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普米族英雄史诗《支萨·甲布》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1-01  作者:巴莫曲布嫫 编撰

    流传在川滇交界的宁蒗和木里一带的《支萨·甲布》,是以支萨和甲布两代人为主人公的英雄史诗,作品通过支萨·甲布深入魔穴,杀死魔王,救出母亲,为父报仇、为民除害的经历,生动地塑造了普米族民间传说中的一位正直勇敢的青年英雄形象。史诗是具有普米族风格特色的一部长诗。长诗前序歌,后有尾歌,正文部分由六个诗节组成:


    普米的英雄支萨·甲布自幼失去双亲,由善良的 将他抚养。甲布长大后像云间的大雁,象雪山的金鹿;他有阿妈的美丽和善良,又有阿爸的心胆和筋骨;他性情象阿妈一样果敢,武艺象阿爸一样精湛。他要到天地间磨练,到山林里追捕野兽。


    一天甲布问起了父母的下落, 终于讲起了多年隐藏在心中的实情,讲起了父亲支萨和母亲娜姆从相爱到生下甲布的故事,让甲布要记住父母的恩仇:


    正当支萨和娜姆夫妇俩生活在得子的幸福之中时,天地之间降下灾难:白龙王与黑龙王为争夺地权,展开了一场恶战,妖魔和鬼怪趁机吞噬人民和牲畜。在森林茂密的大山中,有一个独角怪兽,把三乡四水的百姓都要吃光了。支萨决定要为民除害,便带上强弩毒箭,骑马进了森林。但没想到怪兽有九层皮,有九双脚和九双手,一步能跳九丈远,支萨用尽所有的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因体力不支,被怪兽用利角刺进胸膛而死去。娜姆失去丈夫的泪水还未干,新的灾难又降临了。山中魔王听说娜姆的美名传遍九山十箐,便起了歹心,在一个风狂雨暴的夜晚劫走了娜姆。从此娜姆被困在魔洞里,不知生死。


    甲布听完父母的悲惨遭遇后,决心进山救出母亲,杀死怪兽和山魔,为人间除恶。他按 的指示,在一棵大青树周围找到了父亲支萨留下的遗物:银铃金鞍、弩弓毒箭和宝刀,准备与魔王决战。甲布偶得一匹瘦弱的天马,在他精心喂养下,天马长得英俊又健壮,复仇的一天来到了,他骑上天马,飞向黑暗的森林,在深山找到了独角怪兽。三个回合,又三次交锋,打了三天三夜,仍胜负难分。刀箭都难以制服怪兽,甲布拿出了他早已备好的毒药猪尿泡,拴在马尾下面,佯装战败逃走,怪兽趁势猛追,独角顶破了毒药泡,不觉之中毒液已入它口中,甲布趁机拉弩射箭,怪兽终于倒地毙命。甲布在天马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遗骨,回乡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天马又载着甲布踏上了寻找母亲的征程,他一路"飞过九十九座岭,跨过九十九条大江","越过九十九堵悬崖,腾过九十九块草坪",在一个巨大的山洞口,遇到一个背水姑娘,他将母亲留下的银手镯放进姑娘的背桶中,让手镯给母亲带个信去。


    母子终于相见在魔洞之中。悲喜之余,母子二人共商良策除掉魔王。母亲对甲布讲述了魔王的致命要害:砍倒神树魔王就得病,它胸前的护心镜中有只黄蜂即魔王的命根。傍晚甲布在母亲的帮助下,先砍断了神树,魔王果然病倒。深夜甲布伺机射穿了魔王的心脏,并用神马鞭将魔兵全部消灭。魔王最后吐的三口气,一口变成跳蚤和虱子,一口变成蚊子和苍蝇,一口变成的蚂蟥和毒蛇。魔王终于气断命绝,甲布与生母一道返回了家乡,与 欢聚一堂。从此世上除尽魔怪,从此普米有了安宁幸福的生活。


    显然《支萨·甲布》取材于古老的英雄复仇故事,故事情节主要述英雄的父亲被"怪兽"所杀,母亲山魔"掠走,英雄长大成人后便离家出走,沿途经历曲折和磨难的考验,在"天马"的帮助下,以智取胜,大功告成,携母回到家乡。作品有阶级分化(掠人为奴)的因素,故长诗以象征的手法,在表现氏族或部落之间的斗争的同时,还表现了人类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精神。诚然作品有藏族《格萨尔王传》的印迹,特别是降妖一节相似处较多。可以说,史诗是在《格萨尔王传》的影响下,在普米族人民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作品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相似的情节中,熔铸进了普米族自己的血肉和精气,相似之中见独特,是普米族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普米族人民智慧和勇敢的结晶。由此也可窥见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轨迹。《支萨·甲布》由和品初、光布等演唱,殷海涛、杨曾烈记录整理,载于熊胜祥主编:《普米族歌谣集成》,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69-389页。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