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坚守与创新: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印象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4  作者:李鲁平

  近几年来,在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进程里,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比如次仁罗布(藏族)的短篇小说《放生羊》、鲁若迪基(普米族)的诗歌《没有比泪水更干净的水》、阿满(满族)的中篇小说《陈黎竺的两场麦子》、肖勤(仡佬族)的《霜晨月》、田耳(土家族)的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等等,这些作家及其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自然背景,更以其独特的经验和表达,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彰显出民族文学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中的强大生命力。这一活跃的创作态势吸引着创作界的目光,也成为评论界的焦点。

  从2012年5月开始,中国作协先后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行深入研讨和推介。目前已经召开的五场系列研讨活动分别是:“内蒙古当代蒙古族诗人研讨会”、“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藏族中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上述系列研讨和推介活动,从会议频度、重视程度、研讨阵容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少见的,因此,这一研讨活动不仅在民族作家中间,在整个文学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五次研讨会在作家的选择、地域的选择、文学样式的选择上,既兼顾了各地民族文学的历史,又体现了对全国民族文学创作最新态势的准确把握。每一场研讨会各有侧重、关注的焦点也丰富多样。在蒙古族文学的历史中,诗歌创作特别是民族语言的诗歌创作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因此,“内蒙古当代蒙古族诗人研讨会”立足蒙古族诗歌创作历史和传统的基础之上,着重关注当代蒙古族诗人在使用民族语言,用文学保护和传承一个古老民族的珍贵记忆上的探索和奉献。云南是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通过对八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的研讨,折射由多民族组成的文学滇军的创作现状。“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着眼于新疆的双语作家群现象,从研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地位、作用,延伸到如何创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传播以及与汉语之间的互译。“藏族中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则选取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四地的八位代表性藏族中青年作家进行研讨,既关注藏族作家作品表现出来的坚韧慈悲的民族精神,也探讨藏族文学对汉语创作提供的独特经验和宝贵借鉴。“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则是专为各民族青年作家举行的一次研讨会,被研讨的十位作家既有70后、80后作家,有正在求学的大学生,也有刚走下高考考场的中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大致可以梳理出评论界对当前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比较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充分肯定民族作家创作的巨大成就及其价值。参与研讨的评论家们对民族作家长期坚持贴近生活、坚守民族传统,在书写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篇章中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民族作家的创作往往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聚焦地域的历史,因此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独特性、丰富性,正是我们应当珍视的文化价值。二是民族文学发展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民族作家一方面要对民族文化有清晰和理性的认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用文学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民族记忆和经验,为丰富中国当代文学不断作出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其它文化的影响,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反思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建立起文化自觉和自信,并更加紧密地贴近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书写出本民族的时代力作和精品。三是民族文学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语创作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双语交流和互译对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民族文学影响、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探讨和建立适应形势的繁荣母语创作和民族文学翻译交流的机制。

  新时期以来,湖北的民族文学创作在各个领域都有独具艺术特色的成就,如邓一光(现居深圳)、叶梅(现居北京)、王月圣、陈孝荣、吕金华等的小说创作;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创作;刘小平、杨秀武的诗歌创作;温新阶、甘茂华、唐敦权、邓斌等的散文创作;彭绪洛的儿童文学创作;田天的报告文学创作……但与当下全国的民族文学创作相比,无疑存在差距。推动湖北的民族文学创作需要从机制上解决人才问题,培养领军人物和发现文学新人是毫无新意却无比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湖北的民族作家自身要在当下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并清醒认识到与其它省民族作家的差距,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融合其它文化精髓与贴近民族生活实际上作出创造性的探索和努力。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2012年09月02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