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犹如西方的亚当与夏娃,中国的伏羲与女娲,不同的民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祖先创世神,傣泰民族则以“布桑该雅桑该”创世为核心。不同的傣-泰族群有“布桑嘎西雅桑嘎赛”、“布热雅热”、“布判咩判”、“布色雅色”等不同的称谓,总的来说都是祖先“布雅”(爷爷奶奶)演变而来的,源自傣族的祖先信仰。
关键词:傣泰民族、布桑该雅桑该、布桑嘎西雅桑嘎赛、创世神话、巴塔麻嘎捧尚罗
众所周知,大部分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文化已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相应地,创世神似乎与佛教也脱不了干系。在西双版纳流传甚广的创世神“帕雅英”,又称“英叭”、“叭英”,以及在德宏的“混西迦”、“混鲁混莱”等名声响亮的神几乎都是与佛教有关。其实,傣族底层的信仰文化源自原始信仰。佛教进入后,佛教与本土信仰在长久的争斗中最后取得上风,而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则退居其次。这表现在多个方面,从表像看,各类婚丧嫁娶中的祭告鬼神仪式变成佛教的赕佛诵经,同时祭司“布摩”的功能也被佛教僧侣取代。更深一层看,民间的神话故事被佛教吸收并改头换面成佛教经典,“帕雅英”、“混西迦”等具有佛教色彩的神祗取而代之成为最高的创世神,而“布桑该雅桑该”作为祖先神则降级为二代神。
祜巴勐在《论傣族诗歌》里说到:“我没有‘巴塔麻嘎’的神力和智慧,也没有桑嘎西、桑嘎赛的先知先觉……”[①]。“桑嘎西”、“桑嘎赛”也常称为“布桑该”、“雅桑该”。在傣/泰语中,“布”是爷爷,“雅”是奶奶的意思。“桑嘎西、桑嘎赛”或“桑该”都是指名字,在不同的地方这个称谓有所变异。西双版纳称为“布桑该雅桑该”或“布桑嘎西雅桑嘎赛”;德宏则称为“布桑雅桑”或“布判雅判”;孟连傣族则两种兼有;泰国清迈有“布桑嘎洒雅桑嘎西”、“布西雅西”。老挝有“布热雅热”,越南有“雅门雅卖”。总之,“布雅”是傣、泰族群共有的祖先崇拜文化。
一、创世史诗中的布桑该与雅桑该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里详细记录了布桑该与雅桑该创造人类万物的内容。《巴塔麻嘎捧尚罗》前五章讲述的都是天神英叭开天辟地、众神诞生、绿蛇与人的内容。“布桑该雅桑该”在第六章才出场[②]:
十亿年以后
地变薄
神柱倒
天垮了
地也塌了
……
从天上
来了两个神
一个是男神
一个是女神
他俩是夫妻
来补天补地
丈夫叫桑嘎西
妻子叫桑嘎赛
夫妇神力广
同样有智慧
桑嘎赛女神
肉色像银花
夜间身发光
笑脸像明月
不打扮也美
在所有的女神中
要数她第一
英叭神恩赐
赋予她土型
做万物的母亲
……
丈夫桑嘎西
智慧更浩广
在亿万天神中
数他神力大
英叭神恩赐
赋予他火型
……
智慧的桑嘎西
聪明的桑嘎赛
是英叭派下来
叫老夫妇二神
专下来补天
补天又补地
开创新人类
做人类始祖
当万物父母
接下来就是这对夫妇共同完成的丰功伟绩:首先是布桑该雅桑该补天补地。他们用污垢捏出污垢盘扔进大海变成宽厚的大地,用污垢洒在海面变成小岛、小山。桑嘎西拔出牙齿变成撑天柱稳住摇晃的大地。用四颗宝石别四色,定四方,划分四大洲。其次是布桑该雅桑该造万物。他们有个仙葫芦,里面孕育着万物的种子,夫妇俩剖开后葫芦后各种飞禽走兽都诞生。由于葫芦里的物种不够,他们继续用泥垢捏出人类。共分三代人:布桑该和雅桑该算作第一代人的话,他们用人类果捣碎捏成一对男女名叫召诺阿和萨丽捧,“药果人”算第二代。他们繁衍的后代出现了面貌怪异、道德败坏的黑心人,于是天神决定用洪水淹没世界,只留下一对兄妹约相和宛纳做人种,他们躲在葫芦里做为人种繁衍后代。从葫芦里出来的兄妹以及他们的后代可以称为“葫芦人”,属于第三代人类。
可以说,是布桑该与雅桑该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换句话说,如果从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把“布桑该与雅桑该”部分单独拿出来,它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诗。实际上,民间很难找到满满十三章节的《巴塔麻嘎捧尚洛》,而是有中篇或者短篇的章节本。例如:《捧尚罗》(神创世)、《章月朗宛》(神象月朗宛)、《召桑木底》(桑木底头领)、《贺掌》(神象头)等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成篇,凑在一起才成了《巴塔麻嘎捧尚罗》。这些文本通常是在不同的仪式中演唱和发挥某种特定意义的。另外,虽然《巴塔麻嘎捧尚罗》属于傣族民间歌手章哈的必修篇目,但很少有人能够从“天神开天辟地”部分唱到头“人类大兴旺”的部分。大部分章哈歌手只能演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篇目。例如,贺新房仪式上唱的“桑木底教人类建房”。婚礼上唱《捧尚罗》中关于恋爱、婚配的由来。在泼水节上就唱《贺掌》,讲述的是七姐妹战胜旱魔的内容即泼水节起源的故事,等等。
