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文沙龙第16期·综述】“历史、隐喻到象征:史诗演进三部曲——以格萨尔史诗为例 ”综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05  作者:央吉卓玛/文 郭翠潇/图

  2018年11月20日,民文沙龙第十六期“历史、隐喻到象征:史诗演进三部曲——以格萨尔史诗为例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会议室举行。本期民文沙龙由民文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诺布旺丹研究员担任报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担任评议人,沙龙主持人为民文所杨杰宏副研究员。民文所的科研人员、在站博士后、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一些高校的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第16期民文沙龙报告人诺布旺丹研究员     郭翠潇 摄

 

  诺布旺丹首先界定了“演进”的所指。他认为史诗演进非指体量上、部数上和内容上的增加、扩容和变化,而是叙事策略、叙事方式、叙事理念等的演化。由此,他提出了藏族格萨尔史诗演进三大脉络,即文类演进脉络、叙事演进脉络和思维逻辑的演进脉络。诺布旺丹认为文类的演进主要通过两种路径实现,即历史神话化和神话艺术化。其中,前者指向“逻各斯”思维路径,而后者则指向“秘索斯”运思取向。

  诺布旺丹立足实地调查的相关经验,借助汉、藏、英等多语种文献材料,将格萨尔史诗的时代背景回溯至公元11世纪,并采用多重证据法,考证史诗主人公、核心人物及突出事件的历史原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采集自下拉达克、贵德、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等地的抄刻本,揭示史诗神话化和艺术化的具体表征。诺布旺丹认为,神话化仅仅是历史叙事向史诗迈出的第一步,而促使神话性文本形成史诗篇章的最终因素便是神话的艺术化,也是史诗向更高层级发展的必要环节。

  在史诗演进的三大脉络中,叙事演进的脉络被认为是重中之中。诺布旺丹认为,格萨尔史诗的叙事演进经历了从历史到隐喻再到象征的复杂过程。其中,在隐喻性叙事层面,藏族历史上大量的历史事件、社会事象、民俗传统、军事成就等与史诗形成了互文关系;而在象征化层面,史诗经历了以佛教化为主导的艺术化的洗礼。换言之,史诗的演进既是从关于客观历史的叙事向关于人内心精神世界叙事的演进过程,也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层面到观念层面更替演进的过程。

第16期民文沙龙现场      郭翠潇/摄

 

  通过剖析史诗文类和叙事的演进脉络,诺布旺丹抽绎出史诗演进背后的思维逻辑,即格萨尔史诗发端于“史”,演进于“喻”,完成于“境”。

  在格萨尔史诗的学术史中,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等要素进行了多维阐解,然而能够着眼宏观、跨越时空樊篱,对格萨尔史诗进行整体性关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诺布旺丹的研究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环。他从文类、叙事和逻辑三个层面出发,构拟出格萨尔史诗从片段的、零碎的历史事件发展成为内涵丰富、立意深远的鸿篇巨制的复杂过程。诺布旺丹希望通过考察格萨尔史诗的演进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理论思考,为其他史诗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工作模型,为各民族史诗研究的对话和交流做出了很好的研讨。

  在评议环节,阿地力·居玛吐尔地研究员就诺布旺丹从宏观视角出发对格萨尔史诗的演进过程进行整体关照的学术实践表示肯定,并从其多年从事玛纳斯史诗研究的经验出发,对诺布旺丹提出的史诗演进三步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史诗背靠民族历史,以史实作为创作背景是必然选择,但是将包括“格萨尔”、“玛纳斯”和“江格尔”在内的史诗主人公确定为特定历史人物的观点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撑。

  在讨论环节,诺布旺丹从藏文史籍和田野经验出发,回答了在场学者提出的有关史诗人物和情节与历史人物和事件之间对应关系的问题,同时再三强调至今在格萨尔研究领域关注较少,但颇具学术价值的格萨尔史诗“下拉达克本”、“吉尔吉特本”和“巴尔蒂斯坦本”的重要性,并倡议进一步加强三大史诗研究团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和研究贡献力量。

  (央吉卓玛)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