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屈永仙 ]傣族仪式祝词及其程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17  作者:屈永仙

  摘 要:傣族民间有丰富多彩的仪式活动及其相关的诗歌,仪式祝词是典型的傣族口头传统。然而,长期以来仪式祝词并没有像叙事诗、史诗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较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口头程式理论”角度来考察傣族仪式祝词中的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以及故事范型,并分析祝词的韵律和句式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历代歌手和诗人应用这些“大词”创作长篇叙事诗、史诗的过程。将傣族口头传统与新近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推进傣族诗歌的研究。

  关键词:口头传统;仪式祝词;程式;傣族诗歌;史诗创编

 

  “程式”一词源于“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热门术语。“程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现象,它存在于口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统叙事诗中。”[1](101) 它是歌手或诗人惯用的“创作单元”和“简单重复”的概念,是艺人们常在演述过程中使用的“陈词滥调”。“程式是传统诗歌的惯用语言,是多少代民间歌手流传下来的遗产,对口头创作的诗人来说具有完美的实用价值,还包含了巨大的美学力量。”[2](58) 总之,程式是口头诗歌中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是民间口头歌手即兴创作的重要技能。如今,“口头程式理论”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研究领域。傣族有数以百计的史诗和叙事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傣族歌手如何能够在仪式活动中口头演述史诗?这些都是傣族文学研究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仪式祝词(或念词、仪式歌)可谓是傣族最简单的口头诗歌,它们是高度程式化的,这种程式来自悠久的传统。“口头程式理论”正是口头诗歌的创作理论,在这个理论角度下,对傣族仪式祝词做分析,可以试着解答上面这些问题。

  傣族文学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书面和口头两大样类。由于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带来了文字,从此以后口耳相传的诗歌逐渐被记录成文字,具有了其固定的文本(经卷)。同时,民间各种仪式活动中依然有丰富的口头诗歌。从口头诗学的角度可以将傣族的诗歌大体分为三类:[3]民歌、仪式祝词都可以视为“口头文本”——口头创编,口头演述,用听觉接受的诗歌;而那些收录到经卷中的文本则是“源于口头的文本”——历代文人通过口头或书写进行创编,口头或书写进行演述和传承,从听觉或者视觉角度来接受的诗歌。傣族佛寺中保存的大量经卷就属于这类情况;另外,还有“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民间文人通过书写来创编,用书写来演述和传承,用视觉来接受的文本。例如,德宏傣族村民为某个仪式而创编的“令冉”就属于这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傣族诗歌,其中都含有大量的程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仪式祝词(或念词),也可以笼统地称作仪式歌。从汉语字面看,仪式歌是指在仪式上唱的简短歌谣,例如“婚礼歌”、“祭祀歌”等等;祝词主要指喜庆场合中对某人某事表示祝贺的言辞。但是在傣语体系中,仪式歌、祝词、念词基本没有明确的切割界限,都可以称为“哈XX”。例如“哈豪很蒙”(贺新房歌/ 词),“哈晃环”(叫魂歌/ 词),“哈冉南”(滴水歌/ 词),等等。为了简单起见,本文标题采用“仪式祝词”的说法,但正文中根据具体情况,在尊重约定俗成的前提下也用到“念词”、“仪式歌”等概念。它们属于口头传统,基本没有曲调,是傣族诗歌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民歌、山歌、叙事诗、史诗、戏剧等其他复杂诗歌样类的基础。只要掌握了这个基础,歌手、文人就打下了创作中篇、长篇诗歌的基本功。

 

  一、与仪式共生的祝词

  傣族大部分诗歌是和仪式紧密关联的,可以说有仪式必有祝词,因此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捕捉到傣族的口头诗歌。综观傣族社会的诸多仪式,从宗教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佛教相关的仪式和原始宗教相关的仪式,从时节来说则有固定时期的节日仪式和非固定的日常仪式。也可以从“发生频率”的角度看,傣族村寨中添丁、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吃穿住行相关的仪式最多。

  婚礼系列的祝词很丰富,整个婚礼过程中都离不开祝词。例如,订婚时男方代表要念《交付订婚礼箩词》,女方代表回念《接订婚礼箩词》;交付彩礼时男方代表念《交赠娶亲彩礼词》,女方代表回念《接娶亲彩礼词》;新娘出门时要唱,《哭嫁歌》,内容颇多,具体又有《哭别母亲歌》,《哭别姑娘伴歌》,《哭别同寨伙子歌》,《哭别家中古树歌》,等等;来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向众长老磕头跪拜,大家推选出一位老人来念《结婚祝词》;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到男方家,新夫妇在堂屋跪拜祖先牌位时,一老妇为他们念《送亲婆将新娘交给男方家的念词》,以及《将新娘和嫁妆交给男方时的念词》;婚礼相关的还有《为新娘立婚床时的念词》,《新娘回门付清彩礼时的念词》,《新娘向丈夫父母、亲人赠送礼品时的念词》,《吃小酒时的念词》,《婚礼头天向女方家交彩礼时的念词》,《请求拿礼肉进寨进家的念词》,《男方请求让新郎进入女方村寨和家门时的念词》,《男方请求迎娶新娘出家门时的念词》,《为离开女方家的新郎新娘念的词》,等等。几乎每行一步路,就要念一段词。如果婚礼仪式是一场戏剧,仪式中的祝词(念词)就是这出戏的台词。多半是富有经验能说会道的老人(老妇)作为双方的代表“念台词”。

