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第二个结合”中守好“魂脉”和“根脉”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4-25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视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这不仅仅是在一般意识形态意义上表达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关注,而是对两者的本质及其关系之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命攸关的哲学澄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入思考比较我们发现,“第二个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守好“魂脉”和“根脉”,必须推进“第二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是“魂脉”同“根脉”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也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魂脉”和“根脉”相结合。两者“彼此高度契合”而相互成就、相互支撑、相互贯通,从而发生深刻 “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魂脉”成为中国的,“根脉”成为现代的。“魂脉”和“根脉”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从根本上解决了究竟什么是“魂脉”、究竟什么是“根脉”、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和把握“魂脉”与“根脉”的关系的重大问题,不仅把人们从长期以来“魂脉”和“根脉”边界清晰、不可通约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真正守好“魂脉”和“根脉”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第二个结合”是“魂脉”融通“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既然“魂脉”和“根脉”都不可割断、不能割断、不会割断,那么就必须在“魂脉”和“根脉”及两者关系上做文章。第一位的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去发现、甄别、选择,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百余年的奋进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创造,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全面挖掘文化宝藏,并推动其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当代文化相协调,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文化根基、提供了历史纵深。
  “第二个结合”是“魂脉”激活“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根和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不动摇”和“不停步”辩证统一于“第二个结合”的伟大历史进程。为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精神园地,从而“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感染力。
  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到“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因子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升华。
  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便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一统传统激荡出新的思想活力;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观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民思想得到生动诠释;从守正不守旧到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念在继承中转化;从万国咸宁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的深刻内涵得到充分运用……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这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历史主动。
  “第二个结合”是“根脉”注入“魂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丰硕智慧,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味被马克思主义“改变”的过程,而是将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真正成为中国的。中国极大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把握,已经深深“注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沉的精神内涵与精神追求。 
  “第二个结合”是“魂脉”同“根脉”贯通
  守好“魂脉”和“根脉”,必须推进“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实现“魂脉”和“根脉”相贯通、相融通,这是用马克思主义“挖掘”和“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贯通和融通的最高追求则是形成理论聚变,创造新的理论、攀登新思想高峰。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在把脉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认清当代中国社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不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出答案、创新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潮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更加汹涌澎湃,关键在于不断推陈出新、守正创新。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必须不断提高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文化自觉、政治自觉,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深刻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不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12-06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