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关于民族起源阐释的两种表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24  作者:周翔

  内容提要:盘瓠神话自东汉末年被记录下来之后,经历了书写文本的代际延续和更替,通过对汉文古籍记载的盘瓠神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自晋代起就已形成关于盘瓠繁衍后代的两种不同表述,可称之为“上山型”与“下海型”。同样,至今仍在各民族民间口耳相传的盘瓠神话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表述。无论是上山型还是下海型,都是与各民族所生活的环境相一致的,古籍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与汉族流传的盘瓠神话比较一致的地方是都采用他者的视角来讲述——“南蛮”即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或者“犬封国”的由来。其他民族口传盘瓠神话的主要社会功能则是为了解释民族起源。 

  关键词:盘瓠神话   上山型   下海型   古籍记载    

    

  盘瓠[1]神话流传久远,据考证,汉文古籍中关于盘瓠神话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应劭所著之《风俗通义》中,但在此之前应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艾伯华将盘瓠神话定义为“狗的传说”,将情节单元概括为“(1)有个皇帝与敌国打仗,不能战胜敌人。(2)他许诺,谁能斩敌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许给他。(3)一只狗咬死敌人的头领,将首级献来,并要求纳公主为妻。(4)在公主的催促下,皇帝允婚。(5)她偕狗迁往山区。(6)她的孩子们相互结了婚,他们成为一个家族的祖先。”[2]笔者在进行盘瓠神话资料整理时,发现这一类型的神话中除了狗之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动物主角。比如壮族、瑶族同类型神话文本中,主角是一只青蛙(蛤蟆、蟾蜍);畲族神话中的盘瓠形象就经历了“星宿→茧卵→龙麒→龙(龙犬)→兽首人身→人(现代) ”的复杂变化过程[3]。一则流传于台湾澎湖马公岛上的同类型神话中主角则变成了猴子。此外,虽然绝大部分盘瓠神话中动物主角是立下战功,但在苗族、瑶族、土家族的一些神话中立功的情节是替人类取来谷种,在仡佬族、黎族以及台湾少数民族布农人、太鲁阁人等的神话中立功的情节则是替人类治病。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进行资料整理时拟定的原则是以《搜神记》中的文本作为底本,凡属包含有“许诺→立功→嫁女→繁衍后代”四个线性发展情节单元链的神话都归于盘瓠神话这一类型。 

  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盘瓠神话经历了从民间口头传承到被书写记录在风俗志、志怪小说甚至官修信史中,又再回流至民间的复杂过程。从目前能够看到的资料来看,至今盘瓠神话在苗族、瑶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彝族、壮族、黎族、台湾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汉族地区都有流传。[4] 

  通过对汉文古籍记载的盘瓠神话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自晋代起就已形成关于盘瓠繁衍后代的两种不同表述,可称之为“上山型”与“下海型”。同样,至今仍在各民族民间口耳相传的盘瓠神话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表述。   

   

  盘瓠神话最早被记录下来应在汉晋时期,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魏鱼豢的《魏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晋纪》、东晋郭璞的《山海经传》《玄中记》等史籍中记录了盘瓠神话。遗憾的是应劭《风俗通义》中的原文已佚失,同样佚失的还有鱼豢《魏略》中之记录。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文本是干宝的《搜神记》以及郭璞的《山海经传》《玄中记》。 

  干宝《搜神记》被后世文献广为引录。钟敬文发表于1936年的文章《槃瓠神话的考察》中曾指出《搜神记》的记载实则有两个文本,“一种是作为单行本发行的,另一种则被收录在《汉魏丛书》、《龙威秘书》等丛书中”[5]。单行本中的文本流传较为广泛,《后汉书》《水经注》《通典》《法苑珠林》《初学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路史》《江汉丛谈》《(乾隆)贵州通志》《(同治)韶州府志》等古籍中所引均据此版本,详略不一,或原文照录,或删节摘录,或合并相关古籍加以删减。兹录于下: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妇人去后,盛以瓠蓠,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遂畜之。时戎吴盛强,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购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王诊视之,即是戎吴。“为之奈何?”群臣皆曰:“盘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少女闻之,启王曰:“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此天命使然,岂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霸者重信,不可以子女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王惧而从之,令少女随盘瓠。盘瓠将女上南山,山草木茂盛,无人行迹。于是女解去上衣,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着用,皆有尾形。经后母归,以语王。王遣追之男女,天不复雨。衣服裢,言语侏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王顺其意,有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群夷是也。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6](以下简称“单行本”) 

