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京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交流座谈会”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31  作者:周翔

  2002年12月13日,在京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交流座谈会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发起,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女作家及研究者参加,《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华民族》杂志社、《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也派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当前,女性文学已成为文学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女作家却没能受此热潮的关照,获得相应的重视。许多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的精彩的作品,缺乏有相当分量的评论文章,未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对于主流文学来说,民族文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无疑处于更边缘化的位置。虽然这种边缘化的处境会对作品的传播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双重边缘位置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地处边缘,才没有背负传统这一沉重的包袱,而民族语言优势及女性思维优势会给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感受时,作家们都提到民族文化对自身的熏陶和濡染。投身于文学,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另一方面则出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把自己的民族客观地展现给世人,而不是像异族作家那样带着猎奇的心理来描述。而一个好的作家,必须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虽然对母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是一漫长的过程,但如果体悟不到母族文化的底蕴的话不会是个好作家,创作的生命力也不会长久。

  其实在女作家们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性别,也从不想刻意强调自己的族别、性别,不想用这些定语来标注自己的位置。但她们的作品中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女性独特的纤细的感受,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对母族文化的感受。

  正因为少数民族女作家这些独具的特点,对她们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而研究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要从作家的自身经历出发,了解作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尊重作家的性别意识和民族情感。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正是基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的发展繁荣的目的而创建的,希望联系更多的女作家和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研究者,通过组织文学交流、作品评论、创作成果研究,加强作家与研究者的沟通和交流,使创作与研究能相辅相成,共同承担文化传播的重任。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主任白族女作家景宜,藏族女作家央珍、白玛娜珍、彝族女诗人巴莫曲布嫫、朝鲜族女作家金珠玉、壮族女作家梁黎;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主任郎樱、《民族文学》总编室主任李霄明、编辑佟鑫,《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任汤晓青、中国现代文学馆刘惠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