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猞猁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之十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02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名: 猞猁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庄晨燕 刘存孝
ISBN:  7-300-06997-5
印次: 1-1
开本: 大32
装订:
字数: 213 千字
定价: ¥20.00
出版日期: 2006-01-31

内容提要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的一种,依据法国Plon出版社1991年版译出。本书同文集中的另外两本书《面具之道》、《嫉妒的制陶女》一起,可以被视为界于神话故事和侦探小说之间的轻松读物。作者认为,神话思维是一个中介,通过不同地区流传的互不相同而又彼此相通的神话,探讨了美洲乃至世界各地的二元组织模式问题。
  作者通过北美地区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的一个关于猞猁的故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北美到南美及欧亚非洲等地,讲述了几十个神话故事,并通过这些神话间的关联,试图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作者简介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 Levi-Strauss, 1908- ),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主要著有《结构人类学家》(1~2)、《神话学》(4卷)、《野性的思维》等。

编辑推荐 

    本文集涵盖了列维-斯特劳斯各个时期几乎所有重要的著作,为中国学界提供了一套全面深入了解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思想的原始资料。
    全部由法文原文译出,并且保留了原文的所有注释、插图等,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原汁原味。
    邀请了著名学者李幼蒸、周昌忠等承担翻译工作。诸位译者本身都是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有力地保证了译文的质量,与原文可谓“双璧”。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关于雾
第一章 意外受孕
第二章 郊狼父子
第三章 偷贝壳的女人
第四章 追溯往昔的神话
第五章 决定命运的宣判
第六章 拜访山羊
第二部分 明朗
第七章 被猫头鹰劫持的孩子
第八章 首饰、伤口
第九章 根之子
第十章 双胞胎:鲑鱼、熊、狼
第十一章 家族气象学
第十二章 首饰、食物
第十三章 从月亮到太阳
第十四章 狗妻
第三部分 关于风
第十五章 捉住风
第十六章 印 第安神话、法国民间故事
第十七章 掏鸟窝人的最后回归
第十八章 重读蒙田
第十九章 美洲印 第安人的二元思维
注释
索引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前 言

  本书一开始提到的棋局既是一个澄清也是一个遁词。之所以是遁词,是因为读者在阅读前几章时可能会略感不快。在讨论开始之前,必须用一定篇幅来准备,就像国际象棋的开局,一开始着到着棋有时只是重复最初的着数。读者如果不熟悉我关于美洲印第安神话的其他著作,或许会认为本书的前几章在原地踏步。这是因为我也需要重新安排我的棋子,即神话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开始新的棋局。
  我们与谁对决?这是需要澄清的,因为人们可能对游戏本身的性质犹豫不决。这究竟像国际象棋还是纸牌占卜?玩纸牌占卜时,纸牌的最初位置完全出于偶然,在接受若干约束的前提下,人们依据某些规则将所有纸牌排序。纸牌游戏是被动的,纸牌最初的偶然位置来自玩牌人的洗牌过程。
  分析神话的人则面对完全不同的情形。他不是无序的制造者,而是需要从中理出头绪。不仅无序先于他而存在,与他的干预无关,而且他所认定的无序事实并非如此:它属于另一种秩序,所遵从的约束和规则与分析者即将采纳的完全不同。对分析者而言,神话就是对手。最终要看,神话与分析者,哪一方的战略能够胜出。
  我们与神话对决。千万不要觉得来自遥远的时间和空间的神话只能向我们提供一盘过时的棋局。神话棋局并非一盘定输赢。人们每讲述一次或阅读一次神话,新的一局就开始了,生生不息。但就像下象棋一样,随着棋局的发展,最初无从破解的对手战略逐渐明朗。最后,当对手只剩下有限的着数时,即将获胜的棋手甚至能够预知对手几乎变得透明的战略,逼迫对手按照自己的战略做出调整。
