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倾心书写新疆,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责任
访新疆壮族作家黄毅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24  作者:李丹莉

  问:黄毅老师,您好。您务过农,当过教师、记者、编辑,现在成为作家。请问这些经历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答:我出生在新疆石河子下野地,我的童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个兵团团场度过,少年时期是在南疆叶尔羌河畔兵团农三师的农场度过。那个年代读书很困难,我当时非常艰难地找到了20多本书,然后和别人不断交换阅读。高中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我开始模仿写作,写了很多诗歌。现在回头看,那是很稚嫩的文字,但是充满了清朗的气息。后来我在师范院校读书,毕业后在昆仑山下的一个油田教书,又辗转去《新疆日报》当编辑。这期间,再次阅读经典作品,对文学产生最初的信仰,于是埋头潜心创作,发表作品也严谨起来。调到新疆文联工作后,我的作品喷薄而出,一直想当诗人的我却在散文方面有了作为,不知道哪天就忽然写上的散文,也许是生活经历和从事的职业的改变所致,抑或是年岁的增长,对这个世界说话和表达的方式也随之变化。但我始终认为,在我所有的文字里,诗的精神和内核总是若隐若现的,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诗歌的另一种呈现。

  问:您的散文《负重的河流》以深沉的笔触和优美有力的语言,述说塔里木河是塔克拉玛干的生命之河。这篇作品后来成为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的出题材料。有学者把《负重的河流》视为科学散文,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答:《负重的河流》片段成了高考语文试题,我感到比较意外,也感到欣慰。我在创作这篇作品时,没有特意进行科学解读,但其选题本身就带着科学性。《负重的河流》所论及的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它来自冰山消融,河水沙量大,很不稳定。它虽然流不到海洋,最终消失在茫茫大漠,在负重前行的同时不甘于平庸,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它奔腾不息,滋养了两岸万物生灵,成为“生命之河”。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状物科学散文,以生态环境为内容题材,在相对松散的结构架式之中,将科学知识和人生感悟编织进去,既葆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又保持了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其中既有真挚热烈的情感抒发,也有客观可信的科学内容呈现。

  问:散文集《新疆时间》可以说是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文字充满诗意,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请您谈谈这部作品。

  答:我是一个笨拙的人,用了40年准备这本书,用了10年写成这部书,这是一部嵌入新疆泥土的写作,用我赤诚的心和真挚的爱贴近新疆的胸膛,倾听新疆的心跳,把新疆的山川风物、大地河流、人物生命,融进自己的骨血,变成生命的感悟和歌唱,呈现了新疆大自然的广阔与美丽以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新疆时间不是通常认为的两小时时差,这是一个抽象又具象的概念,它也反映在新疆文化、历史、宗教、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我在这本集子里写到新疆的四季分明:“春天是隐忍的、内敛的、自语的;夏天是勇猛的、扩张的、大喊大叫的;秋天是浪漫的、含蓄的、抒情的;冬天是果敢的、豪爽的和叙事的。”对于新疆的春夏秋冬,我用人的性格去表达,对物候的深刻体验贯穿着整个生命的律动。新疆的辉煌文明与灿烂文化,不仅是一种沉寂无声的“历史叙述”,也是一种需要我们不断去继承的丰富磅礴的遗产,所以说,新疆是个多元而融合的地区。那些遥远的古代人物、繁杂的历史事件、被岁月掩埋的文明遗迹、至今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告诉人们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人类有着不凡的足迹,文明放出璀璨的光芒。我将这片地域各民族群众通过文化接触所共同认知的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习惯由“个体表象”上升为“集体表象”,将乐观、开拓的新疆气质融入文章肌理,以深入骨血的发现眼光,展现新疆壮美的自然风貌和各民族同胞异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问:您的作品《不可确定的羊》曾被多家刊物和选本转载。您能说说这是怎样“不确定的羊”吗?换句话说,您想表达什么?

  答:羊是新疆最常见的动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它是复杂的综合体,羊性如同人性,写羊如同写我们自己。羊之间的默契、游戏、争斗、帮扶与喜好,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羊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我们的写照,人生的哲理被羊演绎着。羊的命运其实和人的命运一样,在每一个时光的转角处,都具备着不确定性。有一次,我去草原深处,看到羊像草一样漫游,山川河谷无处不到。我突然感觉到,灵魂的自由莫不是如此。那一刻,我和羊彼此凝视,不知道是我读懂了羊还是羊读懂了我。草枯草荣,羊维系着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生存之道,却总是有新的方式来改变固有的思维,羊是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因此羊的命运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羊自己不确定的选择。当然,羊也有羊的抗争,在野狼的突袭之下,看似柔弱的羊会突然抱团,羊群左奔右突,措不及防的狼被撞得东倒西歪,然后有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羊扑向狼的利齿,旁边的羊惊叫着引来牧羊人的猎枪。这是草原上最常见的羊狼之战,最终的结局是虽然牺牲了几只羊,但换来了大部分羊的安宁。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其实都是在各自的选择中而确定好的。

  问:您对于今后的创作,有何打算?

  答: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这里有浩瀚无垠的沙漠戈壁、巍峨雄伟的崇山峻岭、一碧万顷的草原和碧波浩渺的高山湖泊,还有不少号称世界、中国之最的资源。每一个从新疆成长起来的作家都应该感谢新疆,它赋予了我们不同凡响的气质。新疆是雄厚丰富的,我们的作品就不会苍白单薄。新疆已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用大大小小的事情,用一切可以感受到的气息,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大美不言的缄默撞入我们的眼瞳,侵入我们的肌肤,进入我们的血液,植入我们的骨头。我们的呼吸、心跳、思维都蕴含着新疆特色,我们的心胸是被新疆的广袤无际拉扯开的,我们的铁血柔情是被新疆的物候所培育的。新疆给了我一切,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写新疆,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责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新疆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在辽阔壮美、文化多元的沃土上追寻不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让新疆的文艺创作之风长盛不衰。

文章来源:《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 2020年11月20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