  丧葬仪式相关的祝词也很丰富。将死者入殓装棺并停放在堂屋后,就有专人来念《为返乡(去世)老人念的词》,众亲人为死者滴水,祝福他顺利升入天堂,要念《为死者滴水时的词》;家人为死者写一副《挽帐词》(或《祭帐词》),内容是叙述其生平的,出殡当天有专人(大多就是书写挽帐者本人)来念诵;家人献上给死者制作的一个纸屋,是他到阴间居住的房子,这时候由长者代念《向死者交付甘召时的词》;停灵期间,死者儿子围绕灵柩倒退着爬行三圈,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由女性长者代念《爬饭团时的念词》;众子女纷纷到灵柩前为父母哭的歌很多种,其中以女儿的“哭丧歌”最为丰富。有《在去世父母身旁哭的歌》,《请僧人念经时哭的歌》,《请去世父母洗脸吃饭时哭的歌》,《亲戚来为死者盖布时哭的歌》,《女儿给去世父母盖布谢恩时哭的歌》,《穿好孝衣后哭诉的歌》,《向死者献饭席以后哭的歌》,《亲戚献饭席以后哭的歌》,《出殡时哭的歌》(由于这类“哭丧歌”带着一种哭腔的调,笔者认为用“歌”比用“词”合适)。

  除了婚礼和葬礼这种人生大事件外,人生礼仪相关的祝词还有《婴儿满三天时拜灶神念词》,《婴儿满月拜祖先神念词》,《婴儿满周岁向祖先神献礼箩念词》,孩子哭闹时有《祭床神念词》,等等。

  乔迁新居是一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一年四季频繁发生的仪式。无论是德宏、西双版纳的傣族,还是其他各地的傣族,都有与进新房相关的祝词,不仅名目繁多,内容也很精彩。例如《拆旧屋建新房词》《斗楼梯歌》《闹火塘词》《迎家神词》《乔迁新屋词》《贺新房歌》《给主人拴线词》,等等。各地傣族上新房仪式也如同一出戏剧,仪式主持和其他人之间有“什么人,从哪里来,带什么来”这样的问答。以德宏傣族的进新房仪式为例,屋内坐的老人代表“本地人”,屋外的男主人一众属于“外来者”。从屋内与屋外的对话念词中,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史和迁居此地的原因。待到屋外的人进入新屋后,主持人给新屋主人念诵各种寓意吉祥的祝词,邀请祖先神进驻新屋的词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展开,可以参考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傣族“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诗歌演述》。[4]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仪式祝词。例如,给受惊吓或者生病的人念《叫魂词》,除夕时为家人和家畜念《拴线词》,清明节众子孙跪在祖先坟头,由家族长老念《祭祖词》,春耕时念《祭田头词》,秋收后念《叫谷魂词》,逢年过节人们到水井边献上供品时念《祭水神词》,到桥头献上供品时念《祭桥神词》,用白线绕村头的神树时念《祭神树词》,等等。总之,傣族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仪式,而仪式基本离不开相关的祝词,这些祝词都是高度程式化的口头诗歌。

 

  二、傣族仪式祝词中的程式

  为了更好地展现傣族仪式祝词的特色,笔者将口头念词转为傣文诗行展示,并用下划线的形式来标注出韵脚部分,如此一来,即使读者看不懂傣文,也可以稍微了解傣族口头诗歌的特质。下面这些片段都是在仪式祝词中高度重复的片段,可以视为“程式”,或者一种“大词”——“程式是一个更为立足于‘他者’立场的对民间演唱中特定现象的描述,而‘大词’则倾向于试图从歌手立场出发,发现歌手创编技巧和法则的努力。”[5](10) 例如,在《交付订婚礼箩念词》[6](21-51)和《接订婚礼箩念词》[6](51-74)中,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开篇都念到“桑神造天那神造地”的古老神话:

  ᥖᥣᥱ ᥓᥣ ᥖᥒᥰ ᥘᥣᥭᥴ ᥑᥣᥲ ᥞᥩᥰ,

  ᥑᥬᥲ ᥓᥬ ᥘᥭᥲ ᥝᥣ ᥔᥣᥒᥴ ᥐᥨᥝᥱ ᥜᥣᥳ ᥘᥣᥲ ᥐᥨᥝᥱ ᥘᥤᥢ,

  ᥖᥨᥢᥲ ᥛᥭᥳ ᥕᥒᥰ ᥙᥭᥱ ᥙᥣ ᥛᥤᥰ ᥜᥫᥴ,

  ᥘᥫᥴ ᥘᥒᥴ ᥘᥤᥢ ᥛᥫᥒᥰ ᥐᥨᥢᥰ ᥕᥒᥰ ᥙᥭᥱ ᥙᥣ ᥛᥤᥰ ᥕᥣᥲ,

  ᥓᥣᥒᥳ ᥛᥣᥳ ᥓᥒᥱ ᥛᥣᥰ ᥖᥥᥱ ᥖᥬᥲ ᥗᥧᥢᥴ,

  ᥑᥧᥢᥴ ᥛᥫᥒᥰ ᥓᥒᥱ ᥛᥣᥰ ᥖᥥᥱ ᥖᥬᥲ ᥓᥩᥒᥲ,

  ᥓᥒᥱ ᥔᥛᥳ ᥚᥣᥭᥲ ᥘᥭᥲ ᥑᥨᥒᥰ ᥛᥩᥐᥱ ᥘᥨᥒᥰ ᥛᥣᥰ。

  所有的人们啊!