要注意的是,章哈是傣泐、傣痕支系的口头歌手,他们通过章哈演唱的方式来传承“布桑该雅桑该”史诗,属于少数。其他更多的傣族支系并没有章哈的口头演唱,但也有相关的文本和“布桑该雅桑该”故事。也就是说,口头演唱只是创世史诗传承的途径之一,更多更普遍的民间讲述的散文故事。关于“布桑该雅桑该”的神话故事广泛流传在我国以及泰国、缅甸、老挝的傣泰民族中。
二、我国傣族民间故事中的布桑该与雅桑该
相对于史诗文本的固定化,民间故事就有许多灵活变异的成分。西双版纳地区流传着布桑该与雅桑该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天神英叭成功开创天地后,他看着光秃秃的地球,于是用污垢捏出来两个神,让他们去地球上开创人类。他对着捏好的泥偶说道,如果福气注定我不仅成为主宰天地之主,而且称为主宰神仙之王的话,就请这两个神复活而有生命吧!说完,污垢就真的活了,成为了一个男神和一个女神。英叭给他们取名,男神叫做桑该西,女神叫桑嘎赛,后人都尊称他们为“布桑该西雅桑嘎赛”。英叭让他们结为夫妻并到大地上开创世道,送给他们一个孕育万物种子的葫芦。夫妇俩将葫芦里的万物放出来,世间就有了各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和昆虫鱼虾。之后他们再用泥巴照着自己的模样来捏人类,向泥人吹仙气使他们变成活人。雅桑嘎赛忘了给女人做胸部,于是顺手从男泥人手心上拿下一团泥巴安在女人胸脯上。男泥人觉得可惜,就想伸手去拿回那团黄泥巴,从此男人就要摸女人的乳房,直到今天。最初的这对泥人名叫“古里玛、古玛列”(名字与《巴塔麻嘎捧尚罗》里的不同)。布桑该西雅桑嘎赛教他们学会语言,还化为蜜蜂交尾暗示他们结为夫妻繁衍人类。
“布桑该雅桑该”创世的神话故事德宏也有流传。2007年2月3日我在云南省德宏州做田野调查的时候,一位名为寸西林的老人就给讲过布桑该雅桑该创世的故事。印象很深刻的几个地方是,强调了是一条绿蛇诱惑布桑该和雅桑该吃禁果繁衍人类,故事结尾还解释了傣族、汉族、景颇族、傈僳族(这几个共同生活在德宏)等其他民族其实是共同的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后来因为人口多了,分开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空间距离产生不同的语言与习俗,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除了这个版本,德宏还有“波判咩判”(波咩是父母)或“布判雅判”(布雅是爷爷奶奶)的说法。这里的傣族一般认为每个人都有世间的母亲和神灵的母亲即咩判,每个婴儿的出生都是咩判将孩子派来给世间母亲的。当一个新生命到来时,亲戚朋友会问是男是女,通常的回答是“无论是男是女,都是咩桑咩判赐给的(礼物)”。关于布判雅判的故事情节并不多,人们只认定他们是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父母神,对他们的信仰和祭祀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③]
孟连是一个很好地传承了傣族传统文化的地方,在这里也可以了解到“布桑该雅桑该”创世神话。从地理上看,孟连处于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傣族聚集地的中间地带。细分起来,孟连的傣族可分七个小支系。孟连意思是寻找到的地方,最早到达的是德宏瑞丽自西向东迁徙而来的思氏傣王后裔即傣卯,还有后来从缅甸往上的傣讷(也写作傣那)、傣绷、傣痕等支系,也有从西双版纳自东向西而下的傣泐支系。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孟连就汇聚了各支系傣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在服饰、方言、信仰等方面)[④]。