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红色探险体验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以五处红色地标——夹金山、乌江、长白山、琼崖、东江为主题,以探险者化险为夷完成任务的故事为主线,让探险者体验人们所熟知的中国革命史上的五个重要事件,即重现红军长征路上翻越夹金山、强渡乌江的情景,回顾东北抗日联军在严寒中挑战毅力与体力的极限,了解红色娘子军急行军的情形,体验东江纵队营救美国飞虎队员的经历,跟随探险者一道回望这五段铭刻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史册上的伟大壮举。
“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无疑,人类历史上的不败,皆源于此。”这是《勇敢者的征程》对长征精神的最高礼赞,更是对做出惊天动地革命壮举的中国工农红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数十年来,不断地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尝试体验这段充满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危险之路。在距离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已经过去85年的今天,长征早已作为不朽信念的象征,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近几年制作的关于长征等党史题材的纪录片,多为优秀之作。《永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等都采取了文献挖掘、实地走访和情景再现等手段,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如何在众多此类专题的纪录片中突围,以一种新颖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事件,使其兼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本文以《勇敢者的征程》前两集《夹金》《乌江》为例,分析该纪录片在赓续长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做了哪些尝试与创新。
探险与历史相结合
《勇敢者的征程》大胆创新节目形式,采用近年来广受受众喜爱的探险类纪录片的方式,结合文献资料重现那段史诗般的远征。在《夹金》和《乌江》中,由中方探险者与探索频道探险节目主持人、新西兰野外生存专家乔西·詹姆斯一起,以“荒野求生”的方式体验长征路上最为艰险和关键的两段旅程——翻越夹金山和强渡乌江。
《夹金》中,中方探险者和乔西也经历了当年红军队伍翻越这座高原雪山时的岌岌可危和九死一生。他们探访当年为红军做向导的后人、模仿红军喝下辣椒水以抵御严寒、用猪膀胱做的水囊盛水、为了加快行进速度,选择从悬崖向上攀岩、摘沙棘果和羊肚菌充饥、饭做好了却因暴风雪即将来临,只好匆忙上路、在登顶过程中,因缺氧而不得不改变前进速度、因风雪阻碍视线,迷失方向……节目组将探险者置身于真实的长征路上,无论是探险者经历的路程、还是重走长征路时的天气与环境,都尽可能地复刻85年前红军将士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然而,今天的探险者却是以极为先进的装备、充分的准备接受这近乎是威胁生命的挑战。为进一步还原历史场景,节目组将当年的照片、水囊等具象的内容,以及最直观、最可信、最具冲击力和富有张力的画面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了代入感,展现出影像的“共情”力量,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这段征程的残酷无情、红军将士们经历过的重重难关,以及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
从整体上来说,该片的叙事节奏偏快速、紧凑,传递出长征征程的危险性和探险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紧迫性。借此,观众跳出书本,从节目中了解到当年的真实状况——物资匮乏、环境恶劣,以及危及生命的种种突发状况;感受到红军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也让观众深刻体悟到什么是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的革命队伍。在这样快节奏中,还穿插了野外生存技能片段:乔西教中方探险者在岩石里找虫子做鱼饵、生火技巧、如何使用砍刀等。既增强了节目观赏性,也让观众学到了野外求生小知识。
还原史实细节
在长征的征途中,红军将士遇到了不计其数的困难,经历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走过了沼泽草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节目组之所以选择翻越夹金山和强渡乌江作为探险者的任务,也是源于这两处在长征中的非凡意义。
夹金山是红军将士成功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红军继续北上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也由此翻开新的一页。《夹金》交代了翻越夹金山的原因和此行的目的,即红军进入四川之后,北上的路线几乎全部被封锁,除非翻越冰雪覆盖的生命禁区——夹金山。同时,道出了红军即将面临的困难——这支队伍不仅装备简陋、疲惫不堪,而且缺乏高原作战经验。当年的红军来不及准备御寒的衣物,很多人穿着单衣,甚至是短裤冲向了山顶,脚上是野草编织的鞋子,许多年轻的生命长眠于此。即便是野外生存专家乔西,也一度认为这里很可能会是其冒险人生的终点。
《乌江》开篇即讲明红军必须渡过乌江的历史背景:红军在湘江战役损失惨重,人员锐减至三万余人,能否顺利渡江关乎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前有天堑,后有追兵,这为红军渡江增加了极大的难度。装备简陋的红军要想强渡乌江,必须运用战术迷惑敌人。探险者如同当年的红军,不仅面临追兵,还要在制作竹筏时小心翼翼以免被发现。探险者克服节目组设置的重重障碍,尝试了三次后,终于强渡成功。成功渡江后,中方探险者翻开照片,告诉乔西当年红军渡江的过往,“第一批红军强渡成功后,架起浮桥,让所有红军通过,这成为了长征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片子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景下,融入精巧的细节描摹,真实地还原了大量的“史实细节”,丰富了观众对长征史、革命史、党史,以及长征精神的认识,引发观众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深入思考,发挥了以“史实细节”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解锁讲好中国故事的密码
如何让中国的红色故事走出国门,是《勇敢者的征程》团队不断思索的难题。“用全世界观众都能读懂并接受的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的不朽瞬间”是节目组的追求。该片试图通过探险者在野外完成既定任务时所呈现出的果敢和勇气,还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感悟信念的力量,弘扬并传承长征精神。片中处处着眼于全人类共同的品质——勇敢:在翻越夹金山时两位探险者因缺氧致身体不适;又遇狂风、降雪等极端天气,偏离路线;在齐腿深的积雪中艰难行走,后因山雾,与拍摄组失去联系,二人只能靠彼此手中的自拍杆和一个航拍器完成拍摄。就在乔西也感到恐怕无法完成任务时,感慨道:“他们当年是勇敢的战士,依靠所带的装备,能够一天登顶夹金山,去抵御多变的天气和重重困难,这是一场难以想象的征程。”长征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的远征,这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价值观有契合之处。海外受众可由此达到共情,获得情感认同。
《夹金》和《乌江》呈现了三个视角——纪录片旁白、中国探险者的自述和乔西的讲述。纪录片旁白主要是介绍自然环境,交代历史背景,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两位探险者。中方探险者讲述红军在翻越夹金山和强渡乌江的历史细节,以及在经历了此番探险后的自我感受。乔西是西方面孔,又是经验丰富的野外生存专家。他对此番探险的叙述和感受是从他者的视角看待和佐证红军长征是多么不易,相较于前两者的讲述更具说服力,也易为海外受众所接受。
制作组表示,该纪录片最初的目标便是进行国际化传播,节目组十分注重与国外团队进行合作,由国外团队进行拍摄以及成品初版的编辑。在嘉宾的选择上,将其能否用英语同国外团队交流作为首要筛选条件。探险者由中国人和外国人搭配,语言也是在中、英文之间切换。这既照顾了国内观众,也考虑到了海外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受众对该片的亲近感。
长征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长征路上的红色故事是属于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勇敢者的征程》以历史加探险的方式讲述中国革命,向观众还原了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非常人可以克服的艰难险阻,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之作。当下的年轻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感悟先烈精神,观众也更容易达到共情和获得认同感。期待涌现出更多好作品,向世界宣讲好中国革命故事。
宋贞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