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杨义]中国文学地图 我们文化的身份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1  作者:通讯员 严颜

  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企业报1月19日杭州报道(通讯员 严颜): 2010年1月16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义教授走进浙江大学EMBA精品讲座,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畅谈中国文化史。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是杨义教授近年提出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围绕这一命题,杨义先生从自己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的形成谈起,具体形象地论述了“重绘”说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理论方法,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话题不仅涉及有关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基本认识的一些问题,而且也涉及了古今诗学、叙事学、图志学、文学史观、文明史、民族文化等问题的许多方面,内容丰富,新意迭出。

  中国文学史三大弱点

  杨义教授开门见山就提出了中国文学史的三大弱点。中国人写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从1904年开始,到现在已有105年历史。在这期间国人写的文学史加起来大概有两千多部,它们在教育中国文学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却普遍存在三大弱点。

  第一个弱点是,这些文学史基本上是汉族的文学史,不讲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少时民族占中国土地的70%,不讲这部分内容,中国文学史的版图是不完整的。

  其次,这两千多部文学史都比较注重书面的东西,而不重口传。据研究,人类会讲话已经有12万年的历史,而最早的文字却只有五千年历史。在漫长的时期,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想象,是通过口耳相传下来的。在古代文字传统是很少的,而口头传统非常强大。“所以你不讲民间的问题,光讲书面的东西,就好比是你看到水果摊上的水果,但却没有看到水果的种子是如何生根、开花、结果的。”

  “我们的文学史过去都不写刘三姐,如果我们的文学史写一个刘三姐,我认为比写汉唐的二三流的诗人更重要。因为她沟通了汉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沟通了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把我们的文学变得丰富多彩了。”

  最后,对我们文化的深层意义不够重视。我国现代文学史用西方的概念来贴文学,屈原是浪漫主义,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用一个概念把这些文化的精髓和内涵都蒙蔽了。

  “中国古代文学不讲家族问题是讲不清楚的”

  杨义教授认为,在时间的纬度上强化空间纬度对文学非常重要。从时间纬度看文学,我们看到的就是革命、反动,进步、保守,或者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兼顾时间上发展的一条线。但是空间纬度一展开之后,就丰富了很多。单地域文化就有楚国文化、齐国文化、吴越文化等深厚的资源。还有一个家族的问题。

  “讲中国古代文学不讲家族问题是讲不清楚的,家族不光是血缘的问题,还有文化传递的问题”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是从政治上讲有进步和保守之分。其实,从家族上来看,司马光的家族都是北方的家族,安土重迁,不愿意迁移,根基非常深厚。而王安石的家族都在今江西福建一带,南方的家族是从北方迁过来的,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家族的性格,迁移的家族带有开拓型和冒险性。”

  杨义以家族问题来阐释空间纬度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作家迁徙的空间、文化中心转移的空间、主流写作和边缘写作的空间……这些空间都非常丰富,正因为这样,文学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共存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文明不中断的原因”

  “中华民族为什么两千年文明而不中断?”

  讲座上,杨义教授提出这样的问题。

  “除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互补,给我们一个很稳定的心理结构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除了黄河文明之外,还有长江文明,这使得我们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在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崛起之后曾多次占领了黄河流域,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来了之后,中原很多大家族就迁徙到了南方,如东晋时王谢子弟,山东琅琊王氏(就是王羲之家族),还有河南的谢氏家族都迁到南方去了。依靠长江的天然屏障,慢慢南方发展起来,比北方更发达。而少数民资滞留在北方也逐渐被汉化,南方的汉族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南北之间利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形成了太极推移,把中华民族在新的层次上又形成了南北融合,越推越大。

  同时,在古代长江是天堑,借助这个天然的工事,多次把北方游牧民族挡在了长江流域以北,使得中华民族两千年文明不曾中断。

  因此,杨义教授认为,地理空间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中华民族文学是中原动力基础上强化边缘活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像满天繁星。如辽河上游发现刘三文化,在浙江发现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但是中原的文明是领先的。

