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第一批成果出版
用百科全书呈现“百科全书”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6-30  作者:高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我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各种“非遗”资源达到87万项。在全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第一批成果《史诗卷》《传承人卷》《代表性项目卷》在京发布。

  “非遗”研究:从“摸家底”到成果展示

  据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该系列丛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具有完整性、学术性、规范性、知识性等特点。在本次发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三卷本中,《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包括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1200余条,总字数约100余万字;《传承人卷》收录了全国20多个地区、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要信息;《史诗卷》共分为《格萨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均分若干篇,内容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等,共计95万字,另包含200余幅图片。

  在6月12日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上,多位学者表示,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精神的实质内核,在当下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普及性和大众化的读物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百科全书”。因此,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两者形式和内容得到高度的统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的出版,代表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是普查、摸家底的阶段,现在是形成成果向世人展示的阶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组委会在首发式上同时宣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第二批《民间文学卷》项目即日正式启动,此卷预计出版3-4卷,约300-400万字。

  推动民族史诗走向大众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抢救、搜集、整理和研究三大史诗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对三大史诗的关注和理解大多仍然停留在本民族或是学界层面,相关的大众读物很少,三大史诗并没有为广大的国内读者所熟知。在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现代社会中的史诗传统”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芬兰、荷兰等国的多位史诗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民族史诗不应仅仅只限于本民族传承和学界研究,而应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本次发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史诗卷》正是一部旨在推动传统史诗走向大众的作品。在《史诗卷》中,编写者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格萨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部史诗的相关内容编目成1600 多个词条,一些主要的词条和具有代表性的词条都附有图片。

  该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诺布旺丹介绍,《史诗卷》编写人员在过去两年中,多次深入四川、新疆、内蒙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历史上尤其是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学界在《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三大史诗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盘点、梳理,最终编纂出这部“民族史诗的百科全书”。“三部史诗各有很大部分内容都没有翻译成汉语。因此,如何将少数民族的口头语言翻译成汉语,是我们在编写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诺布旺丹表示,好在编写者中70%都是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专家学者或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他们以扎实的的民族语文功底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克服困难,最终向读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诺布旺丹强调,随着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当下神话学、口头史学和民族学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已经延续和活跃了上千年的史诗研究也正在升温,史诗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范式、思想方法和阐述理念,形成了新的研究格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史诗卷》对这些新的理论范式、思想方法和阐述理念都有所借鉴和反映,因此本卷在内容方面不仅具有完整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学术性、前沿性和规范性等特征。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06月14日 14:02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