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吴刚]国外达斡尔族研究述略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24  作者:吴刚

  摘 要:国外学者对达斡尔族的调查与研究始自于17世纪, 主要是俄罗斯学者发表和出版了一批重要成果。20世纪初, 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蒙古等国学者开始研究达斡尔族, 这些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语言、宗教和文学等方面。

  关键词:达斡尔族研究;国外学者;阿穆尔;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自17世纪开始, 俄国学者开始关注达斡尔人并出版了很多著作。20世纪初, 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蒙古等国学者也开始研究达斡尔族, 这些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语言、宗教和文学等方面。

  一、关于达斡尔族历史研究1

  1.俄罗斯达斡尔族历史研究。

  在国外达斡尔族历史研究中, 俄罗斯学者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这是由于他们关注阿穆尔州这片土地的缘故。17世纪, 俄国军官和探险者在向沙俄当局提交的报告中, 经常提及达斡尔人。俄国曾把这些档案编辑成为《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献补编》, 分别于1841—1843和1846—1875年先后出版。其中, 《历史文献补编》为俄国古文献研究会搜集、出版的关于俄国史的文件集, 于1846—1875年在圣彼得堡出版, 文件集共12卷, 约收入12—17世纪俄国历史的1800多件文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大英博物馆找到了《历史文献补编》复制本, 原文为古俄文, 选译76件, 由郝建恒等人译为中文, 198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历史文献补编》是研究达斡尔族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详细叙述了哥萨克入侵阿穆尔河流域、抢掠达斡尔土地和资源, 以及达斡尔人抗争的历史。

  早在18至19世纪, 就有俄国学者研究阿穆尔河流域 (也称黑龙江流域) , 这自然就涉及达斡尔族历史。斯帕斯基主编《西伯利亚通讯》、米勒《阿穆尔河流域史》 (《益乐月报》, 1757年) 、菲舍尔《西伯利亚史》 (圣彼得堡, 1774年) 、斯洛夫佐夫《西伯利亚历史述评》, 在这些著作中, 都涉及到阿穆尔河流域的达斡尔族历史。

  很多俄国学者著述中, 都提到哥萨克入侵黑龙江流域掠夺达斡尔土地的历史, 诸如谢·弗·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 (郝建恒、高文风合译, 商务印书馆1975年) 、A.H.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的哥萨克》 (史纲, 第一卷, 北京师范大学清史组徐滨、许淑明等译, 商务印书馆1977年) 、A.M.潘克拉托娃《苏联通史》 (第一卷, 莫斯科外文出版局1955年出版, 山东大学翻译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 、诺维科夫-达斡尔斯基《俄国人对阿穆尔的发现和边区开发的开端》 (载《阿穆尔州地志博物馆与方志学会论丛》第2册, 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出版社1953年) 、E.B.冈索维奇《阿穆尔边区史》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第三研究室译, 商务印书馆1978年) 、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编译组译, 商务印书馆1976年) 等著作, 记载了17世纪达斡尔人定居乡村、建立城堡, 从事农业兼畜牧业、狩猎业, 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等情况, 叙述了哥萨克人向往达斡尔的领地、入侵阿穆尔河流域的历史事实。苏联学者格·瓦·麦利霍夫《满洲人在东北》 (十七世纪, 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1974年出版) 认为, 满洲人征讨黑龙江流域不过是偶然性的攻击, 目的是把被征讨地方的居民带走, 并没有确立永久的统治目的, 显然这种观点是为哥萨克入侵寻找理由,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俄国学者关注17世纪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情况, 达斡尔人成为重点阐述的民族。勃·奥·多尔基赫《十七世纪西伯利亚各民族的迁徙》 (载《苏联人种志》1952年第3期) 和《俄文史料中记载的十七世纪黑龙江各民族的民族成分与分布》 (郭燕顺译, 《远东史论文集》莫斯科1958年出版) 提到黑龙江上游只居住达斡尔人, 在脱木河河口以上的结雅河上, 达斡尔人和通古斯人杂居, 并且有达斡尔化的通古斯人。瓦西列维奇《埃文基人》 (原载《西伯利亚民族志》莫斯科—列宁格勒1956年, 孙运来译,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苏联研究室《民族译文集》第一辑1983年) 提出17世纪居住在黑龙江左侧支流的马涅格尔人和毕拉尔人依附于达斡尔人, 埃文基人与达斡尔人、满洲人都有经济联系。弗·伊·奥戈罗德尼科夫《17世纪阿穆尔河当地人和俄罗斯人的农业》 (海参崴1927年版) 、兹罗塔列夫《阿穆尔诸民族的历史渊源》、斯特忍保《黑龙江沿岸地区土著居民分类》 (孙运来译《民族译丛》1983年第1期) , 这些著述对17世纪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及其周边族群也进行了记载。戈奥尔基《俄国各民族记述》 (圣彼得堡1799年, 载符·阿·库德里亚夫采夫、格·恩·鲁缅采夫等著《布里亚特蒙古史》高文德译,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社会历史室1978年) 记述了外贝加尔地区达斡尔牧主牲畜成百上千, 一些达斡尔牧主积蓄了很大一笔中国铜钱和银子。