目前官方使用的两种傣文即傣泐文(New Tai Lue)和傣讷文(Tai Le),孟连两种都有使用,官方和佛寺使用傣泐文,民间则使用傣讷文2014年10月30日我在孟连做了关于“布桑该雅桑该”神话的田野调查,分别寻访了傣绷、傣痕和傣讷支系的寨子。三个傣绷支系寨子(分别是曼广伞、曼养和曼弄海)都是从邦尚(即缅甸的邦康)往上迁徙而来的。到此地后与其他支系混杂居住,且有许多上门女婿来自其他支系。他们基本不能讲述“布桑该雅桑该”创世的神话故事,但是表示听说过名字,而且认为帕“雅英就”是“混皮西迦”。可见傣绷支系对“布桑该雅桑该”并不了解。访谈傣痕支系的三位老人时[⑤],他们对“帕雅英”、“帕雅鹏”、“帕雅天”、“混西迦”等神名都很熟悉。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会讲述“布判雅判”故事:
以前人类道德败坏,夫妻不分,天神不喜欢,于是就降下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大地。当火熄灭之后,天神帕雅英派出两个神来到大地,让他们做夫妻。傣语称他们为‘布判雅判’。咩判怀孕了,在她的小腿肚子里孕育着婴儿,可是她觉得腿肚子太胖的话,走起路来不方便,于是她就把孩子放到肚子上来了,从此以后我们人类怀孕生孩子都在肚子里。如今我们在叫谷魂的时候就是要叫布判雅判。
讲述的故事内容完全就是“布桑该雅桑该”的创世神话,只是这对夫妻名换成了“布判雅判”。可以说,来自傣泐的“布桑该雅桑该”与傣绷、傣讷的“布判雅判”,在孟连这个中间地带完成了连接。
三、国外傣泰族群的布桑该与雅桑该
傣族是跨境民族,我国境内有120多万人口,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缅甸北部、越南西北部以及印度东北部分布着大量自称不尽相同的傣泰族群。然而,他们都共享着相同的“布桑该雅桑该”的祖先信仰文化,只是各地称呼稍微有所不同而已。
2013年到2015年期间,笔者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做跨境民族神话资料的田野考察若干次,渐渐地得到了这样的认识:越南奠边府为核心的傣族有“帕雅天”信仰圈;老挝泰族有“布热雅热”信仰圈;泰国东北部、中部有“布桑嘎洒雅桑嘎西”和“帕雅恬”信仰;泰国北部及我国西双版纳属于兰那文化区域,有“布桑嘎西雅桑嘎赛”信仰圈;我国德宏傣族及缅甸掸邦有“布桑该雅桑该”和“布判咩判”信仰。这些认知不仅在我的实地考察中得到了证实,并且也和一些同行的观点不谋而合。根据泰国玛哈萨拉堪大学音乐学院的Winwat教授和Rachan教授介绍,“布桑该雅桑该”的故事早在佛教到达泰国之前就有了。这个故事一般都是由父母长辈向子孙口头讲述的形式来代代传承。当然也有人专门整理并出版成书,其中63岁的Jaruwan Thammawat就是一个整理编辑者,朱拉隆功大学的Prakhong Nimanhemin教授也是研究该创世神话和史诗的学者。在清迈皇家大学贝叶经研究中心任职的Wannida教授(中文名王瑞媛)其博士论文做的正是这个傣族创世史诗《捧尚罗》,其资源源于西双版纳和泰北。采访了无数个学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民间依然有大量的贝叶经记载着这则关于“布桑该雅桑该”创世的神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属于佛教文学了,相反,它属于傣泰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崇拜文化。
说明:图是谷歌地图的截图,作者在截图上做了编辑
A:兰那文化区域的“布桑嘎西雅桑嘎赛”信仰圈
泰北以及西双版纳等兰那文化圈有“布桑该西雅桑该赛”信仰圈。兰那文化圈以清迈为核心地带,这里居住着几个族群:泰阮(Thai yuan)、泰泐(Thai lue)、泰雅(Thaiyai)、泰痕(THai khen),泰庸(thai yong)等。他们对创世神有稍微不同的称呼:泰阮称为“布西雅西”(pu sae ya sae),也可以简称“皮布雅”(祖先神)。泰雅称为“布桑西雅桑赛”,泰泐称为“布桑嘎西雅桑嘎赛”。从地理位置上看,以清迈为中心,南至泰国南奔府北部,北至我国西双版纳,东边含老挝琅布拉邦、万象,西至缅甸东北部勐用等地(即我国史书上说的八百媳妇国)。他们同族同源,彼此有姻亲关系,语言相通,共使用兰纳傣文。在这个广阔的范围内,几乎都可以找到“布桑嘎西雅桑该赛”创世的神话痕迹。虽然在这个范围还有原始宗教的踪迹,如祭祀寨神、勐神、水井神、叫谷魂等,但是南传佛教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