  有些人会问,既然神话阐释世界的作用已为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和技术彻底取代,分析、破解神话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来不断重复的相同战略有什么意义?难道神话不是早就被击败了吗?无法下此定论,或至少情况不再是如此。我们可以怀疑在神话思维的各种形式和当代科学泰斗提出的著名悖论之间是否存在无法逾越的距离。大师们无法希冀以别的方式被理解,只好以如下方式向我们这些无知愚民提出这些悖论:薛定谔(Schrdinger)的“猫”(chat),维格纳(Wigner)的“朋友”(l’ami),以及以寓言的形式介绍EPR(和今天的GHZ)悖论。
  我这么说的目的并不是讽刺科学思维,在我看来,这是西方的伟大成就。我的观点是,在没有文字的社会中,实证知识远远低于想象的可能性,就由神话来填补差距,我们所在的社会所处的情形正相反,尽管原因相反,但达成的结果却完全一致。在我们的社会中,实证知识大大突破了想象的可能,既然想象无法感知现存的世界,唯一的可能就是回归神话。换言之,学者通过计算接近一个无法想象的现实,公众渴望感知这个现实,而计算出来的事实否定了一切直接感知的数据,在学者和公众之间,神话思维重新成为一个中介,成为物理学家与非物理学家沟通的唯一方式。
  正如我们所学到的,电子每秒振荡7 000万亿次,可同时以波和微粒的形式存在。可测算的化学组合时间与秒相比,就如秒与3 200万年相比一样。在宇宙比例尺的另一端,我们的宇宙的直径为100多亿光年,太阳系及相邻星系受被冠以“巨引源”(Grand Attracteur)、“巨墙”(Grand Mur)等奇异名称的天体或天体群所吸引,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穿行。人们假设这些天体或天体群的密度足够大,能够产生这种效应(但它们的数量级将否定一切有关宇宙形成方式的固有观念)。这些建议对于认为不需要用普通语言表述自己观点的学者存在某种意义。稍稍诚实的门外汉会坦言,这只是些空话,缺乏具体内容,甚至他本人也能提出这样的理念。
  因此,学者们12想象出各种事物,来帮助我们填补肉眼可见的体验和常人无法触及的真理之间的鸿沟,如大爆炸(Big Band)、宇宙扩张等。这些都具有神话的特性,如同我在分析神话时所指出的,致力于构建上述事物的思维立即会导致相反事物的产生,如通过计算,人们提出,宇宙注定将不断膨胀或收缩,直至最后消亡。
  几个世纪里,科学被时间可逆、宇宙永恒的理念所主导,在永恒的宇宙中,过去和未来没有差别。因此,神话思维只能在历史中寻求庇护。现在,进化理论和新兴宇宙学理论告诉我们,宇宙、生命也位于历史进程之中,它们有开端也有发展。由此提出了巨大的问题,这一确凿无疑的知识让我们感到怀疑,我们能否理解之前和即将发生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约700万年间发生了成千上万的事情,每件事情都非常不确定,而正是这些事情使世界从没有任何生命,发展到核糖核酸,再到脱氧核糖核酸。这一切似乎已经很难让人接受,而那些著名学者们还仅以此为基础缔造各种神话。他们说,最早的生命萌芽是380亿年前(再加上旅行所需的光年)由一艘来自遥远星球的飞船送到地球上的。这个星球由掌握高科技的、远比人类高级的生物统治。同样,发生在量子级的现象一旦需要用普通语言来描述,对常识构成的冲击远胜过最离奇的神话。当代一位物理学家曾写道,量子机械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差别同时位于量和质两个层面。“普通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语……量子世界并不比传统世界更不真实,但传统世界中共同体验的现实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Rohrlich:1 253,1 255)
  因此,对人类而言,再次出现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或许物理学家的计算和实验正表明它的现实存在。但这些实验只有转化为数学语言才有意义。在门外汉,即几乎所有人看来,这个超现实的世界与神话世界具有相同的特性:在那里,一切都以与普通世界不同、经常是相反的方式发生。对我们这样的平常人而言,这个世界是无法触及的,除非借助于学者为我们,有时也是为他自己,专门恢复的古老的思维模式。最出人意料的是,神话思维通过与科学的对话而重新获得了现实意义。
  受《面具之道》(Voie des masques)和《嫉妒的制陶女》(Potière jalouse)等书吸引的许多读者向我抱怨说这些书太难了。如果他们说的是《神话学》(Mythologiques),我或许可以接受这样的批评,但涉及前两本书,以及我今天发表的这本书,我深感吃惊,因为在我看来,这三本书位于神话故事和侦探小说之间,人们不会觉得这两种类型的作品是困难的。
