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创作与翻译渐入佳境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06-23  作者:记者 孙文振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样书。 资料图片

  为进一步办好蒙古文版《民族文学》,培养和扶持蒙古族作家翻译家,6月5日至7日,《民族文学》杂志社与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在成都市巴金文学院举办了2017年《民族文学》蒙古文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来自北京、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市的18名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聚集一堂,就民族文学的创作与翻译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对民族文学创作情有独钟

  当前,我国出现了一批用母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和翻译家。他们的写作,让更多人了解了他们的民族。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辑孟和巴雅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回首自己的文学之路,他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没有翻译文学,就没有他今天的文学创作。“我相信,有朝一日,我的母语作品也会被翻译成多民族语言版本,飞到各民族兄弟姐妹们的手中。”孟和巴雅尔说

  “80后”蒙古族诗人、翻译都仁吉日嘎拉,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中央国际广播电台蒙古语部记者。他从小爱好文学、诗歌写作,能够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是受祖父的影响。“文学赋予我无穷的乐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大学期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都仁吉日嘎拉说。

  大学毕业后,都仁吉日嘎拉先后在内蒙古的《社会》《花的原野》《世界文学译丛》等杂志社工作,后来考入国际台蒙古语部,成为一名外宣工作者。到目前为止,他已先后出版个人诗集3部,散文集也即将出版,还准备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至今,他翻译、创作作品200多篇,诗集《火红的孤独》曾获得第三届朵日娜文学奖新锐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有人说:“人们对文学越来越不感兴趣了。”但都仁吉日嘎拉却不这样认为,“只要有好的作品,就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文学感兴趣了。”

  翻译是各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

  “用母语外的其他文字进行文学创作,并不代表不能原汁原味地表达某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气息。相反,用本民族语言外的其他语言进行创作,可能弥补母语很难表达的其他层面。”藏族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母语与汉语》的讲座上说。

  阿来对蒙古族文化研究颇深。他以元朝少数民族作家为例,说明从元代起,少数民族作家就有用汉文创作的传统,鼓励蒙古族作家不要排斥用汉文创作。

  阿来强调,语言是文学最重要的基础,世界的复杂性使每种语言都不能完全只靠自身完成对世界的表达,都需要借用别种语言。翻译能将不同语言中的不同经验和感受进行交流与传递,使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不断地丰富成长。尤其在建构少数民族的文学经验中,不管是对母语创作还是汉语创作,翻译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译审、翻译家金宝以《文学翻译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为题,形象地表达了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与重要性。“文学翻译不仅要求有才华,也要有灵气”。这无论是对刚入门的翻译新手,还是对经验丰富的老翻译,都有不同的启发和收获。

  “对作家、翻译家进行专题培训,是给我们的最大福利。”《花的柴达木》杂志副主编、副编审向阳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熟悉和了解的东西很多,在理论知识、政策掌控、写作技巧等方面都需要更新和学习。“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翻译出最有感情色彩、生活色彩、性格色彩、最有智慧的作品。”向阳说。

  民族文学创作与翻译呈现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少数民族文学给予了许多关心与扶持,如通过召开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会、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和论坛等,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论和翻译工作;举办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少数民族翻译家高级研讨班等,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养;精心组织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颁奖活动,奖掖优秀作家作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阔作家视野。少数民族文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呈现出了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徐忠志介绍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每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编辑出版了20卷本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展示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喜人成就。

  目前,中国作协1.07万名会员中,少数民族作家有1267人,占11.8%。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都有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作家。“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具有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富有才华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已基本形成,成为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徐忠志说。

  作为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平台,《民族文学》杂志近年来表现十分活跃。“《民族文学》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任。”《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说。

  特别是《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创办,为推进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和翻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民族文学》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介绍,今年2月,《民族文学》少数民族版荣获了2016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特别贡献奖。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7年6月16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