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人生的蒙古语永不忘记,生死相依的大草原誓不背离。”这是每一个识字的蒙古人从小铭刻在心的诗句。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蒙古民族就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系统。目前,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大约有700多万,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分散居住在蒙古、俄罗斯和中国的十几个省区。长期居住在国内的400多万蒙古人绝大部分仍然以蒙古语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语,尤其是在保持民族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较为充分的地区,蒙古语也非常的纯正和标准。但是在蒙古族与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蒙古族的语言也发生着变化,一般以当地的语言作为交流用语,有的甚至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土默川地区的蒙古人就属于这种情况。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和蒙古语同一个语族的还有达斡尔语、土语、东裕固语、东乡语、保安语等。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且征服欧亚大陆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的时候,蒙古族的语言基本是统一的。后来,由于蒙古各部的人们分散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大疆土之上,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散居各地的蒙古人来往日益减少,原本统一的蒙古语言从此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不同地区的蒙古语方言,主要有西部的卫拉特方言、北部的布里亚特方言和中部的内蒙古喀尔喀方言。众多的蒙古语方言和地方土语,严重制约了各地蒙古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统一和发展制造了无形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蒙古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于1980年正式批准以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察哈尔语音为现代蒙古语的标准音。如今,蒙古族的察哈尔话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标准普通话。
蒙古语和汉语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互有影响。总的来说,汉语对蒙古语的影响较大,蒙古语的许多词汇都是由汉语音译转化而成的,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蒙古语的语言系统,方便了蒙汉民族之间的沟通。同时,在长达数百年的蒙汉接触和交流中,尤其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之后,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比较大,一些蒙古语的词汇也被汉族人们所接受。比如,元朝以前的汉族只有“我们”而没有“咱们”这个词汇,“我们”不包括谈话的对方,而“咱们”是包括谈话对方的,这是汉语借用蒙古语后才有了语言上的区分。又如,汉族从汉朝开始对路途中休息的场所一直称为“驿”,元朝政府改成了“站”,明朝建立之后下令“改各站为驿”(《明会要》卷七十五),但是汉族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站的称呼。如今,人们更是认同了“站”而忘却了“驿”。现代汉语中“那达慕”、“好来宝”、“乌兰牧骑”原本都是蒙古语,却被汉语借用。现在内蒙古地区的许多地名,实际上都是由蒙古语音译而来的,如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包头、萨拉齐、毕克齐、察素齐、乌素图、呼和浩特。还有的是蒙汉结合,如大召、小召,大和小是汉语,召是蒙古语“庙”的意思。
蒙古族文字是在古代畏吾儿人使用的回纥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根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乃蛮部就已经使用了这种文字,是成吉思汗最终确定它为蒙古族的通用文字。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受西藏喇嘛教红教的影响,特命元朝国师八思巴制出“八思巴蒙古文”,由于字体笨拙,书写繁琐,在元朝灭亡后就被淘汰,但是后来却成了朝鲜文字字母的基础。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蒙古学者却吉翰斯尔将畏吾儿蒙古字母加以改革,使之更加适合蒙古语言的特征,为蒙古文字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清朝时期,新疆蒙古族的“托忒蒙古文”曾经流行一时,可是由于字体复杂,并不被广大蒙古人所接受。1941年,蒙古国在俄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新蒙古文”,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内蒙古地区实行了几年,后来由于政治原因停止使用。
目前,内蒙古通行的仍然是经过不断改进后的“畏吾儿回纥蒙古文”,其特点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竖着写,共有29个字母,包括5个元音和24个辅音,拼写方法和语法规则都要比现代汉语简单和容易得多。尽管蒙古民族生活和居住的区域和范围非常广大,但是共同的语言,使得他们虽然相隔千里之外,初次见面也可以直接交谈;而统一的文字,对于蒙古人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蒙古民族一向重视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成就和历史传承,早在蒙古文字产生之前,就有着口传心授英雄故事和民族渊源的传统。自从元朝建立直到明朝时期,蒙古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许许多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史学典籍,不但完整地记载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光辉历史和无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典和文化宝库。
《江格尔》是著名的蒙古族民间长篇英雄史诗,它最早产生于西部蒙古族的卫拉特部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江格尔》一直是通过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播到蒙古人居住的各个地区。《江格尔》的故事规模宏大,共有60多部,约10万多行,每一部都以酒宴开篇,最后以酒宴结束,讲一段完整的故事,塑造一个重要人物,而全篇长诗又以江格尔为中心组成一个整体。《江格尔》长篇英雄史诗,主要描写以江格尔为首的12个部落盟主和6000名蒙古勇士,以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同侵略家乡的众多敌人进行征战的过程。《江格尔》通过一个个英雄勇士的传奇经历和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向人们展示了草原民族的勇猛顽强和游牧生活的浓厚气息。全篇史诗语言质朴,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它真实地再现了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民俗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王》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目前《江格尔》除汉文版外,已经被翻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且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学科。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是蒙古人最早用畏吾儿蒙古文撰写的一部宏伟的蒙古族历史巨著和古典文学作品,大约写成于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的1240年(宋嘉熙四年)。元朝建立后,《蒙古秘史》一直密藏于宫廷的金柜之中,严禁外传,后来被人翻译成汉文音译本一直流传到现在,而蒙古文原本早已遗失不存。《蒙古秘史》全书共十五卷,280节,150多万字,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蒙古族的起源,以及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大约500年的蒙古社会发展过程,详实地反映了蒙古族由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君主制度的经过,还有当时蒙古人游牧、狩猎、商业和手工业的基本情况,是研究早期蒙古族历史、社会、语言和文学的宝贵资料。《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被称为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名著,国际上还出现以《蒙古秘史》为研究对象的秘史学。
《阿拉坦汗传》是一部保存完好的蒙古文字的人物传记作品,写成于1670年(清康熙九年),书中记载的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是阿拉坦汗的义子恰台吉脱脱耳闻目睹的真实情况,因而具有实录的性质和宝贵的价值。《阿拉坦汗传》以叙述阿拉坦汗一生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同时详细记载了喇嘛教传入土默川地区的历史过程、蒙古各部的基本情况、蒙古与明朝的关系和蒙明互市贸易等各方面的史实,是研究当时蒙古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军事文化、蒙藏关系、蒙汉关系和土默川地区发展状况的珍贵史料。《阿拉坦汗传》是用蒙古文写成的,因此也是研究400年前蒙古族语言、文字、文学的一部作品。
蒙古族著名的历史文学经典作品还有:《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格斯尔可汗传》、《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巴拉根仓》、《诺恩吉亚》、《绥远通志稿》等。蒙古人历来爱好诗歌也擅长于诗歌创作,表述流畅的民族语言和乐观开朗的民族个性,使得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诗歌天赋。民国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广为流传和影响很大的叙事长诗《嘎达梅林》,语言生动,情节悲壮,韵律整齐,充满激情,是蒙古族现代民间诗歌的代表之作。(来源:北方新闻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