    

  昔高辛氏,有房王作乱,忧国危亡,帝乃召群臣,有能得房氏首者赐千金,分賞美女。群臣见房氏兵强马壮,难以获之。辛帝有犬名,其毛五色,常随帝出入。其日,忽失此犬,经三日以上,不知所在,帝甚怪之。其犬走投房王,房王见之,大悦,谓左右曰:“辛氏其丧乎?犬犹弃王投吾,吾必兴也。”房氏乃大张宴,为犬作乐。其夜房氏饮酒而卧,槃瓠衔王首而还。辛见犬衔房首,大悦。厚与肉糜饲之,竟不食。经一日,帝呼犬亦不起。帝曰:“如何不食?呼又不来?莫是恨朕不赏乎?今当依募赏汝物,得否?”槃瓠闻帝此言,即起跳跃。帝乃封槃瓠为会稽侯,美女五人,食会稽郡一千户。后生二男六女,其男当生之时,虽似人形,犹有犬尾。其后子孙昌盛,号为犬戎之国。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只今土蕃,乃槃瓠之胤也。[7] (以下简称“丛书本”)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文本的情节有比较大的不同。单行本中细致描写了盘瓠为耳虫所化之犬、公主力劝父王守信不违背约定等情节,丛书本中生动描写了盘瓠如何咬掉敌将之头颅的情节。畲族、瑶族的口传文本中关于以上情节都有精彩的讲述,如1987年采录于广东潮州市的畲族神话《龙犬驸马》中关于龙犬为耳虫所化之情节较之单行本想象力更为丰富,1988年采录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乡的瑶族神话《平王与盘王》中讲述龙犬咬掉紫王头颅的情节与丛书本的情节几乎一样。 

  两个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盘瓠与公主结合之后繁衍后代的情节,单行本中称“盘瓠将女上南山,止于石室之中”,其后裔“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群夷是也”。而丛书本中则称“帝乃封槃瓠为会稽侯,美女五人,食会稽郡一千户。后生二男六女,其男当生之时,虽似人形,犹有犬尾。其后子孙昌盛,号为犬戎之国。” 

  郭璞在《山海经传》和《玄中记》中的记载与丛书本相同,用盘瓠神话来说明犬封国(犬戎国、狗封氏)的来历,“会稽郡”这一关键地名信息在两个文本中略有不同。《山海经传》只笼统说“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玄中记》则注明为“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百里,而封之”。如下文: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昔盘瓠杀戎王,髙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民也。[8](《山海经传》) 

    

  狗封氏者,高辛氏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以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女(犬)戎之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百里,而封之。生男为狗,生女为美女,封为狗民国。[9](《玄中记》) 

  从作者生活的年代来看,应劭(约153—196)远早于郭璞(276324)和干宝(约282―351)。应劭《风俗通义》中关于盘瓠神话的原文虽已佚失,但南北朝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传”第七十六“南蛮”中所录之盘瓠神话特别注明“此以上并见《风俗通》也”。《后汉书》中的文本与《搜神记》相比较,除了缺少了前面一段关于盘瓠为耳虫所化的描写,其他内容大体相同。而干宝作《搜神记》时写明“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亦安敢谓无失实者哉!”[10]由此可见,《风俗通义》应该是最早记录下这一神话的。 

  关于应劭是由何得知并记录下盘瓠神话的,学界一般认为是受曾任武陵太守的祖父应彬、父亲应奉的影响。如孟令法认为“应劭除少时随为官武陵太守的父辈生活过外,可谓一生为官在北,甚或再未踏足崇奉盘瓠的武陵诸地。因此,《风俗通义》中的盘瓠神话,很可能只是应劭回忆或记录其父辈对蛮地风俗的口述。”[11]吴晓东近期提出盘瓠神话源于中原的观点[12],在与应劭家乡河南项城邻近的淮阳县,以及河南商丘、南阳等地都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盘瓠神话,所以,或许也有应劭记录下盘瓠神话假托为武陵郡蛮俗的可能。 