  自从尚神创造天纳神创造地,

  树木还没有叶子,

  人间大地上还没有芳草

  象和马才在楼脚形成,

  勐的官才在宝伞下诞生,

  从云天上走下来。

  从天地开辟转到人间发生的事,仪式祝词就对主人家作一番介绍和夸赞,常用下面这段话:

  ᥙᥥᥢ ᥘᥭᥲ ᥐᥨᥢᥰ ᥛᥨᥢ ᥘᥤ ᥚᥤᥴ ᥔᥧᥰ,

  ᥐᥩᥒᥰ ᥛᥧᥰ ᥔᥣᥒᥲ ᥘᥧᥱ ᥛᥨᥢ ᥖᥣᥢᥰ ᥛᥣᥰ ᥘᥣᥭᥴ ᥓᥨᥝ ᥘᥣᥭᥴ ᥓᥣᥖ,

  ᥘᥣᥭᥴ ᥙᥣᥢ ᥘᥣᥭᥴ ᥑᥣᥰ ᥞᥥᥖᥱ ᥛᥣᥰ ᥝᥣ ᥘᥭᥴ。

  这是诸神保佑的有福之人,

  世世代代建塔布施做功德,

  几辈几世坚持做功德的人。

  接下来是介绍青年男女的情况,在描述父母养育子女的时候,下面这两句很常用。男方代表在《交付订婚礼箩念词》中叙述到女孩和男孩的成长时各念了一遍,之后女方代表在《接订婚礼箩念词》中再次介绍男孩和女孩的成长,又各念到一遍。也就是说,在一个仪式环节中,这两行总共出现了四次:

  ᥑᥬᥲ ᥓᥬ ᥘᥭᥲ ᥝᥣ ᥔᥨᥢᥲ ᥖᥤᥢ ᥛᥢᥰ ᥕᥒᥰ ᥑᥫ ᥓᥥᥖᥱ ᥞᥩᥭᥴ,

  ᥞᥩᥭᥰ ᥖᥤᥢ ᥛᥢᥰ ᥕᥒᥰ ᥑᥫ ᥔᥩᥒᥴ ᥘᥥᥝᥳ。

  想想那时他(她)的脚后跟只有螺蛳盖那么大,

  他(她)的脚印只有二指大。

  虽然现代傣族女子已经很少有家庭作坊纺织了,但是经典的仪式祝词中夸赞一个女性的人品和能力时,一般是赞美她会纺织(赞美男子则以会耕田能放牛)。例如这段:

  ᥔᥦᥒᥴ ᥘᥣᥒᥰ ᥛᥢᥰ ᥝᥣ ᥑᥝᥴ ᥞᥧᥐᥴ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ᥓᥥᥙᥱ,

  ᥛᥭᥳ ᥟᥣᥲ ᥙᥣᥐᥱ ᥙᥥᥖᥱ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ᥞᥧᥢᥲ ᥓᥣᥒ ᥛᥥᥰ,

  ᥔᥣᥭᥴ ᥙᥥᥰ ᥓᥤᥱ ᥟᥩᥖᥱ ᥟᥦᥖᥱ ᥘᥩᥖᥱ ᥕᥣᥝᥰ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ᥞᥧᥢᥲ ᥓᥣᥒ ᥔᥫᥝ,

  ᥖᥤᥢ ᥔᥩᥒᥴ ᥑᥩᥢᥴ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ᥝᥣᥭᥲ ᥙᥥᥰ ᥓᥤᥱ,

  ᥓᥣᥒ ᥛᥤᥖᥴ ᥛᥦᥒᥱ ᥞᥬᥲ ᥙᥥᥢ ᥘᥣᥭᥰ,

  ᥘᥣᥭᥰ ᥛᥢᥲ ᥖᥣᥢᥰ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ᥗᥩᥒ,

  ᥘᥣᥭᥰ ᥘᥢᥲ ᥛᥩᥐᥱ ᥛᥢᥲ ᥐᥣᥭᥱ ᥘᥣᥒᥳ ᥔᥣᥭᥳ ᥔᥤᥱ ᥓᥩᥖᥱ ᥞᥣᥲ ᥓᥩᥖᥱ ᥛᥢᥰ ᥖᥨᥝ ᥓᥣᥒ ᥖᥨᥝᥰ。

  经纬线她也会理,

  开鸭嘴木(一种理线工具)她也会收会理,

  升降杆她也会收紧会放松,

  她两只脚会踩织机升降杆,

  会分理纺织成花纹,

  平纹布她也会织,

  四格五格花纹的提花葛布她也会织。

  当描述青年男女有上天注定的姻缘时,常用下面这几句:

