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科要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⑩】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 不断提高全党现代化建设能力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8-04  作者:郑敬斌 董在全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必然之举,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事之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特别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确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来,更加主动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去,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主题和理论主线。
  一方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及时洞察、科学解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时代新课题,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基础和逻辑前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这就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它迫切需要我们以新的答案、新的经验、新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充盈党的理论成果,又呼唤我们提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突破那些过时的旧思想旧认识,在更好解答时代新课题中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实践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智慧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毋庸置疑,我们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在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亿万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的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创造,赋予了理论创新凝结时代思想精华的智慧和力量,为开辟党的理论创新新境界提供了突破口和生长点,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从此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明晰了实践场域、提供了目标遵循。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历经艰辛坎坷,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一个政党深厚的理论素养不是凭空而来的,也并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理论素养深厚不等于现在理论素养深厚,现在理论素养深厚不等于永远理论素养深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认识到,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是需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首先要解决好用什么武装的问题。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高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注重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解决好怎么样武装的问题。要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理论学习教育、理论研究阐释、理论宣传宣讲等多维一体的制度机制,重点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方法创新,以科学务实高效的理论武装工作格局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进而形成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生动局面。
  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中国共产党人也绝非“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我们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绝不是坐而论道式的理论清谈,也不是凌空蹈虚式的纯粹思辨,其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党的创新理论变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和干事创业的看家本领,变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内在规定性,也深刻蕴含着“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辩证旨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如何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要求我们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更加深湛的理论思维来引领、推进和拓展。因此,我们要在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以理论思维洞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领,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在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中成为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和行家里手。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领悟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现代化研究”(23AKS016)阶段性成果】
  (郑敬斌,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在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01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