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科要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③】坚持系统观念破解现代化发展的世界难题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8-04  作者:田鹏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问题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中国式现代化是新生的事物,人们的头脑中没有先在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模样,一些人在面对这一新事物时,曾徘徊观望,甚至怀疑否定,还有想“依葫芦画瓢”,按照西方提供的样本在中国描摹出现代化的图谱,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认识新事物、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并为之设计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目标,本身就是难题,否则便不会有中国近代现代化探索的失败和社会发展的迟缓。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顶层设计,为具体实践的展开提供了根本方向、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战略,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并不断完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标准、步骤、方法,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制定了富有时代性的目标、任务。正是有了各阶段的顶层设计,党和人民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篇大文章上绘就了辉煌的篇章。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了对“新事物”进行“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的世纪难题,实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仍是未竟的事业,是一项探索性事业,未来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未知的环境、未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把握规律,把顶层设计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场景。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战略与策略相统一问题
  战略与策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辉煌成就的成功秘诀。但是,把战略与策略统一起来推进实践发展并非易事,这离不开人对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和发展全局的准确把握,离不开人对前进道路上机遇和挑战的深刻洞悉,离不开人对事物变化的灵敏感知和对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从认识论考察,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发展性,尤其在事物产生初期,人们往往难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全部细节与内在关系,更遑论制定符合战略、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初期,现代化作为新生的事物,其发展趋势、组成部分及其内外关系都没有全然呈现在人们面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和具有科学性的策略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探索现代化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形成、强化、运用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及其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的系统认识,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场景,必须看到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战略与策略相统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守正与创新相统一问题
  守正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但是在实践中并不是简单地、先在地统一。从历史来看,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走到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了,且没有根据苏联具体实际和人民现实需求而盲目创新,削足适履,打了败仗,最终造成了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终结的恶果。历史不断向我们证明,离开“守正”的“创新”,往往陷入主观主义、脱离现实的泥潭;离开“创新”的“守正”,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现代化就不能前进,生机就停止了。
  中国共产党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决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因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因此,能改的、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在守正前提下,推进理论、制度、实践、文化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问题
  效率与公平不是互相对立、此消彼长的,而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但是处理好现代化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世界难题、实际难题。西方现代化极端追求效率,导致社会分化严重。资本的本性和使命是追求增殖,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但财富不归劳动者所有,而归人格化的资本所有。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这是人类现代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生产效率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稳步提升,通过“并联式”发展,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进“效率”与“公平”的步伐并不完全一致。效率与公平难统一从历史走到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活力与秩序相统一问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活力与秩序这对关系是一道世界难题、世纪难题。西方现代化曾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但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日渐突出,西方现代化走向了“富有活力”与“秩序稳定”的反面。在私有制下,人与劳动产品、人与劳动过程、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异化。人在生产劳动,只作为工具而存在,在共同体中丧失自由和自主,人必然缺乏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运作乏力。同时,阶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砸毁机器”到大规模罢工,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愈发增多。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方国家不断调节社会矛盾,曾普遍实施福利国家制度,但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虽在一定历史时期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却在更广空间、更深层次削弱了现代化发展活力。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破除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思想,不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在自我约束永不称霸的同时坚决反对、遏制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称王称霸。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主张和崇高境界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破解活力与秩序难统一的世界性难题。诚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创制活动,在井然有序的客观世界中不断推动事业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全球治理体系之变、时代发展潮流之变、新兴科技发展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变动性和不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鲜明特征。在“变”中保持合理的秩序,并与社会活力动态平衡,解决活力与秩序矛盾。
  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解决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相统一问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开放依附”与“封闭自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前者意味着依附,只能被迫服从“中心”的统治,而失去现代化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国家依附西方,往往失掉了旧世界,而没有真正获得新世界;选择后者意味着要保持自身的绝对纯洁,斩断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心”的联系,但历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而实际上,“开放依附”与“封闭自守”是两种极端,其合理的、和谐的状态应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而何以选择、何以兼得,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始终未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难题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总结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抛弃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照抄照搬从来不能成功,关起门来搞现代化也是死路一条。在探索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既突破了“依附性”发展的固有模式,独立自主地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坚决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在对外开放中吸收一切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优秀文明成果,并不断为回答和解决世界现代化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自我的发展推进世界现代化发展。
  (作者系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7-25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