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创作的大舞台
访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嘉宾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1  作者:记者 周静 沈仕卫 王远白



  原生态文化将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方向

  尹汉胤:

  满族,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处处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本届“骏马奖”评委会办公室主任、评委会委员

  “这是我第5次到贵州。”贵州近年来发展很快,包括道路、交通、城市建设方面,每次来都有新鲜感。如今,贵州人对文化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比如承办全国性的“骏马奖”颁奖活动就是有力的说明。他说,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和文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

  “贵州3位作者获奖,彰显了贵州作家的实力。”他说,贵州与东部省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贵州文化并不落后。“独特的文化优势为贵州赢得了很多美好赞誉。像龙志毅、伍略等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用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文学创作为贵州文坛赢得了喝彩。”

  游览黔东南后,尹汉胤感叹:“贵州的山川地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都给人以想象力。”他说,贵州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这为贵州民族文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学创作资源,相信贵州今后会出现更多好作品。

  “像镇远这个地方,就是两种文化交汇的具体体现。”由于这里地处边远,少为人知,因此保存了很多很好的原生态文化,他希望作家认真挖掘其中的资源,从中升华出作品、大作品。

  “西江千户苗寨保存得真好,这里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后工业化时代,原生态文化将成为未来文学的发展方向。”

  他说,文学创作中,难免出现追逐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方式,当然这是一个过程,而一旦冷静下来,开始找寻自己身边的东西时,我们的文学创作才有根。“文学越边缘、越原生态,越可能征服世界,给世界文学带来生机。”他希望贵州作家不要去刻意模仿外面的作家,而应该放眼贵州本土,“把生活表现出来,就是最好的文字。”他觉得贵州的本土作家很幸运,在世界越来越千篇一律的今天,拥有如此独特和依然“养在深闺人未来识”的地理文化,让人羡慕。

  “以前少数民族作家总觉得自己的文化资源赶不上主流文学,但他们的边缘化恰恰可以将那些内心积存的已经被人遗忘的、忽略的、原生态的东西调动起来,相对闭塞反而保留了文化的纯正性,我相信这将成为新的主流。”

  “骏马奖”:促进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民族文学》编委,本届“骏马奖”评委会副主任

  艾克拜尔·米吉提从1981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开始,连续3届获得这一奖项。从第二届开始,他就介入了“骏马奖”的全面组织工作,“可以说3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沿革我都非常熟悉。”他说,迄今为止9届“骏马奖”共有六七百人次获奖,55个少数民族都有获奖作家。

  以前,部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学样式主要是口头文学。经过30年的发展,毛南族、裕固族、德昌族、普米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填补了这个空白,并有不少人获得了“骏马奖”。他说,这个奖项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于促进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他说,贵州水族女作家石尚竹的诗歌1985年就获得了民族文学创作诗歌二等奖。还有不少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创作的一些老作家,他们开创了贵州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创作的先河,作为先行者,当今的中青年作家不应该忘记他们。而现在的青年作家,因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较早吸取了中外文学的养分,普遍起点较高,本届“骏马奖”评出来的作家都非常优秀,虽然不同于老一辈作家与自己的土地和民族联系得那么密不可分,但他们可以跳出去,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来反映自己的民族文化,“我相信他们当中一定会出现大师。”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呈现良好态势

  扎西达娃:

  藏族,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家协会主席、西藏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本届“骏马奖”评委

  作为本届“骏马奖”评委之一的扎西达娃也曾经是“骏马奖”获得者。第一次来到贵州,扎西达娃由衷地说:“在这里颁奖气氛很好。”

  虽然之前没来过贵州,但他对这两年贵州在省外进行的文化推广活动印象很深,他感觉贵州在文化上投入很大,他认为,这次颁奖典礼在贵阳举行,对繁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加快贵州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贵州对外形象产生了积极作用。

  他说,这一届的评奖,终评时多位评委都给贵州几个少数民族作家投了票,从作品本身来看,贵州这几名获奖作家作品的文学艺术质量都相当高,而他自己则对仡佬族女作家王华的长篇小说《雪豆》印象很深,他认为是一部好作品。

  扎西达娃认为,本届”骏马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许多第一。比如次仁央吉的藏文小说《山峰云朵》是西藏第一位女作家出版的母语小说;壮文长篇小说《节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以来第一部壮文长篇小说;曹翔的诗集《家乡的泸沽湖》,是普米族诗人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这些都表现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所呈现的一种很好态势。

  发出时代强音的作品才具鲜活力恒久性

  阿来:

  藏族,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本届”骏马奖“评委

  知晓其人,是通过他那部轰动文坛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作《尘埃落定》。

  “伟大的作品应与时代的脉搏共跳动。”他说,此届获奖的所有作品,在整体水平上均有较大提升。从获奖作品可以看出,各民族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亲身感受,在作品中反映时代,反映生活,作品的视阈更为开阔,题材、体裁更为丰富,创作手法更为多样,特别是作家能将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深度,使作品内涵更为丰厚。另外,此次获奖的作品多以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与巨大变化,这也足以说明,只有与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鲜活力和恒久性。

  本届“骏马奖”共揭晓35位得主,我省王华、孟学祥、完班代摆三位作家跻身其中。对此,阿来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厚望。他说,贵州民族作家获奖,可喜可贺。他们的作品均以本民族的生存状态、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很具感染力。当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方向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这种全球化进程对社会、对民族文化、对民族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已形成一股震荡之力,这正是文学所要表现的东西,要求作家要更加敏锐。”

  他说,作品想要写得更好,作家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人与时代的关系,把人物命运和时代进程的联系更紧密、更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会更进一步地提高。他祝愿贵州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