  ᥔᥩᥒᥴ ᥑᥣᥴ ᥕᥒᥰ ᥘᥭᥲ ᥖᥣᥢᥲ ᥑᥣᥛᥰ ᥔᥦᥒᥴ ᥙᥦᥒᥰ ᥐᥢ,

  ᥐᥣᥛᥱ ᥓᥣᥖ ᥜᥣᥳ ᥕᥩᥢᥰ ᥛᥣᥰ,

  ᥘᥭᥲ ᥘᥧᥱ ᥙᥣᥢᥳ ᥛᥩᥐᥱ ᥕᥣᥲ ᥛᥣᥰ ᥞᥨᥛ ᥞᥫᥰ,

  ᥘᥭᥲ ᥟᥝ ᥘᥛᥳ ᥔᥬᥱ ᥖᥝᥲ ᥞᥨᥛ ᥞᥣᥰ ᥔᥧᥰ ᥖᥫᥒᥱ ᥕᥩᥢᥰ ᥛᥣᥰ,

  ᥔᥒᥴ ᥝᥣ ᥚᥬᥴ ᥟᥝ ᥞᥨᥝᥴ ᥑᥣᥢᥴ ᥖᥨᥙᥱ ᥛᥣᥝᥱ ᥞᥬᥲ ᥛᥢᥰ ᥚᥣᥐ ᥕᥣᥢᥴ,

  ᥑᥣᥢᥴ ᥓᥣᥐ ᥗᥣᥐᥱ ᥛᥣᥝᥱ ᥞᥬᥲ ᥛᥢᥰ ᥕᥣᥭ。

  他俩曾立下誓言相爱,

  是在天上的那一世求来的姻缘,

  前世曾一起布施了同一个花盘,

  曾一起用同一个瓶子滴水祈福,

  即使人家用斧头来劈也不分离,

  这份感情用神斧来砍也不破碎。

  在念词中教导夫妻相亲相爱,同甘共苦时常用这两句:

  ᥟᥛᥱ ᥘᥛ ᥐᥩᥰ ᥞᥬᥲ ᥗᥦᥛᥴ ᥐᥢ ᥔᥦᥛᥴ,(布料)不黑就一起帮染,

  ᥟᥛᥱ ᥘᥦᥒ ᥐᥩᥰ ᥞᥬᥲ ᥗᥦᥛᥴ ᥐᥢ ᥕᥩᥛᥳ,(布料)不红就一起帮染,

  家庭出现摩擦时,劝告双方的诗句:

  ᥑᥣᥱ ᥘᥫᥳ ᥟᥛᥱ ᥑᥣᥱ ᥘᥧᥐᥴ,画皮肉不画骨头,

  ᥗᥨᥒᥴ ᥘᥤ ᥗᥦᥛᥴ ᥐᥢ ᥕᥦᥙ。好口袋一起帮缝。

  ᥖᥦᥙᥱ ᥐᥨᥭᥲ ᥙᥭᥱ ᥞᥬᥲ ᥖᥦᥙᥱ ᥗᥪᥒᥴ ᥛᥣᥱ,砍芭蕉叶不要砍到柄干,

  ᥘᥣᥱ ᥐᥨᥢᥰ ᥕᥣᥱ ᥞᥬᥲ ᥘᥣᥱ ᥗᥪᥒᥴ ᥓᥫᥳ ᥗᥪᥒᥴ ᥖᥫᥢᥰ。骂人不要骂到家族亲人。

  作为中间人、媒人,必须牢记下面这两句,是他们自我介绍的开场白:

  ᥓᥒᥱ ᥝᥣ ᥛᥭᥳ ᥖᥤᥴ ᥛᥩᥐᥱ ᥖᥤᥴ ᥛᥣᥐᥱ ᥐᥩᥰ ᥔᥧᥲ ᥛᥤᥰ ᥜᥨᥢᥴ,

  ᥐᥨᥢᥰ ᥖᥤᥴ ᥙᥥᥢ ᥟᥫᥢᥰ ᥙᥥᥢ ᥕᥥᥰ ᥐᥩᥰ ᥔᥧᥲ ᥛᥤᥰ ᥐᥨᥢᥰ ᥘᥫᥒ ᥐᥨᥢᥰ ᥔᥩᥒᥴ。

  树要开花结果得有雨水滋润,

  人要结婚得有媒人(中间人)。

  以上这些诗句多次重复出现在祝词中,因此笔者将它们视为一种程式(大词)。即使变换一个仪式,变换一个念诵的主持人,在类似的场景中,都可以全套搬来即兴演述。这是傣族口头传统中“变”与“不变”的现象,是传统的经典文本与即兴创作产生的文本之间转换的关键因素。

  葬礼中的“哭丧歌”和其他念词同样也高度程式化,雷同的部分不再举例,但是在此,有必要分析一下特殊的《祭帐词》,一般多以老傣文韵文形式写在一面白色布单上,内容是概述死者的生平贡献和死亡原因。下面这段摘自一首《祭帐词》:[7] (123)

  ᥟᥧᥭᥴ ᥘᥩᥰ ᥟᥧᥭᥴ ᥘᥩᥰ ᥖᥢᥰ ᥘᥭᥴ ᥑᥥᥒᥰ ᥞᥝᥰ ᥖᥐ ᥛᥣᥰ ᥑᥭ ᥘᥥᥴ ᥚᥥᥰ ᥙᥢᥱ ᥐᥨᥢᥰ ᥞᥝᥰ ᥔᥝᥰ ᥗᥒᥱ ᥘᥒᥴ ᥘᥥᥢ ᥔᥣᥒᥲ ᥑᥨᥒᥰ ᥐᥣᥒ ᥓᥛ ᥙᥧᥱ,