  “中华民族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动力结构,是在中原的动力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中原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发展,这得益于竞争。在部族密集众多的中原地区,竞争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各个部族在竞争、流血式的打交道中,中原地区的文明也随之上升。

  中原文明岁领先发展,但一旦形成官方文明之后,就容易凝固化、模式化。如说三纲五常,动一个字都很难。但是少数民族的文明,我们称之为边缘文明,却带有很活泼的活力。

  边缘文化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带有原始的活力;带有流动性;带有不同文化板块结合部混合性。所以,边缘文明就可以为中原文明提供很多新鲜的东西。“当中原文化在有序性结构中以模仿求精致,而趋于老化或僵化的时候,边远地区民族文化有可能给它提供一些别开生面的文化方式和美学方式,这是互动的概念”。长远来看,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是由下而上的。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的影响是由上而下的。

  中心的动力和边缘的活力是互动的结构,有这个互动才有我们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结构。

  “庄子是楚庄王的后代”

  “我觉得搞文学,考证做得很好,那才是真本事。但是借用考证的过程,来深化文化意义的认识,那也是一个真正的能力”。杨义教授认为,在文献材料考证的基础上,怎样深化深层文化的意义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讲座上,杨义教授以庄子为例,阐述了这个思想。

  “多维度透过历史的烟尘,才能进入诸子思维的精神深处。”杨义认为,历史的空白远大于历史的记载,所以,他用“空白哲学”解读庄子,试图接近庄子的本原。

  《庄子传》讲述楚王派使者去请庄子到楚国当很大的官,庄子对使者说,你看你们的庙宇里面做牺牲用的牛,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到祭祀的时候,他连当野猪的资格都争取不到。你看河沟里面的乌龟,一尾一头,拖着尾巴在泥里面打滚,但是它是自由自在的。你说我是当那个牛好呢还是当这个乌龟?那使者说还是当乌龟去吧,就回去了。

  为什么是楚王找庄子做官而不是梁惠王?庄子生活落魄为什么还能和当时的君王将相直接对话?“庄子其实是楚庄王的后代,是疏远的贵族后代,因为政治避难而逃到了边远的宋国”,“是家族的传统让庄子能够有文化的传承,楚庄王之后让庄子得以和诸侯往来交流。”在对庄子祖脉的分析基础上,杨义进而带领我们进入《庄子》,《庄子》中有很多的故事,比如庄子鼓盆而歌,就是古时楚地的风俗,杨义娓娓道来,用这些故事佐证他的观点。

  中国文学地图 我们文化的身份证

  最后,杨教授在此强调,描绘中国的文学地图,必须在时间纬度上增加空间纬度,恢复地图的完整性和深厚性。因为时间是在空间中展开的,没有空间时间无法展开,必须要有空间,才能实现时间。

  杨义认为,中国文学史观念至今有三变,一是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的“杂文学观”;二是20世纪从西方借鉴来的承认文学独立价值,既推动其个性化、流派化,又使之成为独立学科的“纯文学观”;三是近年来讲究综合创新、重视文化时空过程的“大文学观”。“大文学观”更重视空间性。中国文学地图的绘制,便是意在将这种“空间性”予以定格,以便对文学史的领土重新“丈量、发现、定位和描绘”。不同时段的文学地图,“比例尺”有大有小,最终呈现的中国文学样貌也互有差异,但绘图的原则方法,却是一以贯之的。杨义始终注意中国文学版图的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内外相应,即个体经验与时代命题的交互作用;二是文化层面上的雅俗相推,即文人探索与民间智慧的互动互补;三是跨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重组,即中原文学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学的相激相融。他相信,中国文学地图“原本比过去的任何文学史著作所描绘的样貌都要恢弘壮阔、丰饶、精彩得多”。

  他以“地图”的方式重绘“文学中国”,其意义绝非单纯的“补漏”,而是对传统文学形态的现代“重塑”。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企业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