  俄国学者在关注阿穆尔州整个区域史过程中, 自然也关注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诺维科夫-达斡尔斯基《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的古代社会》《阿穆尔州考古图资料》 (载《阿穆尔州地志博物馆与方志学会论丛》第2册, 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出版社1953年) , 介绍了作者在20世纪20—30年代对阿穆尔州达斡尔城镇和村落遗址的考察情况, 该著述对于研究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俄国学者P.K.马克对黑龙江地区进行了考察, 于1859年发表《黑龙江旅行记》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翻译组译, 商务印书馆1977年) , 其中讲述了达斡尔人的经济生活及其与周边族群的关系。俄国学者什林科从1854年开始用3年时间, 对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开展民族考察, 1883年在圣彼得堡发表《阿穆尔边区的异族人》 (第一卷、第二卷1899年出版) 。俄国学者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 (吴有刚、赵复兴、孟克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也提到达斡尔族, 其中认为通古斯语的“塔尔嘎沁”名称更多是称呼达斡尔人, 同时提到达斡尔人与索伦人的关系, 认为达斡尔人是通古斯人文化上的老师。此外, 卡马宁《最初的远东探险者》 (1951年俄文版) , 莫柴也夫《中国的东北》 (沈玉昌等译, 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 萨布诺夫、扎伊采夫《远东及毗邻地区民族文化的历史研究》 (1993年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出版) , 安德烈·巴甫洛维奇·扎比亚科主编的《阿穆尔地区民族文化图册》 (阿穆尔国立大学2016年) 中, 也介绍了达斡尔族早期历史的发展概况。

  探讨17世纪中俄关系史, 达斡尔族历史是不能绕开的问题。普·季·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贝璋衡译, 商务印书馆1973年) 记述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背景情况, 里面涉及达斡尔地区。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17世纪俄中关系》 (第一卷, 厦门大学外文系翻译小组译, 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校, 商务印书馆1978年) , 记述了17世纪哥萨克与达斡尔人的战争情况。约瑟夫·塞比斯《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 (王立人译, 商务印书馆1973年) 、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编著《1619—1792年俄中两国外交文件汇编》 (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班研究室译, 商务印书馆1882年版) 记述了哥萨克入侵黑龙江流域达斡尔地区以及中俄关系情况。《东西伯利亚边区古代的教会文书》 (1653—1720年, 喀山1875年) 中称“许多达斡尔居民……与异地非教徒住在一起”, 上述著述都涉及到17世纪达斡尔族的发展。

  苏联一些学者认为达斡尔与契丹关系密切。例如, E.札尔金特《契丹及其族属》 (原载《苏联民族学》1948年第1期, 载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译《民族史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认为, 达斡尔人是居住于大辽境内的契丹遗裔。华西列维奇《关于契丹与通古斯人的问题》 (原载《苏联民族学》1949年第1期, 汉译载《民族史译文集》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译, 科学出版社1959年) 认为契丹与达斡尔人的祖先最为密切。

