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成长起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如蒙古族的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朝克图纳仁,彝族的李乔,壮族的韦其麟,白族的杨苏、晓雪,维吾尔族的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库尔班阿里,朝鲜族的李旭、金哲,赫哲族的乌·白辛,藏族的饶阶巴桑、伊丹才让,土家族的汪承栋等,他们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的创作及其作品引人注目。但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了少数民族的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成长起一大批少数民族作家。如蒙古族的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朝克图纳仁,彝族的李乔,壮族的韦其麟,白族的杨苏、晓雪,维吾尔族的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库尔班阿里,朝鲜族的李旭、金哲,赫哲族的乌·白辛,藏族的饶阶巴桑、伊丹才让,土家族的汪承栋等,他们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的创作及其作品引人注目。但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了少数民族的文学事业,导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的停滞不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文学艺术战线的拨乱反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重新焕发生机。1980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紧接着创办了专门发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全国性刊物《民族文学》。1981、1985年两次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发奖大会,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积极性,在短短的时间里一批少数民族文学新秀成长起来,涌现出了像回族的张承志、陈村、鄂温克族的乌热尔图、彝族的吉狄马加、藏族的扎西达娃、阿来等一批第一流的作家和诗人。过去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学,大都以民间口头创作为主。今天,这种状况正在迅速改变。越来越多的民族不仅有了自己的作家和作品,有些民族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家群,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壮族、藏族、彝族等民族,都有一批作家活跃在诗歌、小说、戏剧、电影创作领域。他们出身于少数民族,熟悉本民族生活,懂得本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所以他们创作的汉语作品或双语作品总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特色,又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