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牧资料图片
冯牧(1919-1995),北京人,著名的文艺组织者、评论家和散文家,有《冯牧文集》九卷问世。冯牧对云南情有独钟,自称半个云南人,他发现、培养了许多少数民族作家,被称为“民族作家的良师益友”。
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澜沧江边蝴蝶会》,很多人都读过,但是对于其作者冯牧却了解不多。冯牧是北京人,但19岁就到了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陈赓兵团转战中南和华东战场,此后在昆明工作了7年多。
在《彩云之南》中,冯牧写道:“我也许可以不无自豪地说,在云南的许多具有各自不同自然风光和民族色彩的地区,在云南长达四千多公里的边疆地带,大部分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当我带着某种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滇云之旅的时候,我很快地就发现,我是真诚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雄伟、美丽而又严峻的大地上长年辛勤劳作的热情朴实的各族人民,爱上了那些日夜守卫和巡逻在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中的边防战士,爱上了西南边疆所特有的壮丽奇艳、斑斓多彩的自然风貌,甚至爱上了那里的雪山、牧场、红土高原、热带雨林和飞瀑激流。像这样同时具有热带、温带和高寒地带的自然景观的地方,我在别处(也包括别的国家),还没有见过。”
事实上,冯牧把云南当做了除北京、延安之外的“第三个故乡”:“我在云南结识了那么多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获得了那么多的在别处无法得到的经历和知识。我甚至可以毫无愧色地把自己看成半个云南人,以至于许多朋友都认为在我心中有着一种近于痴迷的‘云南情结’,一种对于云南和云南人民之间难以割断的心灵上的联系。即使是在我已经步入老年之后,也总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次重访云南的机会,从中获取又一次感情与心灵上的欣悦。”
白族诗人晓雪回忆说,在从外省到云南的作家当中,冯牧第一个步行到了小凉山神秘美丽的泸沽湖,第一个乘独木舟穿过澜沧江的激流从允景洪到橄榄坝,第一个翻越高黎贡山到达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片马,第一个徒步进入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金沙江虎跳峡,第一个到迪庆高原那云里雾里如梦似幻的碧塔海……55岁时,冯牧还翻过雪山到达独龙江,成为当时从内地来的人中年事最高的一个。
正是这一次次的探访,让冯牧写下了当代散文史上那些动人的篇章。它们大多描绘云南边疆风光,在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中,夹有回忆与感受,代表性的是文集《滇云揽胜记》和《沿着澜沧江的激流》。除了散文,九卷《冯牧文集》中“云南手记”就占了两卷。
冯牧不仅自己写,也注意挖掘培养少数民族作家。20世纪50年代,昆明军区的一批著名部队作家几乎都是由冯牧发现并扶植走上文学道路的。他第一个率领公刘、白桦、彭荆风、林予、公浦等去西双版纳、阿佤山等边防连队和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考察,写出了一批举世瞩目的边地文学,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冯牧现象”。
同时,冯牧还和彝族作家李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彝族作家张昆华言传身教,对白族作家晓雪、杨苏、张长、景宜等密切关注,对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青年作家也多有提掖。
在老舍和茅盾相继辞世后,冯牧作为分管全国民族文学工作的作协副主席,对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1980年7月和1986年9月,他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上都作了报告,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做出了全局性的规划和指导。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