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屈永仙]傣族的“史诗歌手”章哈:师承、演述与发展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2-07-31  作者:屈永仙

  

  二、章哈在仪式中的演述

  

  学界普遍认识章哈有两个基本含义,即傣族的民间歌手和曲艺形式。不过,我们不妨从章哈的视角来重新理解该词的含义。在对岩帕等几位章哈的访谈中,他们都解释到“章”指会者、能人、工匠,这没有异议。“哈”傣语发音为khap或xap,该字有多层意思。首先,“哈”是名词,是指有韵律的歌,“甘哈”[kam33xap55]一词意为诗歌;其次,“哈”是动词,是指创编诗歌的行为。例如,如果问对方“你是章哈吗?”是问他是不是一个歌手。如果问“你章哈吗?”则是问他能不能创编诗歌。此外,“哈”还有仪式词的意思。傣语中有“哈摩”[xap55mot35]和“哈疲”[xap55phi35]这两个词,前者是指驱邪词,后者是指撵鬼词。因此,“章”与“哈”组合在一起后,除了具有歌手、曲艺形式的解释外,我们还要注意其它两个层面的含义,它们与史诗歌手在“仪式中的演述”及“演述中的创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章哈口头演述的史诗文本

  

  章哈有传统的文本可以参照,但是他们每次演述的时候并非固定不变,除了传统的内容外,章哈也会即兴创作加入一些新片段或者删除一些内容。每次演述所得的口述文本与章哈的个人能力有莫大的关系。笔者曾承担“傣族创始史诗《捧尚罗》”的录制,[④]在2014年的开门节期间跟踪拍摄了章哈的两场口头演述,一是10月2日傍晚至3日凌晨,岩拉和玉旺叫两位章哈在勐遮镇曼么代村通宵演唱了《捧尚罗》;二是25日至27日他们参加勐龙镇的上新房仪式,贺新房演唱是其中重要一环。《捧尚罗》全称是《巴塔麻嘎捧尚罗》,“捧”泛指神仙,“尚罗”是开世界、造天地。

  

  岩拉认为按篇幅长短可以将《捧尚罗》分为旧本和新本。《捧尚罗》的异文本广泛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等地,章哈们你传我我传你,你教我我教你,有的文本像滚雪球一样吸收其他文本的内容使得篇幅越来越长,叙事越来越丰富。有些章哈学唱的是新本,有的人学的是旧本。岩拉认为自己手中的那个版本篇幅很长,属于旧本,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唱完。《捧尚罗》在章哈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并非人人都能唱,也不能随时随地唱,一般是在祭祀寨神、勐神、祭寨心这类庄严神圣的仪式场合才能演述该史诗,大多由德高望重的老章哈承担此重任。村民普遍认为在这些仪式中演述《捧尚罗》可以使寨子平安,人畜兴旺。玉旺叫同样认为《捧尚罗》很重要,唱该史诗能使寨子“干净”。有的寨子出现瘟疫,村民发生事故或有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届时邀请章哈来唱《捧尚罗》可以祛邪。简单来说,演述这部史诗具有禳灾驱邪的仪式功能。

  

  章哈的每一次口头演述都能产生不同的史诗文本。在2014年10月2日,岩拉和玉旺叫从傍晚开始他们的演述一直通宵唱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多。在各自笛师[⑤]的伴奏下,两位章哈轮流演述,中间短暂停息过两次。根据他们所唱的内容整理出标题如下:

  

  第一段女唱“英叭神造天地”

  

  第二段男唱“神划分四大洲”

  

  第三段女唱“江河湖泊的形成”

  

  第四段男唱“众天神的诞生”

  

  第五段女唱“帝娃达神变绿蛇”

  

  第六段男唱“神果园-最初的人类诞生”

  

  第七段女唱“火烧地球和水淹大地”

  

  第八段男唱“地球复生形成四大洲五大洋”

  

