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侗族迁徙史诗《祖公之歌》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1-01  作者:巴莫曲布嫫 编撰

     侗族迁徙史诗《祖公之歌》主要流传在侗语南部方言区,即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等限;湖南的通道、绥宁等县;广西的三江和龙胜等县。其形成年代大约在唐至明代,前后历时七、八百年。作品传承的形式多样,或以念词形式表述,或以叙事大歌、琵琶歌及踩堂歌等形式演唱。作品一般分为《祖公上河》与《祖公落寨》两大部分,有的文本则将这两个部分有机地连缀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侗族祖先的迁徙图。


    最初,侗族的祖先住在福建的九宝之地。这里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物产富庶,人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还出了两朝天子。后来由于世道动乱,良师猛和(一说孟获)杀死了天神,因此招来了天灾人祸,侗族祖先几万人逃离福建,来到江西吉安府开荒种地。


    这个地方山不高,地也广,大家有吃有穿,青年男女的歌声不断。没过多久,朝廷有旨,命各地百姓练武比武。有一天,侗族祖先们射箭比武,看谁能射下正在飞翔的天鹅。一个名叫劳宜的青年,力大无比,一箭朝天射去,射到了皇帝的宫殿,射断了宫殿的中柱;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皇帝得知,立即派人拿着断柱上的那只箭杆到处搜查射箭人,很快就查到江西吉安府来。为避横祸,侗族祖先只得从吉安府逃到梧州。而后才沿着珠江水系溯流而上,最后来到黔、湘、桂边界安家落户。

    《祖公之歌》有不同的文本,其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所叙述的迁徙原因有所不同,或归于自然灾害,或归于战争动乱,但各种文本所反映的侗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大体一致。史诗以简练的语言,反映了侗族先民患难与共、奋发创业、勇于开拓的群体精神,不仅有其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有其珍贵的史学价值。此处所引文本据《侗族文学史》,原稿由贵州黎平县龙图乡侗族歌师梁普安口述,未刊,原始记录现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