  而《山海经传》《玄中记》是否为参照《搜神记》丛书本所作呢?《汉魏丛书》于明万历年间刊刻,《龙威秘书》由清代学者马骏良私人辑录,成书年代均晚于郭璞所著,而在明清之前的古籍中并未见到其他与丛书本相同的有关盘瓠神话记载,所以丛书本所收录的盘瓠神话为后人糅合了《山海经传》《玄中记》或其他古籍的记载而写成的可能性应该更大。钟敬文也认为单行本与丛书本中无疑有一种是后人假作或者篡改过的。[13]郭璞博学多识,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注释过《周易》《山海经》《方言》《楚辞》等古籍,他作《山海经传》和《玄中记》时,如果说未见到单行本《风俗通义》中的记载,应该不太可能,但为什么他会写下一个与单行本不同的文本呢?从郭璞的宦游经历来看,虽然其祖籍是山西闻喜,但永嘉之乱时为避乱南下,渡过长江居于江南会稽郡一带,这些地方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郭璞的民间传说,如郭璞曾占卜预言会稽郡将出古钟,此为晋元帝受命于天的吉兆,果然灵验,此事在《晋书》中亦有记载。会稽郡近东海,世人相信茫茫大海烟波浩渺中或有神奇国度存在,正所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因此,郭璞在注释《山海经》“犬封国”时,很有可能将盘瓠神话与他在会稽郡一带听闻的相关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将盘瓠及其子孙“流之会稽东南二万一千里,得海中土,方三百里,而封之”。 

  至此,盘瓠神话关于繁衍后代之“上山”与“下海”两种不同的表述已基本成型。笔者在《中国基本古籍库》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盘瓠”,凡有记载的古籍几乎都沿自《搜神记》单行本,尤其是在南北朝时经范晔删减整理收入《后汉书》之后,上山型盘瓠神话几乎成为“南蛮”族源的“信史”。而《山海经传》《玄中记》中的文本只是在引注《山海经》犬封国时偶有出现。 

    

   

  笔者在对各民族口传盘瓠神话进行梳理分析时发现,与古籍记载中上山型盘瓠神话占据绝对多数的情况不同,口传盘瓠神话中下海型的流传与分布较为广泛,且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相关内容可参看以下二个表格: 

  表一  上山型盘瓠神话概况[14] 

  

题名 

流传地域 

流传民族 

主要情节 

《十弟兄》 

贵州遵义县 

仡佬族 

黄狗飞快地跑到对门的岩洞里,把岩洞打扫得干干净净,土王就让黄狗把女儿驮走了。 

《缕金狗的传说》 

贵州遵义县 

仡佬族 

缕金狗带着公主到山洞成亲。白天为狗,夜里则变成一位白面书生。公主先后生下四个儿子,长子叫苗大哥,次子叫仡佬二哥,三子是水西(指彝族),老幺是汉族。 

《神犬》 

广东海康县 

汉族 

公主跟着神狗上山去了。一年后,公主生了四个孩子,他们长大之后,分别朝东西南北四方下山去了。不久,他们各自做了不同部落的首领,开基创业,都说狗是他们的祖先。 

《盘葫》 

河南南阳市 

汉族 

二人离开部落,到南边大山里去了。盘葫和高辛氏的女儿在大山里住下以后,一共生了八个子女。高辛氏几次派人去看望,走到半山腰,不是刮大风,就是起瘴雾,始终没能见面。盘葫死了以后,高辛氏的女儿才带着八个儿女,回到中原。但这些住惯了深山的儿女们好山恶市,不愿在平地生活,又跑到西部大山里,在那里繁衍、传续后代,形成以后所说的八夷。 

《乃拐妈苟》 

湖南凤凰县 

苗族 

皇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女儿送给金狗,可他又为此羞恼,便把金狗和女儿撵到很远很远的山里去了。 

