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斯钦巴图]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活态传承与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22  作者:斯钦巴图

  爱国主义英雄史诗动画电视剧《少年英雄——江格尔》海报。 大海供图

  蒙古族人民的英雄史诗源远流长,数百部史诗在民间口耳相传,至今仍保持着活态传承。这些史诗中,有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中小型史诗,有篇幅规模较大、情节结构相对复杂的长篇史诗,也有规模宏大、故事结构纷繁复杂的超长篇史诗。《江格尔》就是超长篇史诗。它由100多部独立诗章的数百个异文构成,篇幅达到数十万诗行,最能代表蒙古族史诗的发展水平,与《格萨(斯)尔》《玛纳斯》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史诗”。

  《江格尔》的故事及其特点

  《江格尔》讲述了圣主江格尔可汗率领12名雄狮大将和6000名勇士,为保卫理想幸福的宝木巴地方,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史诗中的宝木巴地方是人间天堂——那里的人们永葆青春,不会衰老,不会死亡;那里四季如春,百花烂漫,百草芬芳。江格尔的先祖、祖父、父亲世代掌管着那里的政权。可是,江格尔5岁的时候,强大的部落首领希克西力格对宝木巴地方发动袭击,掠杀了他的父亲乌宗·阿拉达尔可汗,俘获了年幼的江格尔。

  希克西力格有个儿子,名叫洪古尔,与江格尔年龄相仿。在朝夕相处中,两个小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希克西力格发现,江格尔终究不是人下之人,必须除掉,以绝后患。但洪古尔却用身体护着江格尔,使得希克西力格无法下手。于是,他想出了借刀杀人的办法,命令江格尔去抢夺阿拉坦策吉的马群。

  阿拉坦策吉是未卜先知的金胸智者,又是神箭手。江格尔骑着神驹前来抢夺马群时,被阿拉坦策吉一箭射中脊背。神驹驮着受伤的江格尔,将其送到希克西力格家。看到江格尔受伤,希克西力格吩咐夫人杀掉江格尔,自己则去迎战阿拉坦策吉。洪古尔请求母亲施展巫术,取出插在江格尔身上的利箭。夫人从江格尔身上跨过3次,利箭立刻脱落,伤口也顿时愈合。

  见希克西力格久不归来,夫人让江格尔、洪古尔前去查看。当两位少年英雄全副武装骑马来到战场时,阿拉坦策吉已经活捉了希克西力格。看到江格尔和洪古尔联手,这位未卜先知的智者意识到,向江格尔臣服的时候已到,便释放了希克西力格,与他一起向江格尔投降。

  依靠阿拉坦策吉的智谋和洪古尔的勇猛,江格尔相继打败了铁臂萨布尔、性格暴烈的萨纳拉、飞毛腿萨利亨塔巴嘎、美男子明彦、巨人贡拜、能言善辩的赫吉拉干等一众勇士,把他们收于麾下,成功建立了宝木巴地方的勇士集团。随后,人们拥戴江格尔为宝木巴地方的可汗,给他聘娶了诺木特古思可汗的女儿阿盖为妻。阿拉坦策吉坐上智谋型将领的头座,成为右手首席勇士。洪古尔坐上勇猛型将领的头座,成为左手首席勇士。就这样,宝木巴地方的政体形成了。

  以江格尔为首的众勇士接连粉粹了侵犯宝木巴地方的敌人,趁势征服了周围42个汗国。他们又上天入地,多次铲除危害人类幸福安宁的恶魔——蟒古思。英雄们的每一次征战构成《江格尔》的一个诗章,史诗描绘了大小上百场战争。

  《江格尔》结构独特。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史诗是以连续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形成的,极少数史诗是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组织起相互没有次序关系的多部诗章。《江格尔》属于后者,它是情节相互独立的上百部诗章的并列复合体。因此,国内学界把它称作“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

  神奇的江格尔奇

  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蒙古语叫做“江格尔奇”。江格尔奇是这部不朽英雄史诗的保存者和传播者。他们中的一部分弹着陶布舒尔琴(一种二弦弹拨乐器,也称托布秀尔琴)演唱,另一部分则不用乐器。

  演唱《江格尔》的艺人,绝大多数都是师承型艺人。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抢救和记录《江格尔》以来,民间文艺工作者共走访了加·朱乃、冉皮勒、普尔布加甫、普尔拜等100多位江格尔奇。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师承型江格尔奇,一般能演唱五六部《江格尔》,最多的能演唱20多部。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朱乃和冉皮勒。

  江格尔奇们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即兴创编能力,但他们不会死记硬背。因为对他们来说,史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故事;二是描述人物、事件、场景的相对固定的诗句。那些诗句一旦掌握,便可以用于任何史诗的演唱。江格尔奇其实就是熟练掌握各种史诗故事套路并储备了足够多相对固定优美诗句的人。