作为兰那文化核心区域的清迈,是寻找“布桑嘎西雅桑该赛”创世神话资料的必访重地。Wannida教授讲述了清迈流传的“布西雅西”故事:
古时候世界一片虚空,水、土、火、风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神他就是“布西”。他感觉很寂寞,于是用土和撑天树的皮混合捏了一个女人,对着她念几句就有了生命。然而她没有乳房,所以“布西”又拿起两团泥土贴在她的胸口,她就是“雅西”。他们最初不是夫妻,以哥哥妹妹相称,几千年才能见到对方一次。布西想要娶她为妻,这样就可以永久相守了。然而雅西说,娶她的人应该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于是她提出了两个问题“世界上最黑的是什么?最亮的是什么?”。布西百思不得其解,又过去了几千万年,有一次他听见两只鸟在对话(那时候人与兽是可以对话的)。雌鸟问雄鸟,“什么是世界上最黑的,什么是世界上最亮的”。雄鸟回答说,“世界上最黑的是人心,最亮的也是人心啊”!布西听到后,回答出了雅西的问题,于是就娶她为妻了,他们婚后生育了各种动物。
位于清迈府的“布西雅西”塑像
除了清迈外,泰国黎府与老挝接壤,这里也是具有兰纳文化代表性的地方之一。2015年5月7日我在该府清堪镇佛寺(Wat si khom mueng)访谈到一位来赕佛者Am Loi luk pak ma,他是在清堪中学任职的中学老师。他出生在老挝占巴塞府,后来到泰国东北部谋生,再北上到达此地娶了一位本地泰泐做太太。他也认为黎府的泰族都是从中国南方往下迁徙到老挝,先到达琅布拉邦又继续往南到达黎府。他认为古时候的泰人并不信仰佛教,而是坚持万物有灵,人们常常到山林间拜山神、树神。提起“布桑该雅桑该”他一点不陌生,还讲述了大概内容:
布桑嘎洒和雅桑嘎西是天神用泥土创造出来的一对神。他们在天空中飞翔,看见风、雨、火、土四样物质混合成个地球,他们就飞落下来,闻到地上有香味(泰语叫“mon”的东西),于是就用手拿起来放到嘴里,第一口第二口吃着还没有什么事,等到他们越吃越多,身体变沉重,再也飞不起来,回不到天上了(那时候的天一共有20层呢)。后来他们就变成了一男一女,产生爱慕结为夫妻。
他在讲故事的时候也用“亚当”和“夏娃”来做对此,但他否认故事来自基督教,坚信在佛教进来之前,早就有了“布桑嘎洒雅桑嘎西”。此外,他也听说过帕雅恬和青蛙打仗的故事,认为那是老挝黑泰的故事,也流传到了泰国东北部。而且他指出不同的地方是“帕雅恬只造了男神,并没有女神。而泰泐的布桑嘎洒和雅桑嘎西则是男女夫妻神。”
清迈西北大学Ratanaporn sethakul教授她将泰国民间文学的情况比较清晰地做了介绍:泰泐在二百年前从西双版纳往下迁徙到老挝,再到达泰北,他们带来的传统文化如寨神、勐神、寨心石文化符号牢固地传承下来,但是相关的神话故事却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了。她认为“布桑嘎洒雅桑嘎西”是傣-泰民族的祖先信仰文化,其核心区域是在西双版纳。目前只有老一辈人还知道“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的创世神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神话不仅在清迈流传,也广泛流传在老挝、缅甸等傣族区域,早时他们都和清迈是来往密切的联姻政权,文化同质。随着政治格局的新划分,虽然名字发生了变化,但是“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的神话内容基本相似。她也认为“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神话久远于佛教或者基督教。虽然神话中关于夫妻造人的情节类似于基督教的亚当夏娃,但是并不是从那里来的。她还特别指出,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上帝是第一级,亚当与夏娃是第二级),但是布桑嘎洒雅桑嘎西则是第一神,是他们自己创造了人类和万物。
B:泰国东北部“布桑该雅桑该”和“帕雅恬”的信仰圈
泰国东北部和老挝中部既有“布桑该雅桑该”也有“帕雅恬”的信仰。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在地理上与老挝接壤,使用相通的语言。在老挝,有较早南迁的泰阮、泰普安(Thai phon)等族群,他们都信仰南传佛教。还有较晚来到的普泰、泰宋喃等支系,他们来自越南“西双诸泰”黑泰,信仰原始宗教。于是,在老挝形成了佛教阵营和原始宗教阵营两种。