  2.日本达斡尔族历史研究。

  20世纪初, 日本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达斡尔人, 主要体现在鸟居龙藏、白鸟库吉、池尻登的研究成果上。鸟居龙藏认为达斡尔族与契丹关系紧密, 他的《东北亚洲搜访记》 (汤尔和译, 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考察了呼伦贝尔达斡尔人, 认为达斡尔人属于契丹后裔, “富于才能、长于智巧”。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 (原载日本《史学杂志》第21—24编。方壮猷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 追溯达斡尔到《魏书》记载的洮儿河, 认为达斡尔名称与洮儿河有关。池尻登著《达斡尔族》 (满洲事情案内所1943年6月出版, 1977年2月奥登挂译成汉文, 内蒙古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字学会1982年编印。又见《达斡尔资料集》第二集, 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是比较全面研究达斡尔的著作。全书分达斡尔族概貌、从人类学方面观察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在历史上的出现、一种古代性质的社会、关于教育和卫生、从民俗学角度观察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和产业等七章, 共计13万余字, 该书是外国学者较早全面研究达斡尔族的著作。吉田金一《17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 (原载日本《史学杂志》第82编第9号, 古清尧摘译、邓锐龄校, 《民族译丛》1980年第6期) 在俄罗斯学者多尔基赫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了族群分布。畑中幸子《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和文化复合》 (合一兵译, 原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提出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满、蒙古等民族是一种文化复合关系。村田治郎《满洲之史迹》 (1944年) 、和田清《中国记载中出现的黑龙江下游的原住民》 (《东亚史论丛》) 也探讨了达斡尔族历史文化。

  还有部分日本学者关注清初时期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史, 其中达斡尔成为探讨的中心话题。吉田金一《清军留在索伦部的“并将留守”》 (《民族译丛》1981年第4期) , 通过论证驳斥了麦利霍夫所谓清政府对索伦部的征讨只不过是一时性的入侵的观点, 认同清政府对索伦部地域的占有权。吉田金一《近代俄清关系史》 (近藤出版社1974年版) 中, 也涉及达斡尔族历史。关于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民族的征讨, 阿南惟敬有一系列的论文, 主要有《关于清太宗对黑龙江的征讨》 (《防卫大学纪要》第6集) 、《关于清太宗对乌苏里江的征讨》 (《防卫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编第二十集) 、《关于清初黑龙江的虎尔哈部》 (载《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 、《关于清初的东海虎尔哈部》 (《防卫大学纪要》第七集) , 作者认同清初征讨的这些地域属于清朝领土。楠木贤道《康熙三十年达斡尔驻防佐领的编定》、柳泽明《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对达斡尔制度情况进行了探讨。

  3.其他国家达斡尔族历史研究。

  英国学者达斡尔早期历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施茨瓦《达斡尔族的早期历史》 (冬瑛译, 《民族译丛》1993年第4期) 、杰纳科夫《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 (冬瑛译, 《民族译丛》1990年第6期) 介绍了17世纪初达斡尔族的历史。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 (陈霞飞译, 陈汉宪校, 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叙述了哥萨克人入侵阿穆尔河流域达斡尔土地的历史。约·弗·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 (上卷, 第一册, 吴持哲、吴有刚译, 胡钟达校, 商务印书馆1981年) 提到17世纪中俄关系, 涉及黑龙江流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地区。还有一些国家的学者探讨达斡尔与契丹的关系。蒙古学者博·巴格那《契丹问题》 (载贺·佩尔列《契丹和蒙古的关系》, 乌兰巴托1959年) 认为, 达斡尔是契丹古老姓氏之一的大贺氏遗裔。匈牙利学者卡拉·托尔吉《论契丹人的两种文字体系》 (原载《第三届国际蒙古学者大会论文集》第二卷, 乌兰巴托1977年版;陈乃雄译《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5年第1期) 认为达斡尔人源出于契丹。此外, 还有芬兰学者杨虎嫩《达斡尔族研究的复兴》 (剧乐平译, 《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90年第2期) 值得关注。