  当江格尔奇用他们丰富的语言储备精雕细刻史诗故事的时候,史诗篇幅就被拉长;反之,则篇幅被缩短。同一个史诗的不同艺人演唱本之间,以及同一个艺人不同时间演唱本之间的篇幅差距,就是这么形成的。

  在蒙古族民间,也有神授艺人的传说。传说中,第一个演唱《江格尔》的艺人就是神授艺人:那是一个名叫吐尔巴依尔的老汉,他和老伴过着贫苦的生活,五只山羊是他们仅有的财产。一天,五只山羊不见了,老汉到处找寻,终于在一个山顶的两处湖畔发现了山羊。他坐下来休息,忽然看见两湖中间现出一束彩虹。他惊异地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堆色彩各异的鹅卵石发出的光芒。老汉把石头捡起往怀里揣,一共70块。老汉回家,夜里做了个梦,一位鹤发童颜的白衣老者对他说:“你捡回来的70块彩石,是《江格尔》的70部诗章。好好习唱吧,保你吃穿不愁。”次日醒来,吐尔巴依尔真的会演唱70部《江格尔》了。从此,《江格尔》在蒙古卫拉特人中流传开来,吐尔巴依尔也赢得了“会演唱《江格尔》70部诗章的史诗袋子”美誉。

  在所有演唱习俗和规矩中,最重要的就是艺人不能随意改变史诗的主干情节;演唱一部诗章,就必须演唱完整,不能随意中止;听众一旦开始听史诗演唱,必须听到结束,不能随意离开。人们相信,违反这些规则,将会遭受神灵的惩罚。其实,有关史诗演唱的传说故事、信仰观念、规矩习俗等,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有利于史诗的稳定传承。

  《江格尔》的抢救及研究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江格尔》反映了蒙古卫拉特人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内容。看似简单的故事,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江格尔》产生于我国阿尔泰山附近的蒙古卫拉特人中。随着卫拉特人的迁徙和他们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江格尔》流传到了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和阿尔泰共和国。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艺人,演唱《江格尔》都要从赞美阿尔泰山开始。

  目前,《江格尔》主要流传地有3个:一是我国新疆天山南北4个州、4个地区、24个县市的蒙古卫拉特人聚居区。二是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卡尔梅克人与我国新疆蒙古卫拉特人是同根同源。17世纪20年代,卫拉特各部产生纷争,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把《江格尔》史诗带到了那里。三是蒙古国。因族源上的紧密关系,在蒙古国西部的卫拉特人、喀尔喀人中也流传着《江格尔》。

  虽说《江格尔》产生于我国,后流传到蒙古国和俄罗斯,但是《江格尔》的搜集记录却是从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开始的。德裔拉脱维亚人贝尔格曼于1802年至1803年间到伏尔加河流域卡尔梅克草原旅行,从卡尔梅克人那里记录并发表了《江格尔》2部诗章的德译文,开了国际学界搜集记录《江格尔》之先河。

  在欧洲,对《江格尔》史诗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却是从1923年著名蒙古学家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出版《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后开始。这本书奠定了《江格尔》研究的基础,对今天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蒙古国《江格尔》的搜集、出版、研究也比我国早。1901年至1913年间,格·兰司铁、策·扎姆察拉诺、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等学者从蒙古国记录了一些不完整的《江格尔》诗章。乌·扎格德苏荣于1968年出版的《史诗江格尔》收录15部诗章,而他1978年出版的《名扬四海的洪古尔》收录25部诗章,代表了蒙古国《江格尔》搜集、记录工作的成就。

  我国搜集、记录《江格尔》的工作是在很偶然的条件下开始的。1935年,汉族知识分子边垣到新疆从事革命工作,不久被反动军阀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多次听到一位蒙古族人满金演唱英雄洪古尔的故事。出狱后,从1942年开始,他根据记忆把洪古尔的故事用诗体文字写下来,于1950年交付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洪古尔》。1958年,作家出版社在北京出版了修订本。这是我国关于《江格尔》史诗的第一个出版物,也是第一部《江格尔》汉语编译本,是我国新疆《江格尔》的第一次有规模的展示。

  从1978年开始,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开始大规模地抢救和记录《江格尔》。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门成立了《江格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江格尔》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短短10余年间,《江格尔》工作组人员和其他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走访了100多位江格尔奇,抢救记录了100余部独立诗章的300余部异文,迄今出版《江格尔》资料本、翻译本、文学读本50余部。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相继推出《江格尔》科学资料本12大卷。

  我国《江格尔》研究从1978年开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史诗研究工作,把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规划项目。从那时起,我国学者共发表《江格尔》研究论文800余篇,学术专著30余部,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仁钦道尔吉的著作《江格尔论》,是我国《江格尔》研究的奠基性成果;而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出版,则标志着我国《江格尔》研究的理论转型。目前,我国《江格尔》研究已跻身于国际《江格尔》研究的前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8年8月17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