2013年6月我到老挝田野调查,川矿府勐坤(Mengkhun)镇一个名为Ban Nasi的黑傣寨,该村的黑傣全部从越南奠边府迁徙而来,他们自称Tai dam。他们不信仰佛教,而是坚持原始宗教,崇拜召恬召法(恬神)。一位老妇Tong Noi讲述了黑傣不信仰佛教的故事:从前泰普安和黑泰都是贵族,有一次王(有时又说佛祖)掉进水里了,黑泰就下水救了他,而泰普安并没有帮到忙。因此,黑泰是王(佛祖)的有力支柱(又说是救命恩人),他们被其他兄弟支系尊称为普泰(Pu Tai),意思是所有泰族兄弟当中最厉害、最优秀的一支,所以就不用拜佛礼拜了。
早在黑泰人南下之前,被称为“普泰”的族群已经来到了泰国东北部。他们一方面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接受了南传佛教。因此这里也同样存在两个阵营,相对应的有两个节日,即五月的芒飞节(祈雨)和六月的宋干节(泼水节)。同时也都流传着“布桑该雅桑该”和“帕雅恬”的神话故事。泰东北大部分人都会讲这两个神话,即使讲不齐整,但是也可以说出“布桑嘎洒雅桑嘎西”一词。2013年5月,我在泰国加拉辛府调查,正好赶上那里一年一度的芒飞节。当时一位妇女就流利地讲述了“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的故事,大体内容是: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世界,没有地和其他的任何东西,空气、金翅鸟、龙、天堂、地狱、神仙、帕英神等都没有,太阳和月亮都还不会放射出光辉……后来风把小小的土团吹成了两块,飘进了大海里。过了很长时间以后,这两块小小的土地不断扩宽。后来,一块土地上有了一个男人叫“布桑嘎西”,另一块土地上有了一个女人叫“雅桑嘎赛”。他们用泥土捏动物就成了有生命的真正的动物,世界上的动物、植物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创造的。后来,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相遇,他们想再创造一些男人和女人……原来,讲述者从小在老挝长大,然后随着亲戚来到了泰东北。她说这些故事都是听祖辈父母们常常讲述的。
泰国东北部的帕雅恬神话非常著名。居住在这里的普泰族对“帕雅恬与青蛙战争”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该神话解释了普泰族通过放“芒飞”(高升)来向帕雅恬祈求雨水的原因:[⑥]恬神是非常伟大的神,按照节令向世界供雨。由于青蛙神威力大,影响也大,大大小小的动物都非常敬重他。秃鹰和乌鸦原本承担着拿食物献给恬神的任务,后来也都来守候在青蛙神身旁,居然忘记了给恬神送食物。恬神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非常生气,他想减弱青蛙神的威望,于是就不让天上的雨水按节令下来。种田没有收成,大家都去青蛙神处叫苦。青蛙神说,必须和恬神发动一场战争。恬神早已与偶戒备心理,秘密藏在武器准备应战。青蛙神知道恬神藏武器的地方,就派白蚂蚁到恬神的武器的柄上凿洞。于是,恬神的长刀、长矛、弓箭等的柄都被白蚂蚁凿孔了,青蛙神还使恬神的刀、矛、梭镖等生锈不能使用。最后,恬神被青蛙神捉住,恬神统一向世间供应雨水,如果某一年恬神忘了降雨,就请凡间的人们燃放火筒,就像放一个信号给恬神提醒他该下雨了。久而久之没到五月份最酷暑的时候,人们就点燃“芒飞”升空,以此提醒恬神下雨,这就是芒飞节的来历。“芒飞”是火筒、火箭的意思。神话故事的传承离不开一年一度的“芒飞节”庆祝活动。除了帕雅恬和青蛙的战争之外,还有帕雅添的创世神话,见下文。
C:越南傣族的“召恬召法”信仰圈
越南西北部特别是以奠边府为核心地带分布着黑傣、白傣、红傣等支系(他们自称傣,官方称泰)。他们历史上是从云南红河、文山而下,在历史上并没有接触到南传佛教文化。他们的最高神是恬神,并有相关的故事。神话《恬神创造世界》解释了各族儿女的起源:[⑦]在远古时候,恬神住在天上,人类还能与恬神相互交往,地面上有三个伟大的人物,他们是布朗丞、坤克、坤堪。他们三人不尊重天上伟大的恬神,不遵照恬神的吩咐举行了祭祀活动,恬神生气就发洪水淹世界惩罚他们,世界上所有的人全部死光了,只剩下他们三家人,因为他们三人做了很大的竹筏,把妻子儿女带到竹筏上,一直漂流到勐恬,恬神警告他们要遵照恬神的指示做,并叫他们三人住在天堂。当洪水退去,世界恢复了原先的状况,恬神把他们送到地面上,并给他们一头牛,让牛帮人类犁田种地。三年以后牛死了,其坟头上长出一颗葫芦苗,结了三个巨大的葫芦。当葫芦熟透时,里面发出很嘈杂的叫喊声,布朗丞就把尖利的铁棍烧烫以后来戳葫芦,人就从葫芦里走出来,像沙子一样多……白傣的神话《雅门雅卖》说天神派雅门雅卖来到世界上造人类和万物,雅门雅卖来到地上用泥土捏人、树和动物。奠边府的黑傣继续往西进入老挝的北部丰沙里、琅南塔府,同时也继续往南部进入中部如川旷府。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坚持这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也带着关于帕雅恬的神话故事。
