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熊图腾神话的源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16  作者: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熊图腾与史前女神宗教

    考古学家在石器时代造型艺术中发现的众多动物形象中,熊具有特殊的地位。有一些反复呈现的动物形象,除了作为偶像而单独出现,还会作为其它神圣象征的隐喻关联物而出现。例如,美国考古学家金芭塔斯在系统分析了欧洲新石器时代陶器图案模式后发现有一种作为母神象征的网状纹饰:“这种网纹象征经久不衰地反复出现。在方形、卵形、圆形、菱形、膀胱形、三角形(女阴三角形)和带状纹中均有表现,还常常与动物形象相联系,如蛇、熊、蛙、鱼、公牛头和山羊头。”在金芭塔斯看来,熊和蛙、蛇这类动物都是作为复活女神的化身或者替身而出现的,并不只是代表该种动物本身。

    新石器时代人所崇拜的动物神往往不是单纯的自然崇拜。以熊而言,其在史前信仰之中的基本神格便是再生、复活之神。由于复活总是以死亡为前提条件的,所以熊神也顺理成章地兼任起死亡之神的职能。自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文明时代,古老的熊神的身影依然时常伴随着诸女神活动的场合而呈现出来。例如在古希腊,在布劳罗尼安?阿尔忒弥斯节庆上,会出现一位主持仪式的女祭司,身穿黄色长袍,她的仪式职能就在于将阿尔忒弥斯女神扮演为一只熊。参看Dexter(1980,26)。回望亚洲大陆东端,在中国的民间舞傩仪式上居然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披上熊皮而舞蹈的师公俨然以下凡的熊神自居。只不过由于年代传承的久远,其所代表的尊神的性别已经不再像希腊人的阿尔忒弥斯神那样明确罢了。
 
阅读全文(PDF) 点击下载

文章来源: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6:2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