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学]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3-03-31 作者:王虎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结合”表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为什么进行“两个结合”、怎样实现“两个结合”进行了科学阐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理论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理论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就此而论,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表明,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简单重复或背诵个别词句和具体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从根本上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二者相互激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激活中华文明,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有高度契合性。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论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而不同”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辩证法”及其所蕴含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等,都具有内在契合和一致之处。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传统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更加熠熠生辉、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以其悠远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和历史积淀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能够获得无比丰富的文化滋养,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叶茂、枝叶长青。
作者:王虎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