人们对“恬神”的认识大体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恬神就是奠边府的勐神。奠边府以及从奠边府迁徙到泰国、老挝的所有泰族都称奠边府为“勐恬”,人死后要将他的亡灵一步一步沿着迁徙之路送回“勐恬”。根据Winwat教授和Rachan教授的介绍,奠边府镇中心附近有一个叫做Ban Dabong的傣族村寨流传着一则故事:古时候村里有一个巨大的树连着天和地,凡间的人和天上的神可以互相对话。有一天人沿着大树爬到天上,其中的一些女人做了错事,最后人类的父母(恬神)砍断了这个树,从此以后人类就没办法再爬到天上去了。如今这棵树依然留着枝干。此外,传说这个村子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大葫芦,人类就是从葫芦里来的。傣族村寨周边通常有一片树林(竜林)是神圣不可亵渎的,那正是寨神、勐神和祖先神的所在。
泰国黎府清刊镇附近有一个叫Ban Tha li mi的村寨位于泰国与老挝接壤的边境线,老寨子在老挝,新寨子在泰国。据说那里有关于“布桑嘎洒和雅桑嘎西”的神龛塑像和文本,我于2015年5追着这条线索来到村里实地考察,才发现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布桑嘎洒雅桑嘎西”其实是勐神即祖先神。村长(名Ches dabhorn sorn siang)知道我们来找“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的资料,便搜罗出许多资料,然而一问内容并非“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神话,而是该村的迁徙史。该村一老者Si som kham讲述了他们经历战争并从老挝迁徙下来的过程,其中强调了头人因祭拜了勐神后打仗时刀枪不入。他牺牲后其灵魂被后人尊为勐神,其神龛小屋就在本村竜林中。隔河对岸的老寨亲戚每年七月份都来这里统一祭拜。也就是说,他们将“布桑嘎洒雅桑嘎西”视为自己的祖先神。清迈西北大学Ratanaporn sethakul教授为代表的人一致认为“帕雅恬”神话是源于越南奠边府。而且黒傣支系是傣族中最为古老的支系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共鸣。黑傣人祭祀祖先神灵的叫法是“送添送尊”。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恬神就是汉语里的天神、老天爷。越南奠边府的黑傣、白傣、红傣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中原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被外界笼统地称为“花腰傣”,这些傣族与西双版纳不同的突出地方是,他们都不信佛教坚持原始宗教,而且都有姓氏文化,那么“老天爷”、“天神”、“玉皇大帝”等概念很可能是来自汉文化,最后变音为“恬”神。值得注意的是,从奠边府迁徙到老挝、泰国的黑泰、白泰都有“帕雅恬”的概念,但越南本地的傣族反而没有这个概念。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奠边府当地人是称为“召恬”、“召法”,意思是天神。“帕雅”一词来源于佛教词汇,意思是王、神、佛。当这些泰族南迁并接触到佛教文化后逐渐将“帕雅”和“恬”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新词汇“帕雅恬”。
