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1837-1892),乳名哈斯朝鲁,汉姓宝,名衡山,字润亭。蒙古族,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翼旗(今辽宁北票县)人。爱国将领旺钦巴勒第七子,故称“七哥儿”。
尹湛纳希出身贵族世家,自幼聪慧好学,跟从塾师学习蒙、汉、藏、满语文,攻读经史典籍,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很感兴趣,蒙汉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很深。少年时还写诗作画,多才多艺。
尹湛纳希曾游历内蒙古部分盟旗和国内的许多名胜古迹,了解民风民情,丰富了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经验。自同治九年(1870)起,他继承父亲遗志,撰著父亲未完成的《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历时二十余载。该书为史论体著作,叙述成吉思汗建国以来的历史故事。他还用蒙文写有《一层楼》、《泣红亭》和《红云泪》等长篇小说,开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
《青史演义》是尹湛纳希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蒙古文学的最重要作品。他利用大量的蒙汉文史料和民间传说,同时也寄寓了他个人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和理想。在这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巨著中,尹湛纳希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塑造蒙古族伟大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高大形象,将成吉思汗写成神人,将其理想化,把当时的蒙古军队写成无敌的军队。其目的是想让蒙古人民记住自己祖宗的丰功伟业。该书情节生动,语言精炼隽永又清新通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由于题材方面的历史宏阔性,加上尹湛纳希的艺术才华,使该书成为蒙古文学史上一部气魄宏伟的史诗性文学巨著。
《一层楼》、《泣红亭》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庞大细密。这两部作品通过对蒙古封建贵族家庭生活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大胆揭露和无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暴政和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真实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反封建民主主义思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祖国和蒙古民族的赤诚热爱。
尹湛纳希还创作了很多诗歌、杂文。他将汉文古典诗歌的形式运用到蒙文诗歌的创作中去,写出了清新流利、生动感人的蒙文五言和七言绝句。现存的《早年诗稿》是尹湛纳希最早的诗作。他还进行杂文创作,如《石枕的批评》、《龙文鞭影》、《释者的虚伪》、《勿忘祖先》等著名杂文。其杂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评论古人、结合现实,揭露黑暗社会;讽刺不读史书不懂历史的王公贵族,强调蒙古人应学习民族史的重要性;揭露一切伪君子的虚伪;评论三教九流各种思想。
尹湛纳希不仅写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杂文,还曾将《资治通鉴纲目》、《中庸》、《红楼梦》等汉族古典作品译成蒙文。译文流畅,语言生动,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的文学语言。
尹湛纳希的书画也很有功力,他擅长山水花鸟,有《雀梅图》等存世。
尹湛纳希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文化艺术传统,同时,又吸收了汉族古典文学的精髓,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一代文学大师。尹湛纳希的著作不仅有汉译本、蒙文本,还有英文、俄文等译本在国外发行。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