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抒写改革开放过程中朝鲜族人民生活情态
朝鲜族“60后”作家作品研讨会侧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02  作者:记者 孙文振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朝鲜族卷) 资料图片

  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滋养下,一代代朝鲜族作家薪火相传、辛勤耕耘,创作了一大批充满鲜明民族特色、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6月23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延边作家协会主办的朝鲜族“60后”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致辞时指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导文学创作与实践,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度,具有世界眼光,创作出更好的文艺精品。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吉狄马加说,中国作家协会从建立之初,就将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创办了《民族文学》杂志,除了汉文版本之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文学版本,其中就包括朝鲜文版本。为了鼓励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我国不仅设立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而且通过开办各类文学培训班,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少数民族作家。

  作为当代文学创作的特殊群体,“60后”作家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主力之一。吉狄马加表示,对朝鲜族“60后”作家的作品进行研讨,对于创作者更好地攀上艺术高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各民族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地呈现生活和人生,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吉狄马加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三大史诗都出自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在致欢迎词时说,“专题研讨朝鲜族‘60后’作家作品,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中央民族大学愿意与专家学者们一起,共同为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朝鲜族‘60后’作家真情抒写朝鲜族人民日常生活情态,创作出一部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优秀作品,鲜明地呈现出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朝鲜族生活景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延边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郑风淑表示,朝鲜族“60后”作家汲取文坛前辈的宝贵经验,以敏锐的视角剖析时代和社会,以生动的笔触描摹火热的现实生活,奋力开创出朝鲜族文学新天地。举办本次研讨会,就是要扎实推进中国朝鲜族文学发展人才培养三项工程之一的“文学名家工程”,进一步提升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朝鲜族文学多出精品、再攀高峰提供人才保障。

  一个时代作家群的形成与成长,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朝鲜族“60后”作家是历经沉浮后在创作上渐入佳境的一代人。与会专家认为,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个群体的力量逐渐增强,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散文领域,呈现出“体裁大爆发”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春植认为,朝鲜族“60后”作家群起步与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历经时间的洗礼和考验,他们是真正的文学‘信徒’,其献身精神值得肯定和赞许。”张春植说。

  崔国哲是朝鲜族“60后”作家群中较早进入文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春天的葬礼》,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流动的村庄》,199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间岛传说》,此后又接连发表《光复的后裔们》《共和国的后裔们》两部长篇小说,引起学界和文坛的关注。

  朝鲜族“60后”作家创作题材多样。比如,民族历史轨迹与身份认同(崔国哲的小说、金昌永的诗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金革的小说),知识分子的个性(韩永男的小说)等,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价值观的突变等。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朝鲜族‘60后’作家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和抒写者。”吉狄马加说。

  “朝鲜族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老一辈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60后’这一代作家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是当下文坛的中坚力量。”《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说。

  此次重点研讨的崔国哲、金革、朴长吉、赵光明4位朝鲜族“60后”作家,都是《民族文学(朝鲜文版)》的重要作家。石一宁说,希望朝鲜族“60后”作家能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差异性是弥足珍贵的。“作家是民族心灵秘史的记录者。他们有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说,“朝鲜族作家在中国作家群里,具有独特的表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创作成绩斐然。”

  崔国哲的母语小说广受好评,目前郑风淑正在进行崔国哲小说的朝译汉工作。“这种将朝鲜族文学翻译成汉语作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赵晏彪说,“用母语创作的作品非常优秀,但其他民族的人却很难享受到这样的‘美餐’。应该在提倡母语创作的同时,加大翻译工作的力度,让更多的人读懂你的母语作品,这样做就是为民族争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8年6月29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