2015年5月6日我拜访了黎府清堪镇的一个黑傣村寨名叫Baan Na pa nard,一位64岁的本地村民Wi suk mek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文化。他们自称为Tai Dam,还有有一批继续迁往南部,到达了曼谷周边,他们自称为Tai Song Dam。处于不同的国家,在泰国称为Thai song dam,在老挝则是Lao song dam。他们传统上不拜佛,而是坚持万物有灵信仰。他们最大的神是恬神,称为“召法”、“布法”,“法”意思是天。当然,由于受到泰国主体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开始用“帕雅天”的称呼。他确定地说“召恬召法”即天神。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是这样说的,人和万物都是召法创造出来的。召法用泥土捏了两个人,一男一女,并向他们吹气,给予他们生命。这两个人名字称为“Adam”和“Eva”(即亚当和夏娃)。他们结婚后又繁衍出后代来,后来人口增多了,他们常常做出不道德的事来,召法不喜欢这一代人了,因此决定将他们毁灭。于是召法下了四十天的大雨,淹没了天地毁灭了人类,只留下一对夫妻,还有他们的三儿三女。他们躲进一个大葫芦里,逃过了洪水,剩余的人都淹死了。洪水过后,这四对男女从葫芦出来,继续繁衍生息,成为第二代人类。然而,他们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并且建造了高楼快抵达天庭了。召法看到这一切不高兴,他命令人类分开住,使用不同的语言。他说所谓的“西双诸泰”意思是十个泰族族群,主要是指越南和老挝的黒傣、白傣。其中有黒傣占八个,白傣占四个。为什么红傣没有包括在内呢?老人的解释说,因为无论在老挝,越南还是泰国,红傣的人数都少而散,历史上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族群。
D:缅甸掸族的“布判雅判”的信仰圈
缅甸的掸族在称谓上有些特殊。首先,孟高棉民族称他们为“掸”(Sam)或者“阿萨姆”(Asam);泰国和老挝的泰族称他们为“泰雅”、“泰龙”(即大泰),而他们自称是“傣”。缅甸掸邦还可细分傣卯、傣讷、傣洒等族群,从服饰上可以区别开来。然而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区域,使用着相同的傣文,都流传着“布判雅判”的信仰。
泰国清莱、清迈、和夜丰颂府都与缅甸掸邦接壤,历史上有许多从缅甸往东、往南而下的泰族。例如,在清莱府的美赛镇,夜丰颂府的拜县都分布着大量的泰雅支系。其中,从清迈往西翻越大山到达拜县,就从兰纳文化核心区域进入到了大泰文化区域。从相貌(大泰人脸稍微圆满)到建筑风格都截然不同。在一个叫BanPun的寨子我找到该佛寺的住持僧Zhan Kanla,他说本寨是最早来到此地的,墓前有67户人家,全部从缅甸东枝迁来的。佛寺里藏有大量的构纸经书,都是用大掸文(大泰文)书写,如下图:
住持僧Zhan Kanla翻阅佛经
用掸文(大泰文)书写的构纸经
住持说这些经书包含很多内容,也有关于创世的经书。缅甸掸族的创世神话名字叫做“桑果帕腊果勐”[sa:ŋ11ko:11pha:31la:31ko:11məŋ33],意思是神创造天神创造世界。内容讲的是:从勐皮勐桑(天堂)飞下来八对男女,他们飞到凡间。其中八个男女闻到地上有香土,嘴馋忍不住就吃了,吃了香土后再也不能飞回勐皮勐桑,只好留下来。他们心生爱意,彼此有了感情就结为八对夫妻并繁衍人类。除了这个版本之外,还有一个称为“嘎帕隆”[kam11pha11luŋ53],直译为大世纪,也是讲述世界的来源。这与我国德宏傣族当地流传的“费梅嘎帕”[fei55mei31kam11pha:11]一样,直译为火烧世界,其中有大火烧天地,洪水淹没世界的内容。
佛寺里堆放的这些佛经一般都是在佛教入夏安居期间由首席佛教徒(即德宏称为活鲁,西双版纳称波占)念诵给众人听的。他名叫Kit Tewat,村民都尊称为pho Lanthum,65岁左右。难得的是他对各派神灵的认识非常清晰,他说掸族称为“布桑西雅桑赛”[pu:11sa:ŋ35si:35ja:33 sa:ŋ35sa:i31],也叫“布哏雅哏”[pu:11kət11ja:33kət11](哏是出生的意思),还有叫“布判雅判”[pu:11pha:n11ja:33pha:n11]。有的还称“布丹雅丹”[pu:11dam33ja:33dam33]。总之,他们是同一对祖先神,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他还明确指出,掸族的祖先神,其实与泰东北部的“布添雅添”[pu:11thεn35ja:33thεn35],老挝的“布热雅热”[pu:11jə:55ja:33jə:55],以及泰北的“布西雅西”[pu:11se:11ja:33se:11]是一样的。他认为以上这些都属于“皮布雅”(傣语),皮是鬼神,布雅是爷爷奶奶,也就是祖先神。他们都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早在佛教到来之前就深深地植根在傣(泰)民族的文化底层。他们虽然没有神龛、庙宇甚至画像,但是对他们的祭祀随处可见。
