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朝戈金]“江格尔”学术事业的引航人
在《浩·巴岱文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6  作者:朝戈金

  值此五卷本《巴岱文集》发布之际,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对它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家手中这沉甸甸的几卷著作,是巴岱先生丰富人生阅历的生动见证。巴岱先生不仅是一位曾经身负重任的领导,还是一位人生阅历丰富、文学功底扎实、群众威望很高的作家、诗人,也是中国“江格尔”学术事业的引航人,以及潜心研究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且颇有斩获的学者。

  我下面想就巴岱先生的文学活动说一点感受:

  我想,一定是天山的雪,大漠的风,炊烟袅袅的毡房,以及世代生活于其间的牧人们的生命情态,激发了巴岱先生的文学创作冲动。他深厚的生活历练,长期的文学修养,就融铸为音韵铿锵,意境深邃,情感饱满的“马头琴之歌”和其他诗作。从这些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诗行中,我们读到的,是通过高度意象化的情感抒发,传递出作者对生活本质的体悟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从这种抒发中,我们摸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看到了传统技巧的发扬,听到了民族文化颂歌的回响。

  在我看来,巴岱先生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两部代表性的长篇小说《齐达勒图》和《奔腾的开都河》,都很有特点——这就是人物形象鲜明,矛盾斗争激烈,情节线索清晰,氛围刻画细腻等。显示出作者丰沛的生活积淀、驾轻就熟的处理素材能力和底蕴深厚的文学表达技巧。在我们近年所见新疆蒙古族长篇小说中,巴岱先生的这两部作品,堪称杰作。

  在蒙古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巴岱先生写了不少文献整理、文化研究的著作,还有多篇论文。不过,我觉得他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关于江格尔工作的。身为新疆“江格尔”工作的主要领导,就如何抢救、保护、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振兴“江格尔”史诗,他有着长期全面的考虑;作为生长于“江格尔”的故乡,长期受到“江格尔”文化熏陶的蒙古族文化人,巴岱先生对这部伟大诗篇的民间演述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察。因而他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若干学术见解,无论对学术界而言,还是对地方文化建设而言,都深具启示意义。

  在民族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方面,他长年呼吁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建设。他的许多见地,来自于对各方面情况的深入了解,是实践经验的提炼和理论总结。这些见解,一端系于民族的文明和发展,一端系于国家的安定和昌盛。小而言之,这有益于特定族群的进步;大而言之,则有益于祖国的强盛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现在,社会各界已经逐步认识到,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强烈的冲击,多处于濒危境地,应当重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不过,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这样认识的人非常少。新疆的“江格尔”工作起步早,成果突出,与巴岱先生的眼光和作为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他的工作成绩远远超出了民间文艺的领域。通过他所担任的诸多职务和兼职,就可以看出来,他在民族文化建设的许多环节上,都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古籍工作、语言文字工作、民族教育工作、当代民族问题等战线,他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浩•巴岱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新疆“江格尔”事业的领军人物,是新疆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和推进文化建设事业的主要领导,也是新疆蒙古族文学创作阵营中的最重要作家。读者通过这套文集,对巴岱先生的文学成就、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等,就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学习他的工作精神、吸收他的精辟见地,借鉴他的实践经验,进而将学习心得转化为直接间接了解、喜爱、乃至推动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事业的进步,那将是巴岱先生本人和我们大家都十分乐意看到的。
  最后,作为读者,我要对民族出版社表达谢忱。他们精心组织出版的这套著作,给我们及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浩·巴岱文集》首发式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