《辛女岩》 

湖南泸溪县 

苗族 

高辛王怕坏了名誉,就把他俩赶到现在泸溪上堡乡侯家村和浦阳乡铁柱潭的齐界岩坎山上。 

《盘瓠和辛女》 

湖南泸溪县 

苗族 

皇上怕人把这丑闻传扬开去,打发公主和黄狗到远远的沅水边上生活。辛女领着黄狗在一个地方住了下来,这地方后来叫黄狗坨(沱)。 

《畲族姓氏及世居山脚的来历》 

福建柘荣县 

畲族 

于是,盘瓠王和三公主一家就迁到广东的凤凰山、会稽山和七贤洞 一带居住下来。高辛帝恩赐盘瓠王子孙开山免徭御书卷牌宝印,一路护送到凤凰山。盘瓠王过世坟墓也在凤凰山中。盘瓠王的子孙大发展,大部分到了福建,在福州、连江、罗源上岸,迁移到现今宁德地区各县定居下来。随后,又有部分向浙江、江西、安徽山区迁移定居。因长子盘姓一房人在坐船航行中,遇风漂泊海外去了,所以今天畲族,主要是蓝、雷、钟三姓人。在几经迁徙和繁衍后代中,盘、蓝、雷、钟四姓人,有招女婿吴、李等姓的,世代同居,生活语言风俗习惯一样,就是不改姓,所以至今畲族中有少数吴、李等姓氏。他们世世代代总是依山搭棚建房,在山脚或山腰居住,有利于开荒耕种或狩猎,直到现在,还是住在这些地方。 

《畲族祖先盆大护》 

广东增城县 

畲族 

盆大护夫妇想要返乡,回奏皇帝:“我们瑶人一向习惯住在山林地区,今后希望朝廷继续允许瑶人依山安居,望青采斩,逢山食山,逢水食水,不准富贵豪门欺凌百姓,允许瑶人世代子孙免除租税,安居乐业,繁衍后代。”赵皇帝叫丞相制成丹书铁券,赐给了他,嘱他子孙世代保存,以作凭证。离开京城的时候,车马队护送盆大护夫妇及其随从、猎犬,一直返到湘南七贤峒居住。盆大护回到湘南,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生下了六男六女。为了让儿女自主,世代繁衍,盆大护给儿女们取了六个姓:盆、盘、蓝、栏、来、雷。其后代又招婿钟麟,这样盆大护便有了七个子孙。大约在元朝末年,一部分盆、来、雷姓子孙由湖南迁入广东,以后演变为畲族。 

《高辛皇帝封畲氏》 

浙江金华 

畲族 

高辛王刻封诰时,怕他们长大造反,所以嘴上说是多余的田,心里却打算让他们没粮食吃。故意把馀字的偏旁除掉食字,剩个余字又和田字连在一起,这畲(畬)田竟是要开荒的山地。地方官一看竹板,就把他们赶了出来。公主没法,只好带着四个孩子到荒山野地去住了。高辛王还不放心,派兵到处去抓。他们逃呀,逃呀,一直逃到海边,看看白茫茫的大海过不去,只好回头躲进深山。只有老四,坐在盘里,一阵风飘到台湾去啦。这四个孩子便是后来的雷、蓝、钟、盘。那个畲(畬)字呢?他们写时有意少一点,表示抗议,这就成为畲字,便是后来的畲族。 

《盘瓠》 

湖南江永县 

瑶族 

高王封盘瓠为南疆瑶王,南岭山城属他所管。盘瓠和三公主立即离了京城,到南岭定居。后来,他们生下六男六女,子孙不断,形成了人口众多的瑶族。 

《广西金秀盘瑶盘护王神话》 

广西金秀县 

瑶族 

评王依诺许配第三公主与盘护为妻,封盘护到南京会稽山石(十)宝殿当王。盘护与第三公主在会稽山耕山狩猎,生男育女,传下瑶人后代。 

《广西修仁县崇仁乡山子瑶的祖先传说》 

广西修仁县 

瑶族 

婚后大公主要到深山峡谷里去居住,大公主向天王道:“以后的子孙居住深山峡谷,开门见山,不进学堂,不懂礼节,怎样可以回来朝见天王呢?”天王说:“你们子孙回来时,应说先有瑶,后有朝。可以免礼了。”大公主再问:“子孙在山里繁殖多了,不够饮食,怎样办呢?”天王道:“准你们食一山,过一山,不必完税纳粮。”大公主与狗即同到瑶山里度其生活。 

