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贡献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4-25  作者:樊锐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贡献,不断增强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意识,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对传媒格局的深刻变革、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都是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文化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清醒的历史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思考文化之题。他于2013年、2018年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同时,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等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多次主持以文化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孔庙、敦煌莫高窟、朱熹园、三苏祠、殷墟等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考察,就文物、考古、非遗等作出170余次指示批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基本原则、实践路径等,阐述了“四个自信”“两个巩固”“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一系列重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这一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又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可以通过2023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这次会议从两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了阐述:一是与会代表从十一个方面谈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学习的“深刻体会”;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从十六个方面进行的谋划和部署。其中,十一个“深刻体会”的内容是“体”,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十六个方面的谋划和部署是“用”,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总体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论层面的认识论,也有实践层面的方法论,既有宏观的规律性认识,也有具体的实践路径,实现了体与用、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阐明文化的重大价值和发展方向,凝结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其一,在政治保证上,创造性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保证。
  其二,在发展道路上,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两个结合”,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后,他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升华,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其三,在使命担当上,创造性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2023年10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此外,他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强调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想和文明追求。
  其四,在原则立场上,创造性提出“四个自信”,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其五,在重要动力上,创造性提出“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强调:“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强调“命运与共”,凸显“以人为本”,着眼“开放包容”,超越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的抽象文明观,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图景,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并自觉将其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定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02-06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