  第九段男唱“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造万物”

  

  第十段女唱“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造人类”

  

  第十一段女唱“桑木底建房”

  

  第十二段男唱“桑木底教人类建房定居”

  

  这是岩拉和玉旺叫此次口头对唱的史诗文本,通过剪辑形成的演唱视频时长共计130分钟。将他们所唱的歌词忠实记录成文本后有885行傣文诗,共计2万字(含傣文及其译文)。这个文本是无数个口头演述的史诗文本之一,换搭档或换场合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版本。“歌手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在歌手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文本、原创的文本或原型。每一次表演都是原创的。”[2]章哈演述史诗、长篇叙事诗时,基本都是按照一问一答的演述模式展开。由于每一个章哈师承不同,每个人掌握的史诗内容也就有差异。试想一个国家级章哈传承人与一位资历较浅的章哈对唱,前者必定只能降低水平来配合后者,减少演述的内容,才能以问答形式完成演述。这个道理正如“木桶定律”,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二)不同的演述语境

  

  演述语境对口头诗歌的传承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村落仪式,章哈传统便不能生存和繁荣发展。“解放前任何民间的重大活动中,赞哈的演唱都是其中的重要项目,例如盖新房、升和尚、祭幡、请神送鬼、过年过节、结婚、庆丰收、孩子满月等,都要请赞哈演唱。因此,他们与人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赞哈所演唱的内容往往有一定的针对性,盖新房专有贺新房的唱词,送鬼神也有送鬼神的唱词,隆重的年节庆贺活动,则唱开天辟地的故事,或者长篇的历史故事。有时可以连唱几个夜晚,附近村寨的群众都赶来听。”[5]30上新房仪式上自然要唱房子的起源故事,中间会加入许多即兴的唱词,内容以赞美主人和宾客居多;在婚礼中唱婚姻的起源故事,新婚夫妇的成长和成就,祝福他们生活幸福美满;祭寨心、寨神、勐神仪式时要唱村寨的历史,当地的土司家族史、勐神的传说、民族英雄的传说;每年泼水节章哈们要唱泼水节的起源,放高升的起源等。总的来说章哈演述的内容有这几类:“(1)古代神话史诗;(2)历史故事(帝王将相、农民起义皆有);(3)宗教故事;(4)训世箴言、寓言教义;(5)文学唱本;(6)天文地理、历法算术、占ト和字母来历等的唱词;(7)祝词、贺词;(8)对领主头人的颂词。从赞哈们演唱的这些内容来看,几乎包括了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实可称为傣族社会的百科全书。”[6]85相对来说,一些与宗教仪式相关的篇目比较有市场,被演述的机会较多。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之间的3个月正是南传佛教的入夏安居期,按照传统傣族民间得停止一切娱乐性歌舞活动,章哈也进入修整期。待开门节后,各项庆典活动启动,章哈们就迎来了一年里的繁忙期,有的忙起来一个月都不能回家,村寨间也随处飘荡着章哈的歌声。

  

  笔者曾经在2021年10月25日至27日到勐龙参加上新房仪式,目睹了章哈在一片欢庆中演唱的景象。第一天是东家杀牛宰猪准备待客的食材;第二天是邀请僧人来诵经做净化仪式,当天晚饭后章哈开始唱歌,在亲友的聚餐欢饮中一直唱到第二天凌晨;第三天是亲友们帮忙将家具家电搬入新居。实际上,章哈的出场时间并不严格,可以在第二天就来,也可以在第三天来,具体看章哈的档期。章哈坐在屋内演唱,院子里摆着酒席,宾客时不时传来“水水水”的欢呼声,章哈们坐在屋内用话筒演唱,用一个扩音器将他们的歌声播放到外屋。当晚章哈演述了很多叙事,其中就包含《帕雅桑木底》和《布桑该》的内容,凌晨还要唱驱邪词,还有许多赞美主人和宾客的祝福词。屋外的宾客听到高兴时就进屋里给章哈手里送上红包,以此表达赞赏。