《彝家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云南洱源县 

彝族 

国王把前约里的“高官让你做”偷改为“高山让你住”,打发给公主一套宫中的服装,让他们住到高山上去了。后来生了六个儿子,这就是彝族的六祖分支。据说现在彝族漂亮的服装就是从宫中带来的。直到今天,彝族人都很珍视家里的狗。彝族人家不吃狗肉,就是这个缘故。 

《彝族为什么住在高山上》 

云南丽江市 

彝族 

国王说:“大河任它过,高山任他住,随它去吧。”神犬听到国王同意把公主嫁给它,一时高兴,把国王的话听成了“高山让它住”,就带着公主朝高山上走。走了三天三夜,终于爬到了最高的一座山上,山上有个大山洞,他们就住在里面。到晚上,公主突然看见眼前站着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知道那只狗是小伙子变的,公主与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生了很多孩子。这就是彝族为什么住在高山上的原因。 

 

    

  表二  下海型盘瓠神话概况 

  

题名 

流传地域 

流传民族 

主要情节 

《美国人的由来》 

中国台湾澎湖马公市 

汉族 

猴子上高山顶采茶叶,煎茶水,太后喝了以后,病好了。猴子娶了公主,坐船漂到美国。公主生下儿子。儿子送饭田间,打死猴子。儿子长大,母亲化妆嫁儿子,繁衍后代,便是美国人。 

《天狗》异文一 

中国海南白沙县 

黎族 

皇帝怕失体面,不愿意让公主和狗留在皇宫,便叫人造了一只大船,在船里放了足够的衣食和各种种子,打发公主和公狗乘船出外谋生。那只载着公主和公狗的大船,在大海里飘呀飘,最后飘到一个孤岛,就是现在的海南岛。岛上到处深山老林,荒无人烟。公主决定在这个岛上生活,她把船上的东西搬上岛来,并在一个山脚下搭草寮定居。 

《青青和红红》 

中国海南通什县 

黎族 

青青公主和红红被安放在一只小木船上,船上只放些柴草和粮食,公主还偷来一副弓箭,小木船在汪洋大海中漂荡,一直漂流了七七四十九天,大海有崖,最后靠了岸。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海南岛崖县。青青公主和红红就在这里安居立业,生男育女。他俩就是我们黎族的祖先。 

《公主与狗》 

中国台湾南投县 

台湾少数民族布农人 

他们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到远方去,便离开了。不料后有追兵想杀狗先生,他们拼命逃走,最后逃到海边,海边有一条船,他们乘坐小船,逃到了台湾的鹿港,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后来他们生下了孩子,后代子孙也越来越多了,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布农族的祖先是从大陆来到台湾。 

《太鲁阁人的来历》 

中国台湾 

台湾少数民族太鲁阁人 

爸爸只好把米和一些东西放在船里要他们(狗和小姐)离开。他们漂到台湾,成为我们 Truku(太鲁阁)的祖先,所以我们是从大陆坐船过来的,因为以前台湾没有人啊!  

