《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7. 《为何鞭炮难觅替代物》(800字,《光明日报》,2000年2月12日)

  承担的科研项目

  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权威的话语——民众生活语境中的民间谚语研究》。
  2. 中国社科院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之“谚语卷”。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资助课题“中华民间谚语史”


中国民族文学网 © 1999-2023 版权所有
China Ethnic Literature Network  Copyright©1999-2023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CASS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地 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电 话:(010)65138025 邮 编:100732 京ICP备05072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