  二、关于达斡尔族语言研究

  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索伦达呼尔语范例》 (载《满洲志》第一卷, 圣彼得堡1894年出版) , 是根据作者实地调查材料所著, 内容包括引论、范例、词汇集、俄文索引和附录。其中, 范例收入达斡尔语成语、句子以及用满文字母拼写的达斡尔语话语材料, 词汇集部分收入达斡尔语词汇约1000条, 词条用俄文音标记录并用俄文注释, 这是一部研究19世纪末期达斡尔语的专著, 也是首次向欧洲具体介绍达斡尔语和索伦语的语言学论著。作者曾于1889—1891年间, 在墨尔根 (今嫩江县) 、齐齐哈尔等地进行索论语和达斡尔语的实地调查。

  苏联蒙古学家N.N.Poppe (鲍培) 著《达斡尔语方言》 (1930年6月刊载于《苏维埃布里亚特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与唐努—土瓦民族研究委员会材料》列宁格勒出版) , 这是作者根据1927年在蒙古乌兰巴托收集的达斡尔语材料写成的著作, 有前言、引论、话语材料与俄译文、词汇表 (1400条) 和研究文章。作者认为, 达斡尔语方言不仅不是满—通古斯语, 更不是蒙古—通古斯语并行语, 它是一种保留了一系列我们所知道的13—14世纪蒙古语方言特点, 并与其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独立语言。苏联学者ь.X.托达叶娃著《达斡尔语》 (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 该书是作者根据本人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工作期间所收集到的达斡尔语材料撰写而成, 分为引论、语音、语法、词汇、成篇材料 (包括14篇故事童谣、50条成语和20条谜语) 、词表 (2400词汇) 等五部分, 书后附有参考书目。苏联学者B.C.斯塔里科夫 (1919—1987) 是研究中国东北民族学专家, 他有7部用满文写成的满语和达斡尔语文献, 在列宁格勒国立萨勒底科夫-谢德林图书馆手稿部藏。K.C.雅洪托夫《有关达斡尔语语言和历史的新材料》 (莫斯科, 1989年) 、《B.C.斯塔里科夫收集品中的满、达斡尔手稿》 (《东方文集》第四集, 列宁格勒, 1990年) 对此文献做了描述。

  美国学者E.马丁著《达斡尔蒙古语语法、成篇材料和词汇方言》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1961年出版) , 作者根据发音合作人Peter Onon (彼得·鄂嫩) 所提供的语言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分为简介、结构 (包括语音、外部词法即名词和动词、内部词法) 、成篇材料4篇、达斡尔语—英语和英语—达斡尔语词表 (共约2400词条) 。

  匈牙利学者G.卡拉编《基里尔字母的达斡尔文书籍合编》 (1995年布达佩斯出版, 匈牙利中亚及阿尔泰研究资料丛书之10、11集) , 该著作收集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为创制达斡尔文而编写出版的俄文字母 (亦称基里尔字母) 的达斡尔文6部书稿, 具体是《达斡尔文正字法》 (初稿) 《达斡尔文识字课本》《达斡尔文读本》《达斡尔民间故事》 (第一集) 《各国民间故事》 (第一集) 《达斡尔舞春和扎恩达勒》 (第一集) , 在每本书前有用拉丁字母转写的达斡尔文目录, 该合编有序言以及达斡尔研究参考书目。

  bold著《达斡尔语塔城方言研究》 (首尔国立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 系由韩国首尔大学、仁川大学、蒙古国社科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几位学者, 以2004年10月专程对塔城达斡尔语进行语言结构调查和分析实地考察所获材料写成。全书共3章, 第一章概述介绍了达斡尔族、达斡尔语与方言分布等, 第二章介绍了语言调查进程以及调查合作人等, 第三章分语音学、词法与句法3个部分, 对达斡尔语塔城方言进行了描写。附录包括2600词汇、340句会话材料及283条句子及其英译, 还有约100个发音合作者遗忘或认为不存在疑问的词例等[1]。