《日本冲绳犬婿故事》 

日本冲绳具志川市丰原 

冲绳宫古岛人 

之后姑娘怀孕,双亲担忧道:“我们的女儿出了大事,如果让人知道生育了狗的孩子,我们的女儿就无法在这里待下去了。”于是赶紧造了船,装满食物和衣物,送别道:“你们二位在船靠岸的地方生活吧。”船似乎到了宫古,他们抵达的时候还是无人岛,姑娘与狗在此生活,生育了孩子。 

《日本冲绳犬婿故事》相同故事类型4 

日本冲绳中头郡读谷村大湾 

冲绳宫古岛人 

双亲担心把女儿嫁给狗后遭人批评,花费大量金钱造了船,说道:“在船靠岸的地方生活吧。”便送船离港。船到达了宫古八重濑的巨大岩石上。狗进入池子中,过了许久从里面出来一位英俊青年,想牵走姑娘时却遭到姑娘的拒绝。青年为了证明自己就是那条狗,给姑娘看了尾巴,姑娘想:“原来是神啊!”从此他们在这儿生活。二人生了孩子,他们的后代建造了宫古岛。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的瑶族盘瓠神话在上山繁衍后代的情节之后又增加了渡海的情节,渡海神话成为当地瑶族过盘王节、还盘王愿的历史叙事来源。如湖南资兴茶坪瑶族村传说“我们瑶族最开始啊,不是生活在茶坪,都在会稽山。在会稽山久了,不懂得生产、技术不行,干旱、失火活不下去,就砍树造了船离开。在海上风浪大啊,好久好久都看不到岸,心里急啊!我们就求盘王。因为走的时候没走正门,没告诉盘王,没得到保佑。就说知道错了,请盘王保佑我们顺利上岸,以后我们十二姓子孙,就是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十二姓,每生一个儿子就献一头圆猪给您老人家还愿。说完之后,海浪果然变小了,没过多久就上了岸。我们这一支,后来就到了资兴。最开始在老茶坪,后来开了矿没水,就搬到了这儿。”[15]不过学界一般认为渡海神话中所渡之海指的是瑶族迁徙过程中遇到的大江或大河。瑶族《盘王大歌》中唱到“来到峒头黄河海,腾云过海外国城。过海来到高王国,搭台唱戏好闹热”[16]时,明显把黄河称为“黄河海”。越南瑶族的《迁徙信歌》也唱到:“为统六国成一案,服兵男人每个愁。三份收入交二份,税重如山人生难。一人犯罪全家死,邻里友人连坐狱。何人不从斩脚手,割鼻挖眼不关何。当时南方人烟少,山林亡亡不尽头。动着先民瑶山子,向南流落洞庭湖。长沙武陵平原地,江湖交叉鱼米香。此方宜人招人坐,平地好山安久长。住此九百六十岁,漂洋过海南方逃。漂洋过得长江海,流落湖南南方安。落在广东广西地,双手挖田从种春。”[17]讲述瑶族为了躲避秦为统一六国而实行的严酷统治手段,纷纷南迁,先迁徙到洞庭湖一带,再转到广东广西各地,这里说渡过长江即“漂洋过得长江海”。总之,瑶族渡海神话与本文所讨论的下海型盘瓠神话并非同一类型。 

  会稽山这一地名在口传上山型盘瓠神话中多次出现,尤其在畲族、瑶族神话中被视为祖居地,瑶族多指南京会稽山,也有广西贺县瑶族《过山牒》中提到“青州县会稽山七宝洞”,畲族神话中说会稽山、凤凰山是祖居之地,《畲族姓氏及世居山脚的来历》中提到祖先们先到了广东凤凰山、会稽山和七贤洞,再迁往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地。有学者考证“会稽山”与潮州凤凰山畲族祖坟西侧叫作“背阴山”的畲语发音相近。[18]郭璞《山海经传》《玄中记》中所说的会稽一般认为是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吴越故地。会稽山其实也是一个神话地名,相传是夏禹会天下诸侯、论功行赏之处,取“会集”之意而得名,还有传说是禹治水之处和下葬之地。因此,在口传神话中,将会稽山视为祖先发源地更多地是取其神圣之意,至于为何有南京、青州或广东等不同的说法,原因或许是民间将其附会到曾经长期生活或者是迁徙路过的地方。而《山海经传》《玄中记》中只是将会稽作为一个地名坐标,强调犬封国距离陆地之遥远。二者的意义并不相同。 

