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四川茂汶羌族地区的这部英雄史诗,羌语称为"嘎"。韵文体的作品较完整地保存在羌族"释比"经中,民间也有与长诗基本相似的散体述讲神话,如《嘎尔都》。羌族民间传说中说古羌人从甘肃、青海一带向东南迁徙到岷江流域定居前,岷江上游曾居住着一种"嘎"人,也称"嘎尔补"。羌人曾与之发生过频繁的战争,最后将"嘎"人赶走、消灭后始定居下来。据考古资料证明,"嘎"人居岩洞,死后行石棺葬,岷江及杂谷脑河两岸台地上,这种墓葬遗址很多。"嘎尔补"人也被定名为"戈基人"。《羌戈大战》即叙述的是一支羌族先民在流离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与魔兵戈基人大战,最后战胜强敌,定居在岷江上游补坝上的格溜(今茂汶自治县境内)的经过。
生活在岷山草原上的羌族人,突然遭到了北来的魔兵戈基人的抢掠,羌人被迫西行,去寻找安生之地。羌族原来的九支人被魔兵冲散后各自逃生。曾得到太阳神传授本领的大哥阿巴白构率领残部来到祁尕山,本来知晓天事、人事、神事的大哥,由于羌文经典不慎被白毛公山羊偷吃了,一时不知所措。魔兵又紧追不舍,无奈在祁尕山一带,与魔兵血战一场,阿巴白构虽射出神箭,但仍不能阻止戈基人的进攻。羌人的厮杀厮杀喊叫惊动了始祖神木姐,木姐见其子孙遭难,便从空中抛下三块白石,让白石变成三座雪山挡住魔兵,这样羌人才得以脱险。羌人先民们来到木姐指引的热兹大草原,在这里安居。但好景不长,三年后戈基人又来进攻,阿巴白构率众于之战斗,数次硬拚,仍不能取胜,最后用妙法,加之天神相助,才破敌兵。后来阿八白构率领大家进驻格溜(茂汶),重建家园,并统一了岷江上游的氐羌各部,阿八白构成?quot;六夷、七羌、九氐"的盟主,在格溜地方修寨筑关,分封土地,阿八白构的九个儿子成了九个地方的首领。
《羌戈大战》是诗化了的历史。据考,早在4000多年前,羌族先民便分布在陕、甘、青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到春秋战国时代,古羌人的一支向南方迁徙,与其他羌人以及其他部族发生战争,最后融合各部落形成了现今藏缅语族的各民族。其中的一支约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迁徙到岷江上游一带居住,逐渐形成现在的羌族。《羌戈大战》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反映。这部作品的重要特征是:;既包含有部落战争的全部世俗内容,又有对神灵的的赞颂的内涵;既有浓厚的崇神思想,又有为求得民族生存而惨烈厮杀的功利目的;既有宗教观念给予人们的枷锁,又有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些内容说明了当时羌族先民的观念中人神杂揉共存的复杂性,这便是人类从野蛮时期走入文明时期史诗的内容特征,尤其是最白石"化为雪山挡住敌人追杀情节,即是羌族古老的"白石神话"在史诗中的反映,是将幻想当作现实来进行描绘的。应该说,《羌戈大战》只是英雄史诗的一株幼苗。《羌戈大战》由罗世泽搜集整理,首次发表在《新草地》1981年3-4期合刊上;1983年,此诗与羌族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合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李明整理本中有《嘎》及《必格纽》两部文本,两者均为羌族释比(巫师)演唱本。参见李明整理:《羌族民间长诗选》,四川北川县政协文史委、北川县政府民宗委编印,1994年4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