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综述:第七讲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8 作者:翻译整理:高荷红
第七讲:《克罗地亚口头遗产及书写文化的兴起》
艾达•维丹博士的第三讲题目为“克罗地亚口头遗产及书写文化的兴起”。在报告中她主要介绍了克罗地亚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作家——来自杜布罗夫尼克的马尔科•Marulić和马林•德兹奇,及来自赫瓦尔岛的Petar Hektorović——生平及主要著述,他们不仅深受克罗地亚口头遗产的影响,又因在意大利受到大学教育,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影响很大。
这些作家或剧作家,他们出生地对他们最后的文学选择有独特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都是用克罗地亚语写成的,并且是按照口头诗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塑造的。但是艾达博士通过比较——两个相关文类之间的比较(《五卷书》和《马若捷叔叔》寓言体戏剧的比较、口头诗歌和戏剧《曼德》的比较),发现了在表层上作家或剧作家追随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模型,但毫无疑问在16世纪克罗地亚文学中出现了口头传统中的特定主题。
艾达博士希望,对这些古老的克罗地亚文学例子的探讨可以充当一个指示灯,来了解口头范型是如何轻易地从口头领域进入书写领域的。这些口头范型是作为在歌唱和讲故事的活态传统中的搜集本的一部分在作者的记忆中展示的,这些要素能否作为理解广义文学作品的关键都是可探究的话题。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