  经过思考,我想读者的困难或许主要来自充斥全文的部落名称,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感觉就像在法文书中突然遇到了希伯来语或中文。然而,我必须提供这些名称,因为从事同样研究的同事们需要这些。不从事美洲研究的读者无须关注这些名称,只需明白我们正在讨论不同的民族和语区即可。这些名称本身很少有内在的意义,一般都是历史偶然或约定俗成所致。
  有些名称是部族自己确定的,如桑波尔(Sanpoil)(与法文谐音无关)、卡利斯佩尔(Kalispel)、利洛埃特(Lilloet)等。某些发音非常困难的名称,如恩特拉吉亚帕姆克斯(Ntlakyapamux)、尤塔姆塔姆克斯(Utamqtamux)等,甚至让专家们都选择放弃逐页重复,而是表述成“汤普森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汤普森是19世纪初一个著名的奸商),或简称为“汤普森印第安人”,并根据需要明确是“上游”或“下游”。一个类似英文的后缀(ish或mish)的意思是“人”(gens),它在不少名称中出现,这些名称的意义至今未知,如Salish(这是英文拼写,读音为Sèlish),扁头人(Flathead)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后来用来指属于同一语系的所有部族。斯克兹维希(Skitswish)是锥心人真正的名字。位于普吉湾地区的大部分族群的名字或从相邻部族借用的名字都带有同样的后缀,如斯科克米希(Skokomish)(特瓦纳人Twana的一支)“河流居民”、斯克奥米希(Skyomish)“上游居民”。
  其他英文或法文的名字是绰号或绰号的译文,如扁头(TêtePlate或Flathead)(并非因为他们的形异常,而是因为他们的头部不像相邻族人那样呈锥状)、黑足(Blackfoot)(因为他们穿着的鹿皮鞋的颜色),还有耳坠(PenddOreille)、穿鼻(NezPercé)等。人们认为,在英法文中被称为锥心人的部族坚信,小而尖意味着坚硬。或许我们可以像印第安人那样,认为这象征着勇气,或者把它看作印第安人对所接触的白人奸商的指责。最后这个例子表明,部族名称的含义经常是有随机性的。
  这本书虽不厚,却有一段比较长的历史。它源自我相隔多年提出的两个问题,我本人并未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从1944年起,我就对南美洲存在的二元组织模式的性质提出了疑问(参见第312页)。当时,我正在撰写《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我使用的可供比较的材料(参见第六章)表明,世界其他地区的二元组织模式提出了同类问题。我于1956年和1960年发表的文章(列维斯特劳斯,3:第八章;9:第六章)、1957年至1959年在高等研究院的讲座(列维斯特劳斯,12:第262~267页)标志着这方面思考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此后,在撰写《神话学:裸人》(Homme nu)时,我遇到了一个困难。我刚开始认为这个困难是位于北美西北部讲撒利希语的部族的神话所特有的。当时遇到的这个问题非常特殊,我决定暂时搁置。但我曾多次隐约提及(参见《神话学:裸人》索引,“风和雾”),并决定总有一天会回来研究这个问题。1968年至1969年,我16暂时中断了教学计划,以我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的幕间插曲形式确定这个问题的主要框架(列维斯特劳斯,12:第78~83页)。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南美的二元模式和北美部分地区关于风和雾的神话所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从一个特例的角度体现并验证了我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顺着相同的脉络,我相信,今天有可能追寻南美印第安人二元模式的哲学和伦理根源。在我看来,二元模式源自向他者的开放,这种开放在与白人的最初接触中表现得极为充分,尽管白人怀有完全相反的意愿。如果在纪念发现新大陆——我更愿称之为给当地居民及其价值观带来灭顶之灾的侵略行为——时承认上述观点,我们就能将这一纪念变成一种忏悔和虔诚。
  作为多年思考的总结,本书的撰写甚为艰难。我特别感谢埃娃·凯宾斯基(Eva Kempinski),她在将手稿录入之前和期间,给我指出了手稿中的许多错误和前后不一致之处,陆续写就的各个版本相互交错,我自己已无法理出头绪。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站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