  ᥐᥥᥢᥱ ᥟᥢ ᥛᥣᥝᥱ ᥛᥤᥰ ᥛᥢᥲ ᥖᥥᥒ ᥖᥥᥳ ᥘᥥᥛᥴ ᥕᥧᥱ ᥞᥪᥒᥴ ᥖᥩᥢᥰ ᥗᥬᥴ ᥘᥩ。

  ᥟᥢ ᥙᥢᥱ ᥓᥨᥝ ᥕᥧᥱ ᥔᥣᥒᥲ ᥞᥣᥒ ᥞᥝᥰ ᥐᥨᥢᥰ ᥘᥨᥛᥳ ᥜᥣᥳ ᥐᥩᥭᥰ ᥐᥣᥱ ᥛᥫᥢᥴ ᥙᥫᥒ ᥕᥫᥒ ᥘᥒᥴ ᥛᥩᥐᥱ ᥛᥣᥐᥱ ᥛᥭᥳ ᥛᥨᥢᥱ ᥛᥧᥲ ᥛᥬ ᥛᥣᥒ ᥑᥦᥢᥴ ᥕᥩᥢᥱ ᥘᥪᥴ ᥕᥪᥒᥰ,

  ᥕᥒ ᥞᥧᥳ ᥝᥣ ᥟᥢ ᥔᥧᥐ ᥟᥢ ᥑᥥᥝᥴ ᥕᥣᥛᥰ ᥘᥥᥝᥴ ᥓᥥᥝᥰ ᥕᥣᥢᥴ ᥔᥧᥱ ᥘᥥᥢ ᥛᥫᥒᥰ ᥚᥣᥐ ᥖᥨᥢᥲ ᥐᥩᥭᥰ ᥕᥝᥳ。

  ᥙᥨᥝᥰ ᥘᥒᥱ ᥛᥣᥒ ᥐᥨᥝ ᥛᥣᥒ ᥘᥛᥰ ᥓᥛ ᥚᥛᥰ ᥔᥝᥰ ᥘᥫᥴ ᥜᥫᥴ ᥙᥨᥒᥰ ᥕᥒ ᥛᥤᥰ ᥞᥨᥒ ᥖᥨᥐᥱ ᥘᥨᥒᥰ ᥞᥦᥒᥲ ᥑᥬᥱ,

  ᥔᥛᥳ ᥟᥢ ᥛᥣᥒ ᥛᥩᥐᥱ ᥛᥣᥒ ᥖᥨᥢᥲ ᥛᥩᥐᥱ ᥓᥙ ᥐᥨᥢᥲ ᥙᥭᥱ ᥚᥣᥐ ᥕᥒᥰ ᥛᥬᥱ ᥕᥣᥢᥴ ᥘᥛᥰ ᥐᥩᥲ ᥛᥥᥰ。

  ᥐᥛ ᥚᥩᥒ ᥛᥣᥒ ᥑᥩᥒ ᥖᥪᥐ ᥓᥒᥱ ᥗᥨᥢᥲ ᥖᥥᥛᥱ ᥕᥩᥖ ᥑᥥᥝᥴ ᥛᥨᥢᥱ ᥘᥨᥢᥰ ᥐᥣᥭᥰ,

  ᥔᥥᥴ ᥞᥬᥲ ᥛᥣᥰ ᥕᥣᥰ ᥔᥣᥭᥴ ᥜᥨᥢᥴ ᥔᥣᥭᥴ ᥘᥨᥛᥰ ᥓᥨᥛᥰ ᥞᥛᥰ ᥘᥛᥰ ᥔᥣᥢᥴ ᥖᥨᥐᥱ ᥕᥣᥢᥴ ᥞᥥᥝᥱ ᥖᥣᥭ ᥚᥣᥭᥰ ᥞᥦᥒᥲ ᥑᥦᥙ ᥐᥩᥭᥙ ᥕᥝᥝ。

  知道人间万物,

  都不会长生不老。

  人类如同树上的果子,

  有时熟透了就要落地,

  即使是青果也会早衰。

  有的挂在枝头不会落地干枯,

  也有的开花结果。

  可有的刚刚抽出嫩芽,

  却被风雨摧残落地而亡。

  用大自然的变化来形容人的生老病死,是《祭帐词》常用的手法。凡是傣族的丧葬仪式中,必定要念《祭帐词》,而上面这段诗句是写《祭帐词》的文人常应用的一段。在这里,有几点要注意,一是《祭帐词》的每句诗行相对较长;二是傣语称之“令祭帐”,凡是冠以“令”的,就表示是书面的作品了。

  在傣族的神鬼系统中,又有自家的神(鬼)和他人的神(鬼)之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发生红白喜事重大事件时,需要给祖先神献上吃食供品也得分一点给其他神(鬼)享用。所念的祝词风格迥异,在给前者念《祭献词》时必须严肃而恭敬,而给后者的念词则用驱赶的语气。例如,给自己家神的念词是这样的:

