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9级博士生】方彧: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变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9  作者:方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变研究  

  方彧

 

  导师姓名及职称:尹虎彬 研究员

  系 别:少数民族文学系

  专 业:民俗学

  研 究 方 向:口头传统研究

  2012年4月

 

  摘 要

  本文以江西兴国客家山歌为个案,从演述场域、文本、传承人三个视角研究客家山歌的演变。兴国客家山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田间地头的唱和变成以“演出”为常态的演述;经典情歌《藤缠树》的特指变成“藤缠树”的泛指;歌手的“拜师学艺”演变为“上课培训”等。纵观兴国客家山歌的演变,山歌演述与“跳觋”仪式的结合是其“表演”趋向的开端,而山歌演述与苏区革命的结合则是其“教化”功能上升至“宣传”手段的第一步。传承人至始至终都是演变中的关键性因素。歌手的个人禀赋、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到山歌演述。兴国客家山歌的演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社会变迁的“外力”,也缘于其自身的“内力”——即客家山歌演述传统以及它的“应时性”特征。山歌就是生活的表达,因此,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客家山歌学术史的梳理。客家山歌研究始于清代;20世纪上半叶歌谣学运动和客家学的兴起,使客家山歌研究盛行一时;1980年代以来,客家山歌研究再掀高潮,研究不断推进。本章还就江西兴国山歌的研究情况做了细致梳理和评述;第二章简述客家山歌传统,指出其作为地方性文化传统的方言特质。对不同演述场域中的江西兴国山歌进行介绍和分析。从中不仅可以看到目前兴国山歌的文化生态,更能够窥见其历史演变进程;第三章重点分析客家山歌中占主导地位的山歌样式——情歌。对情歌代表性作品《藤缠树》进行文本分析,从主题、程式、歌头、衬词四方面探寻其创编机制,进而探讨山歌演述中以“传统”为大前提的“创新与演变”;第四章是以郭德京、谢观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承人研究。本章从歌手生活小史、学艺经历、民歌观念等多个维度,分析传承人在客家山歌文化传统中的作用与影响。歌手不同的学艺方式呈现出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演变;歌手的“土”、“洋”之分折射出歌手、社会、山歌之间的紧密联系;歌手的口头演述与文人的书面创编体现出演述过程中“口述”与“书写”的互动关系。传承人的身份角色在历史时代交替中不断变化,他们个人及其山歌演述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与历史进程一脉相承。

  关键词:客家山歌 演述场域 《藤缠树》 歌手 演变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