  

  (三)即兴创编与互动能力

  

  根据现场情况来即兴创编是章哈的基本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开场白、赛唱中的应对以及和受众的互动。首先,在不同的仪式场合中,章哈会根据不一样的受众情况选择开场白,用歌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泼水节活动中,可以先描述现场人山人海的境况,或者祈求风调雨顺,进而开始叙述泼水节的起源故事。如果是在婚礼中,要先赞美一番主人家和宾客,新婚夫妇的样貌人品等。见人夸人见物咏物,这种控场能力是国内外所有章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笔者在泰北清莱府美赛边镇果赛村考察时访谈到了一位女章哈,她小时候在西双版纳出生成长,并跟老章哈学习过。长大后她随父母移居到泰北清莱,成为了当地的章哈。当她见到笔者时就即兴唱了一段,内容是欢迎来自祖国的客人,对我们一行远道而来考察泰北的傣泐文化表示非常感动。实际上,许多前辈学者在傣泐地区考察章哈的时候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

  

  其次,章哈在赛唱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其临场应对反映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章哈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善于将所掌握的诗歌片段(程式)、典故(主题)和故事传说(故事范型)迅速组织好,然后用韵文形式输出。章哈的赛唱最为精彩,也最能吸引听众,双方所提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他们展开叙事的引言。例如,对方问“为什么人会死亡?”答方往往叙述“绿蛇引诱人类吃疾病果导致死亡”的神话。等他唱完,可能会反问对方“为什么男人喜欢抓女人胸部?”对方就要回答“布桑该雅桑该用泥巴造人”的神话。如果对方回答不准确或者缺少一些细节,就会加以反驳或者补充更详细的叙事。在这样考问式的对唱中就显出了孰高孰低。“赞哈在这种赛唱会上单纯能背诵多少现成诗句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有创造性的才能。这种赛唱会对丰富和扩大赞哈演唱的内容、培养和锻炼赞哈演唱的才干、推动傣族诗歌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不为人们重视的普通赞哈往往就在这种赛唱会上迸发出才华的火花,在艺术的创造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一跃而成为知名的赞哈。”[5]35

  

  第三,章哈在演述过程中需要与受众互动,要能根据现场的突发情况即兴创编。在诸多仪式现场中,章哈一般是在舒适的屋内坐唱,院子设有许多宴席,宾客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听歌,听到喜欢的地方就会走进屋来将50元或100元现金送入章哈握着话筒的手中。这是章哈获得额外赏金的传统途径,也是馈赠者彰显身份和经济能力的方式。旁边有专人将馈赠者的名字、金钱数额等信息简单记在一张纸条上然后送到章哈手中。章哈收到这些纸条后会不慌不乱继续他的演述,根据所得到的信息,他(她)在心中默默组织腹稿,然后找一个合适的空档唱出这段赞美歌以此为谢。这种赞歌内容无非是夸奖对方样貌出众、心地善良、出手阔绰,然后祝福他工作顺利、升官发财、出入平安云云。章哈也可以主动去逗引听众,夸某男子人帅钱又多,夸某女子美貌善良等。听到这些夸奖的人获得了心理满足,在众人的欢呼中自然就会送来一些奖励。除了和受众互动,章哈之间也互相夸赞甚至唱有挑逗玩笑的情歌以此活跃气氛。

  

  “口头诗学的核心命题是‘表演中的创作(composition-in-performance)’,这是从活态的口头传统诗歌的现实中获得的。对活形态的口头传统的共时性分析表明,创作和表演是同一过程中处于不同程度变化的两个方面”。[2]对傣族章哈来说,他们演述的那一刻就是创作本身,演述者即创作者,他们的即兴创作牢牢植根于对传统的把握,包括古老的神话故事,民族历史和传说,以及传统节日的相关叙事。

文章来源:《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