  ᥞᥨᥝᥴ ᥚᥫᥢᥴ ᥔᥧᥴ ᥖᥨᥝ ᥟᥩᥢ ᥐᥢ ᥛᥣᥰ ᥞᥨᥛ ᥑᥣᥒᥰ,

  ᥞᥣᥒᥴ ᥚᥫᥢᥴ ᥔᥧᥴ ᥔᥧᥲ ᥟᥩᥢ ᥐᥢ ᥛᥣᥰ ᥞᥨᥛ ᥘᥒ,

  ᥐᥨᥝᥳ ᥘᥬ ᥟᥛᥱ ᥕᥧᥱ ᥔᥧᥲ ᥖᥦᥛᥲ ᥘᥤᥐ ᥐᥣᥱ ᥑᥣᥴ,

  ᥓᥝᥲ ᥘᥬ ᥟᥛᥱ ᥕᥧᥱ ᥔᥧᥲ ᥔᥬᥱ ᥘᥣᥭᥰ ᥚᥥᥰ ᥙᥢ ᥞᥩᥒᥳ。

  你们要相约来上席坐成排,

  你们要相约来下席一起坐,

  哪位没在你们要写信去找,

  哪位没来你们要写信去请。

  对孤魂野鬼的念词,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使用命令的口气,常是这样的:

  ᥓᥩᥛᥰ ᥑᥪᥒᥴ ᥑᥝᥲ ᥞᥥᥴ ᥟᥩᥐᥱ ᥔᥤᥴ ᥞᥫᥢᥰ!

  ᥐᥣᥱ ᥓᥤᥢ ᥘᥩᥐ ᥑᥧᥰ ᥘᥩᥐ ᥝᥥᥒᥰ ᥖᥤ ᥔᥧᥴ ᥔᥣᥒᥲ,

  ᥐᥣᥱ ᥓᥤᥢ ᥘᥩᥐ ᥖᥣᥱ ᥛᥣᥢᥲ ᥖᥤᥔᥧᥴᥔᥝᥰ。

  跟着装食物的筛子,离开我家吧!

  到郊外去吃,你们居住的地方,

  到村边野外去吃,你们停留的地盘。

  以上这些从仪式祝词中摘选出来的或长或短的诗行,基本都是仪式祝词中常见的程式。试想,有的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听和记,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大量的程式句法。多加练习之后,等到需要的场合,

  他就能够熟练地即兴念诵。帕里认为“程式是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词组,它与其说是为了听众,不如说是为了歌手——使他可以在现场表演的压力之下,快速地流畅地叙事。”[8] (77) 所以,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传统祝词,主持者才可能在仪式上脱口而念;只有熟悉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行,歌手才可能在舞台上脱口而唱;也只有那些深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擅长诗歌韵律和句法的诗人,才能将本土故事改编成文本(长篇叙事诗),并最终被纳入佛经范畴。以婚礼上的《交付订婚礼箩念词》为例,念词先介绍女方家的孩子,父母疼爱有加,辛苦培养。接着介绍男方有一子,人品优秀。二人缘分天定,交换定情物,海誓山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于是父母亲友齐来帮忙,请媒人上门提亲,如何置办彩礼,在吉祥的日子里订立婚约,计划举办婚宴的日期,等等。从这段念词中,我们了解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故事,他们的恋爱和婚约过程。如果将口头祝词落笔成文,又稍微修饰,就可以将它视为一篇短小的“爱情叙事诗”,以此可以管窥傣族众多长篇叙事诗的形成过程。

 

  三、傣族仪式祝词的特点

  傣族仪式祝词有许多特点。首先,祝词句子长短不一,但是比起书面文本(长篇叙事诗)来说都属于短小精干的。例如,在祝福别人身体健康时常这样念的:

  ᥐᥧᥲ ᥐᥣᥝᥲ ᥞᥬᥲ ᥔᥦᥒᥴ,腿脚要硬朗,

  ᥐᥧᥲ ᥞᥦᥒᥰ ᥞᥬᥲ ᥕᥬᥱ,全身力气大。

  祝福别人事业顺利,安享富贵时常念:

  ᥛᥤᥒ ᥔᥨᥝᥴ ᥛᥤᥒ ᥒᥫᥢᥰ ᥞᥬᥲ ᥙᥐᥴ ᥐᥝᥲ,钱财之魂插在发髻上,

  ᥛᥤᥒ ᥑᥝᥲ ᥛᥤᥒ ᥘᥛᥳ ᥞᥬᥲ ᥙᥐᥴ ᥞᥨᥝᥴ,谷粮之魂罩在头顶上,

  ᥖᥨᥢᥲ ᥛᥤᥒ ᥙᥭᥱ ᥞᥬᥲ ᥑᥩᥢᥰ,灵魂之树要稳固,

  ᥘᥛᥰ ᥛᥩᥢᥰ ᥙᥭᥱ ᥞᥬᥲ ᥓᥣᥭᥳ。如桑树干不偏斜。

  第二,仪式祝词作为口头诗歌,它具有优美的韵律。傣族的诗歌基本都是遵循腰脚韵,即前一行的末尾字,与下一行的腰部的某一个字押韵。文中诸多例子中,笔者已将韵脚部分下划线标注出来,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这个韵律特点。而口头吟诵的祝词往往还满足连环式的腰脚韵。下面这段诗行摘自《贺新房歌》,[7](171-174) 几乎都满足了连环式的腰脚韵——某一行的腰部字与前一行的末尾某字押韵,同时该行的末尾某字又起韵,与下一行的腰部某字押韵(为了区别,用单下划线和双下划线标识不同的韵脚)。

