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12 作者:朝戈金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指现今生活于中国境内的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文学;它包括产生于这些民族中的民间口承文学和文人书面文学创作,还包括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成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就是对上述民族的文学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和理论的总结。
虽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意识的出现,是相当晚近的事情,但是相关的学术活动,却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伴随着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出现,就出现了收集、记录和评价这些活动的成果。极为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制度、民族起源和历史命运,以及语言文化传统等,就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诸多特异之处。首先,就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学所展现的历史发展梯次极为丰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文学创作活动从历时的角度看,具有巨大的时间跨度;再一个是从共时的角度看,它具有惊人的丰富多样性,例如文类的多样性。其次,在一些民族中,专业的文学创作队伍迅速扩大,书面文学阅读人口急剧增长;而在另外一些民族中,口承文学至今依然是占据压倒地位的文学形式。再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传播所牵涉的语言有几十种之多,这在文学传通范式上,形成了若干特殊现象��双语创作、语言改换等层出不穷。最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又与若干学科��区域文化研究、族别文化综合研究或者某些专项研究等��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鉴于上述特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就对从事此方向研究学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些特定的要求:由于以往族别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对欠缺,今天的研究者就要具备相对较好的历史文化综合修养;由于语言传统的隔阂,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不止一种工作语言;由于可资借鉴的既往成果十分有限,就要研究者具备从事原创性工作的能力。
学科历史短、底子薄、人手弱,是短时期里还难以彻底改变的。所以发展到今天的学术研究,在布局上还不尽合理,在深度上多有欠缺,在规程和方法上也不够丰富和成熟。再具体点说,就是学术力量的分布和成果的形成,有几个不均衡:不同族别之间不均衡、不同文类之间不均衡、田野作业分布不均衡、搜集整理和出版不均衡、理论成果的规模和深度不均衡。例如就民间文艺样式的搜集而言,“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的搜集比较充分,而其余的样式很不够。一些民族的文学研究,早已进入了国际格局,且有长期的研究传统;而另外一些民族的文学,刚刚开始向外界做初步的介绍,这中间的差别,自然不可以道里计。
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创办专门的学术刊物,大张旗鼓地开展学术工作,也不过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几十年间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二十年间的事情。如果以其间取得的成绩而论,我们有理由不自卑。例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丛书”项目,就是一项意义巨大的基础性工作。其中一些族别文学史的综合水平比较好。北方民族史诗的普查和搜集、整理和翻译、出版和研究,就单位时间内所出成果的数量而言,值得肯定。古代典籍的研究,在某些课题上有相当的深入。民族间文学关系的研究,已经纳入一些研究人员的视野。上述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就国际格局而言,蒙古学、突厥学、藏学、满学、彝学等学科已有悠长的国际学术传统。我们起步较晚,已然处于劣势,能在某些专题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这部分得益于我们在材料上的优势,部分得益于与国际学术界的广泛交流。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未来将持续发展,并在若干方向和环节上取得较大成就。
探讨统一的社会政治机体内部多元文化的相互关系,探讨文学穿过民族壁垒对他民族形成影响的规律,将成为重要课题。关于独特文艺样式和品种的研究,和关于具有综合社会文化功能的文学样式(“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萨满神歌等等)的研究,都会取得进展。一些原生形态文学式样的探讨,对于深入理解那些属于文学黎明时期的特有现象,有难以估量的意义。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语言问题,可以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母语对本民族文化的促进作用,母语对表达于特定民族文化心理相关的生活内容时的优长,母语通过掌握其他语言而获得丰富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得到较多的关注。民间口承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复杂关系,应通过切近的观察,而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口头文学和口头表述的特殊规律,应当做细致的探讨,在这里也会出现有分量的理论成果。田野作业规程和方法的确立,是未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走向的必然要求。民间文艺学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将在这里形成学科基本方法的交叉。一些已有拓展的方向,将会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例如史诗研究,诗学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研究角度也将从以社会历史内涵的探讨为主,转向多角度的研究。在文本分析之外,将出现表演研究,歌手研究,语境研究,诗法和句法的研究等。文学史建设方面,资料汇聚式的文学史,将为更注重文学内部演进规律的著述所取代。另一方面,一些个案研究将大行其道。具体对象的深细分析和解读,将为整个学术大厦的构建,做具体而微的添砖加瓦工作。这些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文章来源:本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