E:老挝泰族的“布热雅热”信仰圈。
除了以上几个明显的祖先神和信仰圈外,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布热雅热”的情况。记得2013年4月我在泰国访学期间和素林大学的同行交流时,问他们有没有听说过老挝的“布桑该雅桑该”及其创世神话故事,回答说确实有一对祖先神,但名叫“布热雅热”。同年6月,我在琅布拉邦看到路边有人卖木雕人偶,是一对老夫妇,还有一个龙子,如下图。当地人称为“布热雅热”,说龙是他们的孩子(需要更多资料做补充)。
老挝佬族说自己是“布热雅热”的后人:布热雅热从天上丢下一个磨盘,掉到人间就变成了泰族。除了创造人类,还赐予人们谷子和管理人的生死轮回。前面也有提到,“布热雅热”是老挝这边的创世神话里的夫妇,类似于其他地区的“布桑嘎西雅桑嘎赛”。
清迈西北大学的Ratanaporn sethakul教授解释,老挝的“布热雅热”信仰很牢固,传统保留得比较好。之所以保留如此好,是因为他们每年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人们有装扮成布热雅热来庆祝,还有卖布热雅热的木偶雕刻。
民间文学似乎有一种规律,凡是人们信仰崇拜的神灵,往往很少有故事传说,反过来生活在故事传说里的神灵,现实生活中却较少有相关信仰的。可以说布桑该与雅桑该已经成为神话故事的主人公,供人们演唱和讲述。西双版纳、孟连等傣族地区广泛流传着布桑该雅桑该的神话故事,但是几乎没有相关的图像、雕塑、庙宇或神龛。这一方面的表现,在泰国和老挝反而有所发现。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傣泰族群关于创世神及其信仰圈,最突出的是“布桑嘎洒雅桑嘎西”的信仰圈。虽然各地都有不一样的称谓,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清迈、万象为核心的兰纳文化区域的诸泰族群共享这则创世神话。目前,老挝称之为“布热雅热”有木偶形象,在泰国清迈有“布西雅西”的雕像和神龛,除此之外就没有具体的画像和神龛了。泰国东北部人受到老挝语言和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广泛流传着这个创世神话。截然不同的是不受佛教影响的“恬神”信仰圈,包括我国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不受佛教信仰的各支“花腰傣”,越南的黒傣、白傣和红傣,以及从奠边府迁徙出去到达老挝、泰国,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支系如“普泰”族,“泰宋喃”,他们都不信仰佛教,而是“召恬召法”、“帕雅恬”。值得注意的我国德宏、缅甸掸邦的“布桑雅桑”、“布判雅判”信仰圈。这方面的资料虽然很少,但是一直植根于人们的信仰中。
本文原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①] 祜巴勐著,岩温扁译:《论傣族诗歌》(哇雷麻约甘哈傣),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云南),1981年,第一版,P7
[②] 岩温扁译:《巴塔麻嘎捧尚罗》(傣族创世史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P149
[③]傣族通常有多魂信仰,认为每个人都有多个灵魂,傣语说“三十个魂保心,九十个魂保身”,只有灵魂都齐全完整在身心里,才显得健康,丢了其中一个灵魂就会生病。这也是傣族民间叫魂习俗非常普遍的原因。上山砍柴,魂可能丢失在山谷。下田种地不小心摔一跤,灵魂可能丢在田头,等等。
[④]他们对泼水节的看法也有两种,来自西双版纳的傣族使用的是“太阳历法”,他们将泼水节(傣历六月)视为新年。而来自德宏的傣族则使用“月亮历法”,他们并没有将泼水节视为新年,而是将傣历一月份作为新年。
[⑤] 他们分别是70多岁的雅温,66岁的岩中,80岁的丁相都是当过和尚,读过佛经。
[⑥] 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6页。
[⑦] 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