  ᥓᥒᥱ ᥝᥣ ᥟᥝ ᥓᥥᥛ ᥛᥣᥢᥲ ᥘᥧᥳ ᥛᥫᥒᥰ ᥞᥣᥛᥰ ᥜᥭᥰ ᥘᥣᥛᥰ ᥙᥨᥢᥳ ᥖᥤ ᥙᥣᥱ,

  ᥖᥬᥲ ᥜᥣᥳ ᥟᥛᥱ ᥛᥤᥰ ᥔᥒᥴ,

  ᥐᥩᥭᥰ ᥛᥤᥰ ᥐᥦᥢ ᥐᥣᥒ ᥘᥛᥳ ᥖᥫᥒᥰ ᥙᥢᥱ。

  ᥑᥨᥢᥴ ᥚᥤᥴ ᥓᥒᥱ ᥖᥤᥴ ᥟᥝ ᥜᥢᥰ ᥛᥨᥝ ᥘᥨᥒᥴ ᥝᥣᥢᥱ ᥘᥨᥒᥰ ᥜᥣᥳ,

  ᥐᥨᥝᥱ ᥓᥣᥳ ᥖᥦᥐᥱ ᥙᥥᥢ ᥘᥛᥰ,

  ᥓᥒᥱ ᥖᥤᥴ ᥘᥩᥐ ᥙᥥᥢ ᥛᥨᥝ ᥑᥛᥰ ᥗᥨᥢᥲ ᥔᥤᥱ ᥐᥣᥙᥱ,

  ᥗᥣᥙᥱ ᥘᥪᥒ ᥘᥩᥐ ᥙᥥᥢ ᥔᥤᥱ ᥐᥧᥢ ᥛᥫᥒᥰ。

  ᥓᥒᥱ ᥛᥤᥰ ᥘᥩᥭ ᥔᥝᥴ ᥛᥫᥒᥰ ᥖᥥᥱ ᥞᥣᥐ,

  ᥘᥛᥳ ᥐᥩᥲ ᥐᥣᥐ ᥜᥣᥲ ᥛᥥ ᥙᥥᥢ ᥑᥥᥰ。

  ᥖᥥᥰ ᥛᥫᥒᥰ ᥘᥛᥳ ᥗᥨᥛᥲ ᥑᥨᥛᥱ,

  ᥘᥨᥛᥲ ᥜᥣᥳ ᥕᥒ ᥙᥣ ᥛᥤᥰ ᥐᥨᥢᥰ。

  ᥕᥒ ᥙᥣ ᥛᥤᥰ ᥛᥭᥳ ᥖᥨᥢᥲ ᥓᥨᥒ ᥔᥤᥴ ᥘᥛᥰ,

  ᥐᥩᥭᥰ ᥛᥤᥰ ᥑᥪᥰ ᥑᥛᥰ ᥖᥦᥐᥱ ᥟᥩᥢ ᥖᥣᥒᥰ ᥓᥣᥒᥳ,

  ᥘᥣᥒ ᥑᥩᥭᥱ ᥝᥭᥳ ᥘᥪᥴ ᥕᥫᥒᥰ。

  ᥕᥣᥲ ᥘᥦᥒ ᥖᥦᥐᥱ ᥟᥩᥢ ᥖᥣᥒᥰ ᥑᥣᥭᥰ,

  ᥑᥣᥭᥰ ᥖᥣᥭᥰ ᥐᥥᥢ ᥛᥬ ᥙᥨᥝᥰ ᥢᥣᥢᥲ,

  ᥐᥩᥭᥰ ᥐᥪᥖᥱ ᥐᥣᥢᥲ ᥑᥥᥝᥴ ᥓᥥᥛᥰ。

  ᥛᥫᥒᥰ ᥐᥨᥢᥰ ᥛᥪ ᥕᥣᥛᥰ ᥢᥢᥳ ᥕᥒ ᥙᥣ ᥛᥤᥰ ᥐᥨᥢᥴ,

  ᥐᥩᥭᥰ ᥟᥝ ᥙᥣᥒ ᥖᥣᥭᥰ ᥘᥒ ᥞᥨᥒᥰ ᥔᥦᥒᥴ ᥞᥥᥖᥱ ᥓᥝᥲ,

  ᥖᥝᥲ ᥔᥥᥴ ᥔᥧᥭᥱ ᥘᥪᥢ ᥞᥣᥭᥴ。

  ᥓᥒᥱ ᥛᥤᥰ ᥔᥣᥒᥴ ᥘᥧᥱ ᥔᥣᥒᥴ ᥘᥣᥭᥰ ᥑᥝᥴ ᥙᥦᥖᥱ ᥓᥝᥲ,

  ᥖᥝᥲ ᥘᥨᥒᥰ ᥑᥨᥒᥰ ᥐᥣᥒ。

  古时火烧天地,

  世间万物毁灭,

  天下没有生物,

  只有汪洋一片。

  天神把荷花籽洒向人间,

  花籽抽出嫩芽长出枝叶,

  开出金色四瓣荷花,

  荷花的四瓣成为东西南北四方。

  又有高山峻岭成为世间的脊梁,

  湖水分裂为五条大河。

  河水淹没了大地,

  那时还没有人类。

  也没有各种大树,

  只知黄金藤出现在大象之前,

  藤条缠绕在树枝上。

  只知毛管草出现在水牛之前,

  水牛吃光了草叶,

  剩下光秃的枝干。

  那时候人间还没有王,

  只有玉兔在月亮上,

  月亮也有时圆时缺。

  后来有桑鲁桑赖八神,

  他们从天而降。

  除了最常见的腰脚韵,仪式祝词中还常有句中韵,句头句尾韵等。总之,这些韵律使祝词念诵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很有气势。而具有连环式腰脚韵的诗行最能体现傣族诗歌的魅力,是世代流传的经典。

