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它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贵州荔波洞塘乡打卦岩水书测八字,当地“水书先生”传承竹卜卦象之义称其为天降阴阳平和之吉兆,遂名“打卦岩”。水书,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水书”的古老文字,为鬼师占卜之用,用数量不多的文字表达五行生克、生死吉凶、八卦、二十八宿和天干地支之类,是首批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现代文明对水族传统文化影响太大了。我自己是做水书研究的,我们夫妇在家都说水语,但我的小孩已经不会说水话了,更不能识读水书。”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研究所所长潘中西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水书前景的忧虑。
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的最南部边缘,中国四十多万水族人民有一半多聚集于此。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既有民族语言、又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
而水书是水族的一种古老的文字,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是世界上除中国云南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而且,现在水族人的丧葬、营建、出行、过节、占卜、农事等社会活动中,水书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其实水书的珍贵还不仅如此。据水族研究专家石国义介绍,由于有关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资料和遗物实在太少,关于中国古代的宗教探讨,只能依靠殷商以后的文字记载。而产于殷商时代的水书,所记载的内容可称为“殷商时期巫文化的活化石”。时至今天,原始宗教仪式在水族社会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而殷商时代巫文化之所以能在水族世代传承,都是依附其特有的文化载体——水书。(来源:中国新闻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