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曼]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22  作者:李曼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累积产生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总和,即在实践活动中的一切现实产物和思想产物。文化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和多元性,并表现为宗教、政治、艺术等多种形式。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其本质的发展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凡是人类经过的地方就有文化,人存在于客观世界,不断地获得生活资料,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多样化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是区域内思想财富的积累,并通过特定的物质和技术手段得以表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进步的、先进的文化才会被历史所选择,从而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承认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客观世界和历史的一部分。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的,这就意味着文化必然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所谓文化的进步是指文化被继承和提升,不断地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不断趋于科学、理性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推动文化向着进步、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文化源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而文化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文化是可以改造和建设的。文化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价值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文化以各种形态辐射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在脱离先进文化的社会中,经济发展没有持久力,政治也没有长期的稳定性;反过来,政治和经济能够反作用于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出发点,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揭示文化的本质,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基本国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强调了文化自信,并致力于实现我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是普遍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方向、政治架构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因子。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的具体化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交流互动,国内的主流文化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多元文化对促进社会主流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元的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期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国家意识形态主动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植根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为导向,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显著特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是以经济发展为动力,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又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发展。现阶段许多贫困区域往往是由文化贫困所导致的,文化贫困是不仅包括区域内的知识水平、科技水平、信息流通的落后,也包含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的落后,文化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了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大的精神文明是不可动摇的保障。我们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的变革对国人精神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物质领域的创造,更需要精神领域的滋养,因此文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和未来发展之需。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领导核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之下,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建设,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发展适合大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文化、政治文化,用先进文化武装全党,使廉洁、为民、民主等成为党的执政文化,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公民文化权利,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其次,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人为中心,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社会崇高的道德素养是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公德,将道德素养纳入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鼓励和引导公民树立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等道德观。二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学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实现全过程、全员育人。

  最后,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身份标识。传统文化中谦和、自强、尚礼、敬业、爱国等民族品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元素。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互鉴中得以提升与发展,西方文化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先进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但是西方文化中也充斥着个人主义、霸权主义等各种不和谐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文化,将其转化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精神财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