  第三,仪式祝词的语言体现了傣族具有佛教与原始宗教的二元信仰现象。祝词中以古老的本土词汇居多,外来的佛教词汇相对较少。这不难理解,因为祝词是依附在各种仪式得以传承的,无论是祭祀祖先神灵,为活人驱邪招魂,还是婚丧嫁娶,乔迁新居,这些仪式大多与原始信仰相关联,最初是由巫仪人员(布摩、咩摩)来主持。随着佛教的传入,傣族很多领域受到佛教的影响,僧人也慢慢参与到一些仪式中来,并在某些场合取代巫仪的主持角色。一方面,祝词中逐渐渗入外来词汇和观念。例如,很多念词的开头语“哦嘎萨”和结束语“萨图”都是巴利语词,是佛教仪式的代表信号。死神“玛南那”,地狱“纳莱”,天堂“勐丽版”,未来佛“阿丽敏底亚”等都是佛教范畴的观念;相对来说,祖先神“桑鲁桑赖”,灶神“法户刀”,火神“召费”,以及各种“皮”(鬼神),都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另一方面,凡是有利于自身寓意又美好的仪式和祈愿,傣族村民就会包容和接纳。因此,滴水,献饭、献经书等源于佛教的仪式,以及做各种“摆”求得功德的仪式,如今已经很普遍。相应地,其《滴水词》《献饭词》《献经词》《堆沙塔词》,以及对私人“摆”的各种祝词,都含有许多佛教词汇,体现了对佛教的信仰。

  第四,念诵祝词的时候,基本没有曲调。诸如《叫魂词》《祭祖词》《贺新房歌》等等,只需要以高亢的声音念出来。葬礼上的《哭别歌》、婚礼上的《哭嫁歌》,虽然带着哭腔唱出,但是并没有形成曲调。作为对比,可以了解那些有固定文本的叙事诗(经卷),演述时就需特定的曲调,傣语称“哈贺令”。民歌、山歌自然也有曲调,而且随着地域不同种类多达几十种,关于傣族诗歌的曲调问题,可以参考笔者的另一篇《傣族口头传统中的诗歌韵律与曲调分析》。[9]

  第五,祝词内容紧扣仪式发生的主题,有欢庆、哀悼、祈愿等目的,但是祝词的结构基本雷同。首先说今天是什么日子,二是介绍当事人和事件,三是介绍事情将如何进行,四是说出目的。这几个的次序并不固定,念诵者可以即兴发挥,打乱顺序。以《婴儿满周岁向祖先神献礼箩念词》为例,[6] (7-12)首先说“今天是美好光辉吉祥的日子,三十天中最圆满的一天,三百天中最吉祥的一天”;其次介绍“准备了两只煮熟的鸡,准备了装在瓶子里的美酒”等等;然后是邀请“各位祖先神和勐里的各位官神,相约到桌上坐,用礼箩报答你们”;之后描述了当事人“孙儿穿着漂亮又精神,还有红色的背腰带,穿着绣金线挂铃铛的帽子,让他爷爷奶奶不时地想亲他的脸颊”;最后的目的是祝愿他“寿命满百岁,吃穿可用千年”。

  从语言特色方面可以将傣族祝词分成古祝词和新祝词两种。古祝词可以说都是浓缩的经典,现当代的新祝词称得上经典的比较少。在过去的傣族传统社会,歌手、艺人正是在仪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诗歌的熏陶,丰富的仪式生活及其精彩的祝词传统,正是傣族口头诗歌繁荣发展的最好土壤。

  结语

  综上所述,傣族的祝词依附在民间各种仪式中,凡有仪式必有祝词。祝词是傣族口头传统的代表之一,是滋养历代歌手、诗人的文学食粮。仪式祝词含有的经典程式,是歌手、诗人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武器。笔者从“口头程式理论”的角度来考察傣族仪式祝词,分析其模式和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其他长篇叙事诗、史诗的创作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假设这个创作过程:有人在参与许多仪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祝词,牢记了祝词中大量经典的程式句法,终有一天他也可以在不同的仪式中熟练切换念诵各种祝词,此时他是一个口头传承人;当他学习了傣文之后,就可以将腹中的口头诗歌转写成诗行。比如为逝者写一副短篇的《祭帐词》,叙事他的一生;也可能为某个仪式创编一本《令冉》,叙述一个家庭乃至社区的大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等这些因素齐备,已经接近“中篇叙事诗”。此时,他变成了“书写型传承人”。回过头来看,他在创作中篇、长篇叙事诗的过程中,汲取了口头传统,是从仪式祝词开始的。

  参考文献:

  [1] 尹虎彬. 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尹虎彬. 口头文学研究中的程式概念[J]. 民间文化论坛,1996(3).

  [3] 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 中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精神的“博物馆”[J]. 国际博物

  馆,2010(1).

  [4] 屈永仙. 傣族“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诗歌演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5] 朝戈金. 大词与歌手立场[J]. 民间文化论坛,2007(2).

  [6] 刀承华. 德宏傣族人生礼仪念词注译[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7] 屈永仙. 寻找傣族诗歌[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8] 朝戈金.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 民族艺术,2000(4).

  [9] 屈永仙. 傣族口头传统中的诗歌韵律与曲调分析[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

 

本文原载《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