  综观各民族流传的盘瓠神话,无论是上山型还是下海型,都是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相一致的。仡佬、苗、畲、瑶、彝等民族多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所以上山型盘瓠神话实为“因地制宜”,例如有几则神话就用来解释畲族为什么住山脚、彝族为什么住高山。下海型盘瓠神话分布地域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台湾岛、澎湖岛以及日本的冲绳岛,都是海岛,在此环境中下海型盘瓠神话显然比上山型盘瓠神话更适合流传。 

  畲族有两则神话融合了上山与下海两种情节单元,下海情节主要用于解释为什么如今的畲族没有盘姓。《畲族姓氏及世居山脚的来历》说长子盘姓一房人在坐船航行中遇风漂泊海外去了,所以如今畲族主要是蓝、雷、钟三姓。《高辛皇帝封畲氏》则说四个孩子逃呀,逃呀,一直逃到海边,看看白茫茫的大海过不去,只好又回头躲进深山。只有老四,坐在盘里,一阵风飘到台湾去啦。这两则神话虽然也包含下海的内容,但这显然是后来添加的,故事的主干情节还是盘瓠和公主在深山之中繁衍后代。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上山型与下海型盘瓠神话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为了阐释民族起源。下海型盘瓠神话流传于台湾少数民族太鲁阁人、布农人和海南黎族地区,以及日本冲绳宫古岛,都是讲述祖先如何乘船漂洋过海来到海岛定居繁衍人类,其中台湾少数民族太鲁阁人和海南黎族世代流传的纹面习俗的解释也来自于盘瓠神话。瑶族、畲族、彝族的上山型盘瓠神话也主要讲述祖先来源,瑶族和畲族的神话解释了“畲族四姓”和“十二姓瑶民”的由来,彝族神话说公主与狗所生的六个儿子就是彝族的六祖分支。在仡佬族、苗族的神话中还将盘瓠神话解释为相邻民族的共同起源。如流传于贵州遵义的仡佬族神话《缕金狗的传说》说缕金狗和公主先后生下四个儿子,长子叫苗大哥,次子叫仡佬二哥,三子是水西(指彝族),老幺是汉族。湖南凤凰的苗族神话《乃拐妈苟》说在山里,皇帝的女儿养了十二个儿子,六个代雄(苗族),六个代扎(汉族)。另一则异文说从此人类分苗家客家,苗族汉族。汉族奔水上去,以渔业为生,苗族奔到山上来,以种粮为生。 

  而古籍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与汉族流传的盘瓠神话比较一致的地方是都采用他者的视角来讲述——“南蛮”即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或者“犬封国”的由来。流传于河南南阳的神话《盘葫》说盘葫死后,高辛氏的女儿带着八个儿女回到中原。但儿女们好山恶市,习惯了在山里生活,于是又跑到西部大山里,在那里繁衍、传续后代,形成以后所说的八夷。广东海康的神话《神犬》则说公主生的四个孩子长大后,分别朝东西南北四方下山去了。他们各自做了不同部落的首领,开基创业,都说狗是他们的祖先。台湾澎湖的神话《美国人的由来》应该是比较晚近才流传到当地的,所以才有美国人、猴子变人等现代词汇和观念,所谓“母亲化妆嫁儿子”应该也是“母亲纹面与儿子成婚”的现代说法吧。 

  土家族和壮族的盘瓠神话未见相关内容,土家族盘瓠神话是解释大年三十为何先给狗喂年庚饭的习俗,壮族盘瓠神话是解释蛙婆节/蚂拐节的来历,所以这两个民族的神话中未见涉及盘瓠繁衍后代的具体描述。 

    

  盘瓠神话曾被研究者视为真实的历史进行研究,或将南蛮确指为苗瑶语族各民族,或将犬封国与南越国联系起来。上世纪初图腾理论引入后,盘瓠神话又成为全球犬图腾信仰地图的重要一环。不可否认,如今看来这些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盘瓠神话有其独特性,迄今仍与流传地区的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但有关其起源、传播、流变、接受、认同、仪式等问题,至今依然众说纷纭[19]。本文通过对汉文古籍记载与民间口头流传的盘瓠神话进行分析,发现关于盘瓠繁衍后代存在着“上山”与“下海”这两种不同的表述,这一发现希冀能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5期,注释和参考文献请参见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