  三、关于达斡尔族宗教研究

  日本学者萨满教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大间知笃三、健雄二等所著的《北方民族与萨满教——中国东北民族的人类学调查》, 以及大间知笃三《达斡尔族巫考——以海拉尔群体为主要对象》 (建国大学研究院月报, 卷41, 1944年) , 介绍了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族萨满教。池尻登著、奥登挂翻译的《达斡尔族》, 对研究达斡尔族历史、社会和文化, 尤其对了解达斡尔族早期萨满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学者也关注达斡尔族萨满教, 凯洛琳·汉弗莱、乌如贡格·鄂嫩所著的《萨满与长者:达斡尔蒙古人的经验、知识和力量》 (1996年英文出版) 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达斡尔族萨满教信仰及相关民族习俗。琳达格《中国北方达斡尔、索伦、诺敏人的萨满服饰》 (刘智文译, 《民族译丛》1993年第2期) 介绍了达斡尔、鄂温克人的萨满服饰。

  俄国学者《尼山萨满》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尼山萨满》是流传在我国东北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多民族之间的萨满传说。自1908年, 俄国学者A.B.戈列宾尼西科夫在我国齐齐哈尔附近发现满文手抄本之后, 又陆续发现5种手抄本, 这些文本先后译成汉文、俄文、德文、英文、日文、意文、韩文等国文字。

  20世纪末, 俄国学者K.C.雅洪托夫在《〈尼山萨满〉研究》中提出:“有关尼山萨满的故事不仅存在于满族中, 而且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中也有非常相似的故事。大概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特别是如果将‘尼山学’作为阿尔泰学的一部分。”雅洪托夫推测《尼山萨满》的“新本”可能是在达斡尔地区搜集到的[2]。以雅洪托夫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尼山萨满》与达斡尔族关系密切。

  美国学者马可·本德尔著《“父天, 倾听我们祈祷”:中国东北民族——达斡尔人的萨满教》 (原载美国《萨满之鼓》1987年夏, 毅松译, 《达斡尔族研究》第三辑) , 分别从萨满主题、民间故事中的死与复生、达斡尔人的世界观、氏族神、萨满的类型、精心制作的萨满服具、萨满鼓、萨满教在当今中国等方面介绍达斡尔族萨满教, 展现了外国学者视野中的达斡尔族萨满教情况, 叙述比较细致。

  四、关于达斡尔族文学研究

  德国学者瑶百舸著有多篇研究达斡尔族的民间故事论文, 主要有《达斡尔语词汇和民间故事所反映的古老民族文化关系》 (巴图宝音、孟志东、杜兴华主编《达斡尔族源于契丹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德莫日根和齐尼花哈托”:达斡尔民间文学中的女萨满英雄及其过阴旅游》 (《蒙古英雄叙事文学问题》1985年) 、《达斡尔族英雄故事中的神话和幻想故事成分》 (《蒙古英雄叙事文学问题》1987年) 、《召思莫日根和张丽花卡托:“雪花姑娘”达斡尔前身中的女性成年仪式、萨满教和熊崇拜》 (2008年) , 他的上述论文基本从萨满教角度研究达斡尔族民间故事, 并且往往采用比较视角, 把达斡尔族民间文学放在周边诸民族文学当中进行比较, 有时还放入国际视野当中对比同类题材故事, 研究比较深入细致。美国学者马可·本德尔、苏华娜译有《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选》 (外文出版社1984年英文版) , 该书从孟志东编的《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选》中选21篇翻译而成, 在导言中介绍了达斡尔族经济、社会、民俗、民间故事概况。卡罗琳·汉弗蕾著《一则关于熊和男孩变为男人的达斡尔神话》 (朝戈金译, 《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 将这则熊神话故事置于达斡尔民间文学之中, 探索达斡尔人现存的熊神话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上述外国学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语言、宗教和文学等研究领域, 这些成果成为国内达斡尔族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随着达斡尔被确认为单一民族, 达斡尔族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道路。尤其改革开放后, 达斡尔族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相信随着国内达斡尔族研究的快速发展, 也会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达斡尔族研究成果相互交流, 将会进一步促进达斡尔族研究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吴刚 (1973-) ,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男 (达斡尔族) , 文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达斡尔族文学、民族文学理论研究。;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特别项目 (“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 “达斡尔族研究概论” (MZWH2015-02) 阶段性成果。

本文原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年第6期。文中注释从略,请参见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