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庄严的梦想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11 作者:关纪新
我们面对着的,是中华多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这里的文化与文学,就其限制词来说,则是“中华”与“多民族”两个层次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概念。
我们知道,文学本是文化的栖息地,而文化又是民族的栖息地。假如没有了文学和文化,民族便无以栖息。故而守望多民族文化责任重大。
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是一个逃避或者玩忽民族文化责任的时代。
对于某些乍一接触中华多民族文化与文学的人们来说,不同民族文化五光十色的呈现及其蕴含的多元样态、多重质地,往往会叫人感觉到深奥而又无序。令人陌生的他民族文化,不会像我们自幼所熟悉的民族文化那样令人感到了然在胸,也不会像我们享有惯了的自我文化那样教人处之泰然。身陷先天的集体无意识的位置,人们一般不大喜欢也不大甘心去主动接触和服膺别民族的文化趋向,除非是偶尔去向他民族文化做那么一点儿窥探或者猎奇也许还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21世纪的人类文明,以及这一世纪学术工作者的起码良知,都告诉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存在于世上最基本、最难能可贵的价值之一。
与西方许多单一民族国家不同,中华民族很早就出现了“多元一体”的潜在格局。“多元一体”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时至今日还未曾十分自觉的存在状态;而就其愿景而言,“多元一体”却正是中华民族未来理当勉力追求与顽强的价值所系与能量所在。
“多元一体”的理念,同时强调了“多元”与“一体”两个侧面。从“多元”角度,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中华版图上并存的56个单元互异的族群族裔,应该是古往今来以不同方式、力度和品相流变着的民族文化传统,应该是多民族优秀文化的繁华竞进与共存共荣;而从“一体”角度,我们所看到的,则应该是56个单元的族群族裔,对中华民族这一更高层面的“国族”构成的由衷认同,应该是国内所有族群族裔对国家大一统政体的尊重与恪守。我们的全部诉求,正在于这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两方面。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诉求,都有可能要犯极大的历史错误。
在既往的很长时间里,中国文化内里的民族多样性被忘却,中华民族这个异常丰满的国族概念,在许多人心目里被轻率地想象为可以用其主体民族来简单替代。该倾向不仅伤害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与多元纷呈,也伤害到祖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以及对这一政治局面更为广泛的心理支撑。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教训之上,才有了我们鼓励国内各个族群充分发展和繁荣自身优秀文化的一份悟性。
国内各族群得以积极认定本体文化传统,并有胆有识、扬长避短地推进各自优秀传统伸展,是好事情。对此,少数族裔人心和畅,主体民族的同胞们也普遍持有赞许态度。应当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间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空前展示也功不可没。
当然,文化问题是世间尤为复杂的问题。任何历史场景下的任何文化总免不了利弊互见。文化与民族种族事项相联系的时候,其正反面效用均不可淡忘。进步的人们会用民族文化来成就自我,而某些极端势力也会选取民族文化为由头,来达到特殊的社会目的。时下的中国民族现状,便给我们提供了与繁荣民族文化正确指向迥异的个案。——我之所以把它们称作几个“个案”,意在说明并未把事态看得很严重或者普遍。
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样一些个案的出现?
在国内某些特定的民族区域,出现分裂祖国的噪音乃至举动,是让每个持有“国家至上”爱国情感的公民都感到愤慨与焦虑的事。以坚决的态度和措施制止事态蔓延,打击极少数丧失理智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引导各族同胞走团结爱国的阳关大道,是我们的不二抉择。我们大家在这一根本点上是没有分歧的。
而站在认同一体性与文化多元性交叉的基点上,作为中华多民族文化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倡导者,我们有必要深入进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理性思考。我以为,受到广泛认同的对多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张扬,与个别分裂主义者跟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敌的卑劣行径,毫无关系,亦毫无共同之处。我们追求的“中华多民族文化(文学)史观”,其第一位的制约一切的大概念就是“中华”亦即中华民族,也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当中的“一体”。也可以说,“中华”是个总的系统,“多民族”是“中华”总系统之下的分系统。“中华”与“多民族”,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有时也会祭起“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旗号。然而他们与我们的根本区别是不难发现的,那就是——是否承认祖国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逃脱“国家至上”原则去侈谈所谓一己族群的文化命运,是我们不能认同的。
中华民族今天与未来在文化上的强势,不但在于其“源远流长”,更在于其“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利益,与56个兄弟民族的文化利益是统一的。不应当把这种统一,误读为“单一”或者“划一”。用费孝通先生转引冯友兰教授1945年“西南联大纪念碑文”的话来讲,就是“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
今天,面对着中华多民族文化而能具备这种“有容乃大”思维的情形,不是多了,而是不足。从前,未曾给予国内各兄弟民族富有个性的文化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迄今似乎也还没有彻底有效地纠正这一关系到国之根本的文化偏颇。当中华民族切实成为其涵盖羽翼的所有族群在各自既有轨道上发展自身优秀文化的基本保障之际,不仅我们的国家将在文化上面更加富有,祖国各个族群以及全体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必然会获得空前的强化。
当我们又一次在这里以文化的规箴与爱国的至诚切磋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命运之际,却不能不同时怀有双向的深深忧虑。我们既担心社会上以及体制内某些依旧忽略中华多民族文化命运的人们因无知而继续造成民族文化伤害,也担心海啸般席卷而至的经济大潮会在迅即之间拍碎我们一切的民族文化成长构想。
我们不愿看到中华民族原本丰满、富有、缤纷万象的文化因我们这一时代的失误而萎缩或消解,不愿看到中华大地上任何历史悠久的族群在我们跟前失却传统而去做无望的“裸奔”。
