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孔繁敏]“两个结合”与思想解放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3-12-06  作者:孔繁敏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其中提到的“两个结合”,都是思想解放的成果。
  一、“第一个结合”与思想解放
  “第一个结合”可以追溯到1915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也是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国早期觉醒的先进分子,高举 “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热情,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第一个结合”中涉及的“具体实际”或“具体实践”内容范畴很广泛,既包括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也包括理论与文化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的影响,是我党长期关注的重点。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讲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5年遵义会议曾对我党出现的“左”、右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1937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左”、右倾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942年我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后来定名《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其中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毛泽东通过系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尤其是冲破“左”倾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党的思想路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理论与文化关系问题。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大量营养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毛泽东认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还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明确提出结合中国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方针,即“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指出“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1944年,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再次强调:“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法观点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传统,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促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重大进步,都是思想解放的成果。正如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二、“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
  “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提出的新论断,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首先注重解决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着形势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重视解决理论与文化关系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但限于当时历史文化条件,对“第二个结合”还没有明确上升到与“第一个结合”同等重要的高度。在2021年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此又作了深入阐述。
  “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华传统文化长时间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但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更为激烈的争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等重要变化,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现代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个结合”提出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等一系列著名论断。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推动了思想解放,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新论断。
  “第二个结合”之所以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关键在于它“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既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厚滋养,又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打开新空间、开辟新境界,“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孕育了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自身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概括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又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五个维度,即“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些重要论断,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相互融通,指明了“两个结合”的基本条件及重大作用,对科学看待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意义。
  结语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把思想解放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先导,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提出了“两个结合”,为推进思想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提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北京创新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10-12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