确立中华多民族的文化暨文学史观,是我们的梦想。这是一个庄严的、美好的,然而也是多少有些教人担心能否实现的,梦想。
我们知道,文学本是文化的栖息地,而文化又是民族的栖息地。假如没有了文学和文化,民族便无以栖息。故而守望多民族文化责任重大。
希望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是一个逃避或者玩忽民族文化责任的时代。
对于某些乍一接触中华多民族文化与文学的人们来说,不同民族文化五光十色的呈现及其蕴含的多元样态、多重质地,往往会叫人感觉到深奥而又无序。令人陌生的他民族文化,不会像我们自幼所熟悉的民族文化那样令人感到了然在胸,也不会像我们享有惯了的自我文化那样教人处之泰然。身陷先天的集体无意识的位置,人们一般不大喜欢也不大甘心去主动接触和服膺别民族的文化趋向,除非是偶尔去向他民族文化做那么一点儿窥探或者猎奇也许还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21世纪的人类文明,以及这一世纪学术工作者的起码良知,都告诉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正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存在于世上最基本、最难能可贵的价值之一。
与西方许多单一民族国家不同,中华民族很早就出现了“多元一体”的潜在格局。“多元一体”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时至今日还未曾十分自觉的存在状态;而就其愿景而言,“多元一体”却正是中华民族未来理当勉力追求与顽强的价值所系与能量所在。
“多元一体”的理念,同时强调了“多元”与“一体”两个侧面。从“多元”角度,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中华版图上并存的56个单元互异的族群族裔,应该是古往今来以不同方式、力度和品相流变着的民族文化传统,应该是多民族优秀文化的繁华竞进与共存共荣;而从“一体”角度,我们所看到的,则应该是56个单元的族群族裔,对中华民族这一更高层面的“国族”构成的由衷认同,应该是国内所有族群族裔对国家大一统政体的尊重与恪守。我们的全部诉求,正在于这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两方面。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诉求,都有可能要犯极大的历史错误。
在既往的很长时间里,中国文化内里的民族多样性被忘却,中华民族这个异常丰满的国族概念,在许多人心目里被轻率地想象为可以用其主体民族来简单替代。该倾向不仅伤害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与多元纷呈,也伤害到祖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以及对这一政治局面更为广泛的心理支撑。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教训之上,才有了我们鼓励国内各个族群充分发展和繁荣自身优秀文化的一份悟性。
国内各族群得以积极认定本体文化传统,并有胆有识、扬长避短地推进各自优秀传统伸展,是好事情。对此,少数族裔人心和畅,主体民族的同胞们也普遍持有赞许态度。应当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间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空前展示也功不可没。
当然,文化问题是世间尤为复杂的问题。任何历史场景下的任何文化总免不了利弊互见。文化与民族种族事项相联系的时候,其正反面效用均不可淡忘。进步的人们会用民族文化来成就自我,而某些极端势力也会选取民族文化为由头,来达到特殊的社会目的。时下的中国民族现状,便给我们提供了与繁荣民族文化正确指向迥异的个案。——我之所以把它们称作几个“个案”,意在说明并未把事态看得很严重或者普遍。
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样一些个案的出现?
在国内某些特定的民族区域,出现分裂祖国的噪音乃至举动,是让每个持有“国家至上”爱国情感的公民都感到愤慨与焦虑的事。以坚决的态度和措施制止事态蔓延,打击极少数丧失理智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引导各族同胞走团结爱国的阳关大道,是我们的不二抉择。我们大家在这一根本点上是没有分歧的。
而站在认同一体性与文化多元性交叉的基点上,作为中华多民族文化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倡导者,我们有必要深入进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理性思考。我以为,受到广泛认同的对多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张扬,与个别分裂主义者跟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敌的卑劣行径,毫无关系,亦毫无共同之处。我们追求的“中华多民族文化(文学)史观”,其第一位的制约一切的大概念就是“中华”亦即中华民族,也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当中的“一体”。也可以说,“中华”是个总的系统,“多民族”是“中华”总系统之下的分系统。“中华”与“多民族”,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有时也会祭起“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旗号。然而他们与我们的根本区别是不难发现的,那就是——是否承认祖国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逃脱“国家至上”原则去侈谈所谓一己族群的文化命运,是我们不能认同的。
中华民族今天与未来在文化上的强势,不但在于其“源远流长”,更在于其“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利益,与56个兄弟民族的文化利益是统一的。不应当把这种统一,误读为“单一”或者“划一”。用费孝通先生转引冯友兰教授1945年“西南联大纪念碑文”的话来讲,就是“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
今天,面对着中华多民族文化而能具备这种“有容乃大”思维的情形,不是多了,而是不足。从前,未曾给予国内各兄弟民族富有个性的文化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迄今似乎也还没有彻底有效地纠正这一关系到国之根本的文化偏颇。当中华民族切实成为其涵盖羽翼的所有族群在各自既有轨道上发展自身优秀文化的基本保障之际,不仅我们的国家将在文化上面更加富有,祖国各个族群以及全体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必然会获得空前的强化。
当我们又一次在这里以文化的规箴与爱国的至诚切磋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命运之际,却不能不同时怀有双向的深深忧虑。我们既担心社会上以及体制内某些依旧忽略中华多民族文化命运的人们因无知而继续造成民族文化伤害,也担心海啸般席卷而至的经济大潮会在迅即之间拍碎我们一切的民族文化成长构想。
我们不愿看到中华民族原本丰满、富有、缤纷万象的文化因我们这一时代的失误而萎缩或消解,不愿看到中华大地上任何历史悠久的族群在我们跟前失却传统而去做无望的“裸奔”。
确立中华多民族的文化暨文学史观,是我们的梦想。这是一个庄严的、美好的,然而也是多少有些教人担心能否实现的,梦想。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